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饼总督

 汐钰文艺范 2012-05-12
    清朝前期盛行文字狱,很多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此丢了官职和性命。这就造成了文学恐怖,文人们不敢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政治主张,生怕说的写的会被朝廷误解,惹来杀身之祸,因此自乾隆年间开始,在文人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就是考据派,这些人注重研究的是文学的一些细节问题。很多的时候是从一句诗,一个字去研究一个作品,在乾隆嘉庆年间这个群体很是流行,所以又被称为乾嘉学派。
    当时很多官员也是附庸风雅,跟着这股考据风也做起了学问,不仅没能成为真正的考据大师,反倒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笑料。当时做过两广总督的阮元也是个考据爱好者,有的人认为他官大,学识也就大,这倒把这位封疆大吏捧上了天。而他老人家也不客气,真就开始“刻苦钻研”起石碑石刻,青铜礼器,到最后还写了一本书,名字叫《金石索》。内容无非是把一些器物上的纹饰文字拓下来,给别人做个参考研究用。这时有一个叫汪中的大家想见识见识这阮总督的水平,就在河边捡了一个有花纹的碎石片,请阮大人给鉴定鉴定,这阮大人一看,惊呼这残片乃是上古的文物,世间珍品不可多得,竟给了汪中千两银子买了下来。之后就把这“残片”引进了自己的书中,还作为一等品重点作了介绍。汪中听说了这消息,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又找到了阮总督,说:“大人上次的残片您还想要吗,如果想我就带您去,想要多少有多少。”阮元一听忙跟着汪中出了府,不久汪中把他带到了河边,指着河畔满地的石头说:“大人这样的残片这里有的是,您看看。”
    阮元一听忙到河边碎石处仔细瞧了起来,可不,这河畔上全都是“残片”,这上面的文字其实就是风吹日晒的裂纹。到现在阮元才知道被汪中耍了,可是又不好发错,想想自己把破石片收进了书里,还当个宝贝似的,这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想到此,不仅没发火还出了千两纹银作为“封口费”给汪中,可是这等笑话又怎么能瞒得住呢,成为当时的笑谈。
    真正使阮大人获得“烧饼总督”雅号的还得“多亏”他的门生呢。一次阮元的门生去京城赶考,路上饿了就买了个烧饼,吃着吃着发现这烧饼背后烤的裂纹看着跟那金文古字很像,于是他就把那花纹用墨汁拓了下来寄给了师傅,没想到这大人一看,又一次惊呼:这乃是一尊古鼎上的铭文,珍贵异常。他不仅看出来这个,还叫自己的学生一定要给古玩店的老板讲好,把这个宝贝给阮大人留着,等过些时日一定去买。这学生知道了消息差点没笑死,心想古玩店的老板是没有了,烧饼店的老板倒是有一个,可是这烧饼等老师来了早就坏啦。想想又不禁暗笑起来。至此这烧饼总督的名号便有人叫了起来,弄得这老大人急也不是恼也不是,又成了很多人的笑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