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
2012-05-10 | 阅:  转:  |  分享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

马逸群

(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根据T形三通管的特殊结构,并利用对比实验法,设计了4个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组合装置,使得实验现象明显,对

比强烈,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对比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53~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化学》在“二氧化碳”课题中,集中安排了多个有关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完成这些实验需要的仪器多、药

品用量大、有些操作也很麻烦(如:探究二氧化碳与水

反应的‘‘4朵石蕊纸花”实验)。因此,在课堂上完成这

些实验费时、繁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Ⅲ,将有

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几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

1组合实验装置

经过反复试验,笔者设计出如图l所示的组合实

验装置(夹持装置略)。

a’

l

b

-121.能』..下移动的硬质铜丝

————-I2.装在尼龙袋里的石灰石=二=:=广了

3.稀盐酸

4.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5.湿润的监色石蕊试纸

6.澄清的石灰水

田1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



『b:

2实验仪器与试剂

颗粒状石灰石(装在尼龙布袋里),1:4的稀盐酸,

蓝色的石蕊试纸(或用滤纸条在石蕊试液中浸泡后晾

干),澄清的石灰水;硬质铜丝(1根),250mL的广口瓶(1

个),双孑L橡皮塞(1个),单孑L橡皮塞(4个),弹簧夹(1

个),T形三通管(1个),带有软胶管的导气管(5根),

15x150的玻璃管(2根),18×180的试管(2支),火柴。

3实验步骤

(1)按图l所示搭建实验装置

注意:稀盐酸不要提前注入广口瓶。另外,干燥、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要分别从玻璃管的两端放入,以

防接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上可以抹一点不干胶,以

便固定在玻璃管内壁上;为了突出实验现象,每个玻璃

管里可以放置两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2)检查装置气密性

采用分段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即:先把弹簧夹夹

到三通管下方的软胶管上,然后微热(双手搓热后捂、

酒精灯加热或热毛巾捂)广口瓶,如果试管a:里的石灰

水中能冒气泡,则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上面的系列装

置均不漏气;取下弹簧夹,再把它夹到三通管上方的软

胶管上,然后微热广口瓶,如果试管b:里的石灰水中也

冒气泡,则下面的系列装置也不漏气。

(3)制取二氧化碳

向广口瓶里倒入适量的稀盐酸,按下硬质铜丝,石

灰石与稀盐酸接触,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里通

过同体样品的升降来控制反应进行,不仅仅是为了操

作方便,还可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

趣)。

(4)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很快可以看到,玻璃管

b。内湿润的石蕊试纸由蓝色变红色、干燥的蓝色石蕊

试纸不变色,试管b:里冒气泡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再将燃着的火柴伸到试管b:中,火焰立即熄灭。同

时,还可看到玻璃管a,内的石蕊试纸颜色均没有明显

变化,试管a:里也没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

(5)研究碳酸的性质

将硬质铜丝提起来使广口瓶内的反应停止,然后,

拔掉玻璃管b,两端的橡皮塞,使石蕊试纸充分暴露在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万方数据

对新教材卤代烃性质实验的理解

龚晓娟

(湛江第一中学,广东湛江524038)

摘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反应机理入手,分析新教材用1一溴丙烷代替溴乙烷进行取代或消去反应实验的理论依据,提出个人

的理解,并用对比实验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溴乙烷;1一溴丙烷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4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新版高二化学教材Ⅲ将卤代烃性质实验的原料由

旧教材的溴乙烷121改为1一溴丙烷,对此改动,笔者提

出个人的几点理解和看法。

1反应机理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或称消去反应)是双分子消除

反应(E2),它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2)类似,不同

的是,亲核试剂在SN2反应中进攻的是12/一碳原子''而

在E2反应中进攻的是B一氢原子。消除反应和取代反

应是同时发生的竞争反应【31。

d一碳上烷基增加,空间位阻使S。2反应速率下降,

空气中(无需加热),很快就可以看到,湿润的石蕊试

纸由红色变回蓝色。

(6)拆开装置,整理用品。

4实验现象分析与讨论

(1)实验中,玻管b,、试管b:内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而玻管a1、试管a:内几乎没有变化,这鲜明的对比产生

的强烈反差,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三通管的竖直管

后立即“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几乎没有上升),从而证

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在空气中正常燃烧的火柴,移进试管b:中时

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在玻璃管b。内,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湿润的蓝色

石蕊试纸没有接触二氧化碳时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

石蕊试纸变色;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后,湿润的蓝色石蕊

试纸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产物能使

石蕊试纸变色。以上分析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

成酸(碳酸)。

(4)试管b: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

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变红的石蕊试纸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褪色,

这说明: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5注意事项

(1)为了确保实验现象出现鲜明的对比,—定要防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

止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到三通管上端的系列装置里因此,

T形三通管中成1800夹角的两段玻璃管不能太短(每

段以10cm左右为宜),玻璃导管内径不能过细(以8

mm左右为宜);连接导气管的软胶管不能有扭曲以保

证气路通畅;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不宜太快。

(2)盐酸浓度不宜过浓,以防止其挥发出HCl气

体,干扰石蕊试纸的变色。

6组合实验的优点

(1)实验组合科学、巧妙、有趣,对比强烈、现象

明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

创新精神。

(2)几个实验一气呵成,连贯性强;简化了操作,

节省了药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T形三通管的使用,可使二氧化碳气体“像水

一样往低处流”,极易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的结论。

(4)运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

(5)实验装置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昊端斗.二氧化爨l生质实验的改进[J1.化学教学,2006(7):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