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1年10月10日的日记

 行者笔谈 2012-05-12
为期四天的徐州久久鑫博第五期幸福人生讲座终于圆满结束了,昨天徐州力行的同仁们进行活动总结,孙老师提议同仁们第二天去附近刚开发的吕梁风景区秋游,大家都没去过,所以积极响应。

   今天一大早,我们一行十二人满怀秋游的憧憬,驱车前往吕梁,经过水泥公路、乡间土路、崎岖山路......放眼望去,黄灿灿占道晾晒的玉米、忙碌碌奔波田间的农民、远山近水之间一派秋收景象。后来才知道,这也是风景中重要的一部分。辗转一个多小时,风景区越来越近了,终于在赵总的引导下看到了主景区的景点广告牌。顺路而上,十分钟左右到达顶峰,怀着“风景这边独好”的兴致环顾四周,发现“地势这边略高”。原来,这里只是电视报道计划开发的旅游项目,目前来看,所谓风景,只是一个传说。

  我们可是组团来的啊!事先周密的时间安排,规划中“深山农家乐天然素食”的滋味吊着胃口,儿子特意戴了徒步黄河时买的帽子,登山杖在离开家门的最后时刻才决定不带了。尽管如此,同仁们的游兴丝毫不减,旅游的乐趣,本不在于风景,而在于和哪些人在一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随遇而安、积极面对!欢声笑语中用思维突破时空,试图从断壁残垣中体会历史的沧桑、风云的变幻、文化的更迭、大有登高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慨叹!并在“主景区”集体合影留念数张。计划若干年后此地开发好了,一定会故地重游的,具体多少年后再来尚未确定,也许只是传说中的一部份吧!

  对了,有一个最重要的事项一直没有交代。今天我可是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啊!

  大家记得《论语》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史料记载,这句表达儒家时空观的千古名言就是孔老夫子在这个山头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时说的!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古黄河曾从此经过,山坡还有“川上书院”的遗址。悠悠岁月,“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个小山头一直没有改变,传说中的“栖云洞”虽然破败不堪,但确实古洞幽深看不到底。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中,这里曾是重要的战场,吕梁山烈士亭和“孔子观洪处”的标牌几步之遥。时间、空间、战争、和平、生死、兴衰...凭古吊今,无需远行。

  我们十二位同仁深刻地、具体地体会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境以后就默默地走下了山坡。看罢了山,就要去看水,中午时分,驱车来到了附近的吕梁湖。宽阔的湖面微波荡漾,映着阳光、看起来头晕,具体的风景点都在湖边的效果图当中。看着偶尔飞过的麻雀、秋燕,想象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意境后绕湖一圈返回。吕梁湖其实很大,开发好以后应该会是一个好去处。

  中午在路边的小饭店就餐,家乡的素菜味道香辣、经济实惠,很不错。不由得感叹:好味道原来都在民间!回来的路上,参观了奇石园,好看的石头都很贵。曾几何时,石头也在述说着岁月的变迁、书写着地球的历史。大大小小的吕梁石见证着天地的神奇造化和人类发财致富的无穷潜力。

  我的老家徐州,古称彭城,彭祖的故乡,历史名城,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啊!今天的日记算不上游记,只是记录一下徐州力行同仁一次有意义的秋游活动而已。作为“九州”之一,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徐州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实在是太多太多。朋友们随便百度一下,就会在心中萌生徐州行的计划。这里是一块宝地,砖砖瓦瓦不容忽视。普通的一个小巷口,就是苏东坡词中“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的所在。末学以后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协助家乡传统文化的推广,徐州力行志愿者之家的家人们欢迎全国各地的同仁们来徐州做客,这里有儒、释、道的文化道统和古迹,更有热情的徐州人民。末学代表家乡人民真诚地向您发出邀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wbr> <wbr> <wbr>2011年10月10日的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