分享

赵本山师徒的《捐助》是被拔光了刺儿的刺猬

 *Blacksmith* 2012-05-10
看央视春晚,本人感觉跟演出现场的掌声一致:赵本山师徒的《捐助》是最能引人发笑的节目——可以肯定,今年小品类一等奖又是非赵本山师徒莫属。
赵本山师徒二十多分钟的的《捐助》,可谓笑点多多:“平时吃一串羊肉串都得喝八瓶啤酒”、“大长脸”、“搜狗”、“他耳朵好使,他嘴聋”、“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大人谁能干出这事呢?”“……在村里给寡妇挑水,在外面给寡妇捐钱,这辈子就跟寡妇有缘”、“现场直憋”、“从今往后我跟我孩子后半生就交给你了”、“回身一泼尿,把我这浇灭了”、“一箭三雕”、“爹领着孩子他还不一定捐呢”……都能够令人捧腹大笑。其中王小利的表演,质朴自然,可圈可点。
但是,这些笑点,犹如散珠,穿不成一条链子——缺少必要的赞美或讽刺对象。赞美农民的善良、慷慨?两个农民的确善良,但是事迹不够突出。他们捐款数额的巨大并非本意,而是由于操作的错误,事后也感到了后悔,王小利扮演的人物更是一直在抱怨。讽刺农民?两个农民的思想言行都是比较正常的,没有什么可讽刺嘲笑之处。没错,里边有一句“美国也来借钱”的话。但是,这一句话显然只是就人不可能永远富有而随机引发的议论,并非事关全剧情节的影射,因而无法成为整个小品的支点。
事先看报道,有个说法,这小品原本有讽刺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两个知名人士的“诈捐门”的语句。单从戏剧效果论,那实在是不错的支点。没有什么文艺表演,能够比联系社会现实事件和人物更能够引发观众热情的了。
如果那说法属实,修改剧本的原因、过程就很耐人寻味。是当事人找过创作者,希望不要把自己当作讽刺对象?还是晚会有关领导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审查时下令删去?
现在我们看到的《捐助》,笑还是比较好笑的。但是,笑过之后,也就不剩下什么了——按照坊间传说,央视新楼火灾是去年春晚赵氏小品《不差钱》惹的祸,那么,今年的《捐助》也许会捅出别的漏子,例如发生需要社会广泛捐助的事情。这可能是《捐助》这个小品唯一令人好奇的地方了。
综上可见,《捐助》就仿佛被拔光了刺儿的刺猬——讽刺艺术创作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