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带来新启示20100913

 10同心圆10 2012-05-13

2010年9月13日 星期 一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带来新启示
孔小波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题,总分值上非常稳定,连续五年都保持8分的比例。题型上,变化很明显。前四年第一小题都是文学常识填空,分值1分,一般与课文联系紧密,属基础常识,较容易,比如:去年的诗歌鉴赏第一题问白居易的号。而今年则是要考生简述尧庙社日中村民的活动,很明显要读懂全曲,关键要抓住“把酒”“弦声”“笑喧哗”等词语。不难得出答案:“村民举怀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分值也提高到2分,一般分号前后各占1分。第三小题前几年一直是关于诗歌的深度考察,如:炼字、情景关系、艺术手法、表达效果等内容,今年考了典故,因此句源于课本又是名人陶渊明名作《饮酒》,所以考生不难作答。联系全曲描绘的图景(即第一小题),再加上“不羡”二字,应该能把握作者不求隐居,积极用世,与民同乐的思想。第二小题跟以前一样仍然是赏析内容,判断正误。题材上,近五年来元曲的考察有所加强。2006年考了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今年考了王恽的《平湖乐·尧庙秋社》。二期新教材中明显地选取了元曲内容,就是说以后还是很可能涉及元曲的考察。

  今年的诗歌鉴赏与往年有较大的不同,这给我们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 不忘课本,加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像今年的第三题,往年的第一题都较多涉及课本内容。

  ■ 加强典故的练习。此次选用的元曲中涉及的典故不止陶渊明一个,还有考生不熟悉的:“击壤亭”来自《击壤歌》、“朝来致有,西山爽气”源于魏晋名士对话。考试中没有涉及,可能因为难度太大的问题,一般考生不是很了解。但如果了解这两个典故,对理解全曲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 关注名家的一般作品,非名家的重要作品。此次选的是王恽,不是很有名,但这首曲写得通俗而又清新。而去年则选了名家白居易的《早兴》,前年选了王安石的《壬辰寒食》。总之,出题的原则是避免“被命中”,以增加考试的区分度。

  ■ 不要忽略一些题材的诗歌练习,如:散曲等。平时要拓宽练习的面,避免遇到不熟悉的题材不适应,影响了发挥。

  华东师范大学 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孔小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