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钧:为什么老有人玩“数字忽悠”,找抽?

 shshyg 2012-05-13

唐钧:为什么老有人玩“数字忽悠”,找抽?

                                                              五月 11th, 2012

      在媒体上,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会出来玩以国人的“幸福”及其近义词为主题的“数字忽悠”游戏,而其结果无一例外总是招致“被幸福者”的愤怒。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看到此类奇文,就像吃了一只苍蝇,真想抽炮制者一大嘴巴子。
不过,最新的“数字忽悠”可是玩大发了,居然漂洋过海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迈阿密。据说,《迈阿密先驱报》在五一那天讨论了这么一个话题:在中国一个月挣475美元,如何过得舒坦?其中提到,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很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或者工厂新招的工人每月只挣475美元——这是按照现在的美元汇率换算出来的,合人民币就是3000大洋。
   《迈阿密先驱报》的文章说:那些起薪为每月475美元的中国人,并没有过着大多数美国人想象中的节俭生活。青岛一名在私企上班的25岁女孩成为上述说法的例证:她喜欢买新衣服和鞋子,平均每月在这上面花300元至500元;她还在上个月刚申请了健身卡,花了900元,可以用一年;周末她会去看电影或跟朋友们一起购物。然后,这个女孩的故事在《外媒关注我国生活水平:月薪3000元过得舒坦》的大标题下,被“出口转内销”了——“不止是美国人羡慕中国人,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的人,时常也会羡慕那些在小城市月薪3000元左右的人。”
也许在中小城市,月薪3000元且一个人自己花是有可能过得很潇洒。但是问题在于,在这些中小城市中,究竟有多少人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呢?就拿上述故事的发生地青岛来说,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567元,平均每月2381元;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2763元,平均每月2730元。按3000元人民币或475美元的标准,都不达标。还要说明的是,以上的统计数字通常是把大部分外来人口和农民工排除在外的。


  众所周知,官方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都是平均数。凡与中国民生相关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术语表述,实际上大多是“偏态分布”的。所以,更接近的事实真相的是收入或工资的“中位数”,但中国的统计部门一般是不公布收入或工资的“中位数”的。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收入中位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19118元,而平均数则是21810元,两者相差2692元,后者比前者多出14%。

      这就意味着,在平均线以下的人可能要占到60—70%;若以3000元划线,可能75%左右的人月收入都高攀不上。中国中小城市的普通居民,居然在远隔重洋的迈阿密“被舒坦”了一次。可想而知,这会引来金融风暴之下的美国人多少羡慕忌妒恨啊!
至于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居民收入,前段时间有过讨论,据说收入如果是税前10000元会活得很累:个税和社会保险费要交1800元上下,房租2500元,各种服务费用1000元,交通600元,吃饭3000元,衣着600元,其他不可预料的开支500元——没了。如果一个人自己单过,累是累,但还凑合。如果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即使夫妻俩能挣20000元,也会累得只能到“亚健康”圈子里呆着去。
初看这些数字,觉得有点夸张。但最近的两次体验,真让我惭愧:一次是在成都机场,去早了,就在商店里随便逛逛,看到一件背心,觉得还挺合适。一问价,2700元,登时把我给震住了。劳动节,到一般认为是工薪阶层购物的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想再看看背心,一问价,2800多元。算是搞活动让利,降到2300多元——这下不得不承认自己OUT了。


  近一段时间,在媒体上,正大反“造谣”、“传谣”。但像这样明显蔑视中美两国人民智商的“正面谣言”,似乎从来就可以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地招摇过市。但是,“正谣”对民心的戳害与“负谣”相比,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这次的“正谣”还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外谣”做了虎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