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页岩气 为中国未来助力

 渔翁很快乐 2012-05-11
随着近期对页岩气的关注度增强,中国获益的潜在方式之一是成为在全世界寻求资金的多家公司的投资者。页岩气项目开发投资金额可能经常会达到十亿美元,并且通常需要融资

  临近3月底时,壳牌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一项合同,旨在开发四川境内的页岩气区块,这也是允许国外公司在中国境内提取页岩气的首宗交易。4月页岩气开发之势进一步扩大,这是因为中国国土资源部于4月23日宣布没收多家每平方公里年投资额低于3万元人民币的公司所持地块。过去几年间美国和加拿大悄无声息地享受开发有争议的页岩气行业带给其能源行业的提振成果,这为两国提供了又一个天然气来源。获取页岩气的方式是水压致裂工艺,该工艺包括在高压条件下向井内注入沙子、水和化学物的混合物,将页岩岩石打碎,并释放出页岩气,沿井逆流而上,从而对其进行回收。在美国和加拿大成功提高其天然气产量之后,该工艺近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在这份报告中研究中国页岩气的潜力,在中国开发技术的挑战以及中国目前的能源战略。

  I.页岩气为中国带来巨大潜力

  随着近期对页岩气的关注度增强,中国获益的潜在方式之一是成为在全世界寻求资金的多家公司的投资者。页岩气项目开发投资金额可能经常会达到十亿美元,并且通常需要融资。由于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其现金较为充裕,中国成为这些项目融资的主要候选人。作为这些经济可行性日渐增强项目的投资者,中国有望确保大量资源或利润,也会提升其技术专长。

  中国开发页岩气可能给国内带来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可采收具有开采价值的页岩气资源量庞大,居全世界之首。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量估计为1275万亿立方英尺。为说明其规模的巨大程度,作为全世界页岩气方面的领导者,美国已从页岩气行业发展中获益匪浅,而其可开采的页岩气资源量仅为482万亿立方英尺。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年底,中国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仅为133.4万亿立方英尺;中国适当开采页岩气资源将使此项数据翻十番。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消耗量非常低,电力生产以煤炭为主导。除电力生产以外,天然气用途还包括供暖、烹饪、交通运输和化肥。此种局面短期内不太可能显著改观,这是因为适当利用天然气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开发将是耗资巨大且耗时的工程。然而,在当前消耗量较低的水平,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量潜力可能会持续逾一个世纪之久,据估计为200年。因此其长期潜力引人注目。矿物燃料消耗日益向加大天然气使用力度转变的潜力可能最值得关注,原因在于其将使中国能够利用国内庞大的页岩气储量,同时长期内降低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性。当前,中国的能源效率极差,导致污染严重。天然气比重不断上升不仅会有助于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也会使中国有能力生产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因为天然气是最清洁的矿物燃料;天然气在用来发电时不仅比煤炭少产生约45%的二氧化碳,而且可以随意开启或关闭,不会造成任何损耗。

  II.现实中值得关注的障碍:环境担忧和技术转让

  开发页岩气技术存在一些潜在缺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环境担忧,因为进行水压致裂在多个层面存在危害性。有一些对环境损害的担忧,如由该工艺引发的地震,以及水资源损耗和可能造成的水资源污染;未来几十年中国可能会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是非常显著的风险。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中国加大对任何页岩气开发的控制和监管力度,以尽可能减少环境损害。第二,提取、存储和转移页岩气所需的基础设施开发的短期成本巨大。最后,虽然提取页岩气可能会增加能源来源,但保留这些资源,在以后更具价值的时候进行开采也许更为有利。

  虽然水压致裂工艺已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其开始具备经济可行性且被广泛接受为获取天然气的一种方法,只是近期的事。特别是,作为先驱,美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行业的领导者。目前,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很多非传统能源生产方式(如页岩气和油砂采收)方面缺乏专业技术和效率。尽管非传统能源资源(如页岩气)的潜力也许相当巨大,但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和适当利用这一资源的专业知识匮乏。促进利用这些非传统资源潜力工艺的解决方案将是确保技术转让,以及从其他国家(如美国)获得专业技术,此类国家在该领域相对居前。

  中国在能源政策方面有两个重要目标:完善技术专长,增加自身能源储备。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最理想的方式之一是,投资或收购缺少资金的国外项目,这将使中国公司从技术转让中获益,并从本国领土范围以外的地区获取自然资源。由于目前中国资金充裕,对中国而言,此举极为可取,借助此种方式,势必不用消耗自身的自然资源。两个实例是201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分别收购美国ChesapeakeEnergyCorp.运营的两个页岩气项目33%的股权,以及收购加拿大油砂公司Opti,该中国公司资金充裕,收购了一家表现欠佳的油砂集团公司。


  然而,不太可能在美国出现众多大规模收购的情况,这是因为这么做的政治结果导致企业和政客们不愿意批准中国进行如此敏感的投资。鉴于中国目前作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及其经济困境的替罪羊,允许中国公司从学习技术专长并保留采收的部分资源中获益将引起公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05年试图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民众的严厉指责导致立法议员出手阻止该交易。

  不过,取得技术转让的一个方法可能是邀请国外公司参与中国境内的合资企业。近期与壳牌公司旨在开发四川页岩气区块的协议即是一例,由此中国可能希望通过让拥有技术专长的国外公司在中国境内运营的方式获取技术转让。这一方法不太理想,原因在于此法将允许国外公司分享中国的自然资源,以换取技术专长和提取资源。但是,利用该方法完成技术转让容易得多,因为中国在自然资源方面是做出让步,而非寻求让步。

  技术转让过程将是耗时的过程。在中国能够完全赶上美国或加拿大的水平,并且利用此项技术在中国内陆和争议颇多的南海地区获取未开发资源储量之前,此过程料将耗时数年时间。

  III.页岩气与中国能源战略一致,但石油仍居核心地位

  页岩气对于当前中国能源结构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替代品。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增加页岩气将使能源资源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会降低污染。此外,储量巨大有可能会使中国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性下降,而煤炭和石油严重依赖进口。这与中国的能源政策相一致。但是页岩气不太可能会迅速在能源资源中发挥作用,原因是美国或加拿大的钻探技术转让困难重重。未来几年,石油仍将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

  能源资源多元化

  传统能源资源主导中国的能源消耗。2009年煤炭消耗占全部能源消耗的67%,原油紧随其后为17%。上述两种能源资源的环境成本巨大,特别是煤炭更是如此。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得让人难以置信,为2.33千克/2000美元,而像美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该指标则控制在0.46千克/2000美元。

  与传统能源不同,过去十年出现了绿色能源,其为可再生和高效能源。利于环境保护型能源包括水电、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以及核能。但截至2009年,中国所利用的这些新能源仅占其总能耗的4%。人们认为在技术支持下绿色能源正经历高速发展。

  清洁能源如天然气以及生物燃料应该提高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权重。与可再生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在应用技术方面更容易获得。作为拥有巨大储量的非传统天然气,我们有望像开采天然气那样对页岩气进行勘探。2006年以来,天然气需求同比平均上升17.4%,2010年占总能耗的比重达到9%。根据美国的情况,这一比重可能会更高,达到总能耗的24.1%。

  页岩气与天然气极为类似,其具有低碳、高能效的特点。另外,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清洁燃烧方面,页岩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少30%,比煤炭少45%。但是眼下也许还不是中国利用页岩气作为主要能源资源的时候。在中国,页岩气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缺少钻探技术拖累该行业的发展。但在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其仍有机会步入增长阶段。

  新能源方面的优惠政策

  ·“十二五”规划

  随着传统能源正在消耗殆尽,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每个新能源行业的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寻求国际支持。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携手中国政府,共同开发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主要任务是帮助绿色能源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措施包括支持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和投资。整个项目将耗时10-12年,分为三期进行实施。目前为止,项目一期已在2011年前完成。

  第一阶段:在4个示范省进行强制性市场政策的示范,旨在让商业化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参与到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全球环境基金提供了4022万美元的财务援助,用于促进侧重技术开发和能力建设的示范省项目,并鼓励商业化企业、尤其是私人投资者的参与。在此阶段,将在国家层面制定法律法规等政策框架。

  第二阶段:将市场政策推广至部分示范省。

  第三阶段:将市场政策推广至全国。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中国财政部于2011年12月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该基金与中央政府出资的特殊基金(对可再生能源的基本补贴除外)和耗电量上网电价(西藏和农业用电除外)相一致。定价为每千瓦时0.08元人民币的固定价格。基金规模估计为34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年底前有望突破5000亿元。中央政府负责管理。该基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定位方面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石油仍将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

  由于利用新能源耗时长,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同时制定石油储备战略。鉴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工业生产迅速攀升,原油需求激增。截至2011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达到440.6万公吨,占全球消耗量的12%。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石油消耗更多地依赖进口,2011年所消耗的原油中约50%来自进口。原油进口在2011年创下历史新高,从1993年的15.56万公吨升至252.54万公吨,而2010年出口则从1993年的同一水平降至仅2.53万公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对石油的依赖性甚至会更高。

  不仅对石油的依赖性令人担忧,石油资源有限亦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石油进口总量的46%来自中东,30%来自非洲,而中东与非洲的政治环境动荡不安。这肯定会使石油供应面临更多压力。

  中国石油储备战略

  世界经济对原油市场的波动越来越敏感。石油供应垄断组织(如欧佩克)经常为提高价格而限产,由此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高油耗国家纷纷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从而为可能出现的与油价突然跳升或石油供应短缺有关的冲击提供一个缓冲。中国作为崛起的石油消耗大国,自2003年起也建立了自身的战略石油储备。

  中国自2007年起开始其战略石油储备,旨在使国家控制的石油储备量达到4.759亿桶,企业储备量达到2.094亿桶,可供消耗90天。这三个阶段计划将分别建设容纳1.019亿桶、1.07亿桶和2.04亿桶石油的政府储备设施。到2011年年底时,中国政府现已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工作。东部沿海城市和西部地区(如辽宁、浙江和新疆)的储备基数扩大。企业储备主要来自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储备基数的大部分已完成,并已开始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