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
2012-05-12 | 阅:  转:  |  分享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可将孩子身高的实测值与当地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客观对比初步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属于什么等级,有无生长障碍的表现。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学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指数法几种。所谓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随机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求出某个百分位(用P作代号)的数值,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即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P97则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数法把人体生长发育情况分为五个等级:上等为>P97,中上等为>P75,中等为P25~P75,中下等为P3。



一般认为,身高在3~97百分位数(也有学者认为是10~90百分位数)范围内的孩子都应视为正常。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孩子,或4~12岁的儿童(儿童食品)每年增长少于4厘米,便可视为不正常,应及时去专科医院咨询、诊治,以便进一步评价。



我们再从男女的骨龄上看。无论男女,在青春发育前的1~2年中生长速度均较减慢。而后,女性在青春发育前期(约9~11岁)以乳房发育为标志,身高开始加速生长,到乳房开始发育后约1年(或月经初潮前1.5年)达到身高增长速度高峰,一年的身高平均增加8厘米。从青春发育开始到停止的大约6~7年中,身高增长值约占最终身高的15%,其中3/4发生在月经初潮前,1/4在月经初潮后。一般的说,女性骨龄为13岁时的身高,已经达最终身高的95%。男性生长加速的开始年龄比女性晚,最终身高的95%约在骨龄15岁时达到,因此成年男子比女子高。



青春期延迟会不会影响长高?怎样长高?男孩子18岁、女孩子16岁还未开始第二性征发育,便为青春期延迟。



他们在青春期以前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可低于正常儿童(儿童食品)身高均值2~4个标准差,骨龄成熟也相应落后。但经过青春发育期后,并不一定影响最终的身高或导致身材矮小。其中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的人,成年后的身高和性成熟都能达到正常水平,偶尔还有高于正常身高的。



高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延迟的人,成年后的身材有高有矮。其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病人会身材矮小;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症的病人,大多身材较高。低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延迟的病人,如属垂体性侏儒症、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等,不但青春期延迟数年,还伴有身材矮小。



单纯性促性腺激素缺乏,如性幼稚-嗅觉缺乏综合征、低促性腺激素性发育不全症的病人,因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正常,仅表现为青春期延迟,身高不受影响。



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症等疾病也会导致青春期延迟。因为不是垂体本身的器质性病变,疾病治愈后,性发育便可恢复正常,一般不会妨碍正常身高。



在整个青春期,男子平均增长28厘米,女子平均增长25厘米。因为男子高速生长时间较女子迟2年,故使身高加速的起点晚于女子。停上生长的平均年龄,男子在21岁,女子在17岁。最终身高男子可比女子高10厘米左右。



在青春发育期里,男女的表现为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以及心理、智力、行为的突变。身体各系统也经过了一个巨大变化,对这一急骤变化情况,最需要各方面的注意,不但医务人员要从疾病的预防上加以关心,作为孩子的家长,更要从身心健康(健康食品)方面加以关怀。



父母的关爱有助于孩子长高?曾经碰到这个问题:对于增高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还是父母的关爱。饮食、运动、睡眠即使都没有问题,可如果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的身高还是长不了。



精神状态不稳定的话,儿童(儿童食品)身高也增高不了。身高的增长中,情绪的稳定很重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父母关爱的不足以及情绪的不稳定都会多脑垂体分泌出来的生长激素减少。因为分泌生长激素的脑垂体是脑的一部分,所以也受精神状态影响。



另外,情绪不稳定的话,食欲会下降,睡眠的程度会变江,加上这些影响身高的增长也会变差。



母亲的关心最重要为了身高能增高,母亲的关心尤其重要,我们反由于母亲的关心被剥夺而引起的身高不长现象称为母爱缺乏性身材矮小。



身体的发育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但在低年龄儿童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父母与孩子这间,特别是母亲与孩子这间的稳定关系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种关系一旦崩溃,儿童的增高就会受到损害。像这样,儿童由于缺少应得关爱而引起的身高增高停止、身材矮小,都被称为关爱缺乏性身材矮小。



进入青春期后烦恼越来越多,不可能每天都笑嘻嘻的,便至少对小学低学年以前的儿童来说,每天开开心心的样子是他们的本色吧。



营养过剩为什么会影响曾高?长高的方法?长高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心理方面的有害因子可影响儿童(儿童食品)的身心发育,使其身材矮小。例如与社会隔绝的人,尤其是在婴幼儿(幼儿食品)时期(如印度狼孩),其生理和心理都不可能达到正常人的发展水平。



生活在较优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儿童,其身高增长较快,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家庭破裂,遭受虐待歧视,可给一些儿童、少年(少年食品)造成心理创伤。较长时期的惰感抑郁可影响身心发育。如得不到母亲爱抚的孩子,其身高要比得到爱抚的低些,因前者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后者为少,感情融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能给儿童安全感,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为什么吃得太好,荤菜吃得多,反而会个头长得慢呢?这是因为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是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存在的,即蛋白质等六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消耗量成对应关系。以蛋白质为例,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在肠道被分解、吸收、利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来补偿组织生长、更新和修复所消耗的蛋白质。如果孩子蛋白质摄入量长期过多,超出了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过量的蛋白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利用,而且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过多含氮的最终产物,有害于孩子身体。其中,分解过程产生的氨要在肝脏中转变为尿素,再由肾脏排出体外,势必增加肝、肾及消化(消化食品)道的负担。时间一长,便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障碍。同时,蛋白质等营养素在消化吸收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比糖、脂肪消化吸收时需要消耗的热量多。所以,蛋白质摄人过多,必然增加身体额外的热量消耗,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影响孩子增高。



孩子的营养应合理、适量,要警惕营养过剩。有学者认为,我国儿童饮食搭配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应比例合理,按重量计算,比例为1:1.2:2.4。在防止营养不良的同时,又要警惕营养过剩,做到食物多样化,饥饱适当、油(油食品)脂适量、粗细搭配、限制食盐、少吃甜食、三餐合理、以促进孩子的个头长到理想的高度。













































献花(0)
+1
(本文系新矿草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