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聚乙二醇_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12-05-13 | 阅:  转:  |  分享 
  
Vol.39No.10

·

54

·























NEWCHEMICALMATERIALS

第39卷第10期

2011年10月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2102230042)

作者简介:席国喜(1959-),男,教授,博士,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制备的研究工作。

聚乙二醇



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席国喜





邢新艳

























1.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

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乡

453007



2.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郑州

450051











以聚乙二醇为相变材料、埃洛石为基体材料,采用无水乙醇夹带的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

材料。借助于SEM、FT

-IR

和TG

-DSC

等手段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特征、吸附效果、复合机理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中聚乙二醇的适宜含量为6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8.7℃、相变焓为

105.6J





,复合相变材料经

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埃洛石,聚乙二醇,夹带

Pre



arationand



erformanceresearchin



of



ol



eth



lene







col



halo



sitecom



osite



hasechan



ematerials

XiGuoxi



XingXinyan



LuKuan



LuJie





1.HenanKey



Laboratory



forEnvironmentalPolutionControl



Key



Laboratory



forYelowRiver

andHuaiRiverWaterEnvironmentandPolutionControl



Ministry



ofEducation



ColegeofChemistry

andEnvironmentalScienceofHenanNormal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2.ZhengzhouEighty



MiddleSchool



Zhengzhou450051



AbstractPolyethyleneglycol



haloysitecompositephasechangematerialsforthermalstoragemadeofpolyethylene

glycolimpregnatedinhaloysitewaspreparedbyanhydrousalcoholcarryingmethod.Morphologyfeatures



adsorption

effects



compositemechanismandthermalpropertiesofthecompositephasechangematerials



CPCMs



werestudiedby

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



SEM

),

Fouriertransformationinfaredspectroscope



FTIR



andsynthesizedthermalanaly-

zer.Theresultsshowedthattheoptimumcontentofpolyethyleneglycol



PEG



inCPCMswas65%with58.7℃asthe

phasechangetemperatureand105.6J



gaslatentheat.TheCPCMsshowedfavourablecompatibility



thermalstabilityand

chemicalstabilityafter200thermalcycles.

Key



wordscompositephasechangematerial



haloysite



polyethyleneglycol



carrying



目前,国内外对相变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蜡

[1

-2



,脂

肪酸

[3

-4



及多元醇类

[5

-6



等有机相变材料,聚乙二醇作为一种

性能优良的高分子相变材料近年来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

注,其具有合适的相变温度及较高的相变焓,热稳定性及化学

稳定性较好,不易出现过冷现象,且价格低廉

[7

-8



,但存在导热

系数低和相变过程中易泄漏等缺点

[9]

,制备新型无机



有机定

形复合相变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缺点。

埃洛石是一种1∶1型层状结构的非膨胀性粘土矿物,晶

体结构呈管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性能好,是一种理

想的基体材料

[10

-11



,其价格低于活性炭及膨胀石墨等基体材

料,且在中国具有丰富的储量,天然的埃洛石不需要经过深加

工可以直接作为吸附材料使用。Wan





[12]

对改性埃洛石对

污水中重金属离子铬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Luo等

[13]

对埃

洛石对污水中的阳离子染料中性红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而对于埃洛石作为基体材料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尚未见

报道。本研究首次以埃洛石为基体材料,聚乙二醇为相变材

料,用无水乙醇夹带的方法制备了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

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材料

STA449C型热分析仪

,德国

Netzsch公司

;扫描电镜

SEM



JEOL-JSM-6390LV



30kV

),日本电子公司;

FTS-40型

红外光谱仪,美国伯乐公司;聚乙二醇6000,分析纯,平均分子

质量6500

~7500g



mol

,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无水乙醇、

埃洛石,均为分析纯。

1.2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埃洛石于100℃下干燥24h;称取一定量的聚乙二醇放入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磁力搅拌30min形成聚乙二醇

的分散液,然后加入一定量已干燥过的埃洛石,继续搅拌

第10期席国喜等: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0min

,移到恒温水浴槽中控温

80℃

,搅拌至无水乙醇大量挥

发,产物干燥至恒重,粉碎研磨,即得复合相变材料。分别制

备了聚乙二醇含量为50%、55%、60%、65%、70%的复合相变

材料。

1.3

样品的表征

用扫描电镜观察埃洛石及65%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

用STA

449C

型热分析仪对样品的热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

研究,采用N



气氛,升温速率5℃/min,温度范围25

~100℃



取65%的复合相变材料做IR测定,采用KBr压片,扫描范围

为400

~4000cm

-1



1.4

数据处理

复合相变材料相变焓的理论值可由公式

△H=WSA×

△HSA

计算

[14]



△HSA



△H

分别是聚乙二醇和复合相变材

料的相变焓,W

SA

是复合相变材料中聚乙二醇的质量百分含

量)。



结果与讨论

2.1

聚乙二醇含量对复合相变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图1a为聚乙二醇的TG

-DSC

曲线,由图可知聚乙二醇的

相变温度为60.2℃,相变焓为173.8J/



。分别制备了聚乙二

醇含量为50%、55%、60%、65%、70%的复合相变材料。实验

过程中发现聚乙二醇含量为70%的复合相变材料在温度高于

聚乙二醇的熔点时,复合相变材料明显发粘,表面出现液滴,

这是因为埃洛石作为基体材料其吸附性能是有限的,存在一

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埃洛石不能完全吸附,聚乙二醇

出现漏液现象。图1b为聚乙二醇含量为65%的复合相变材

料的DSC

-TG

曲线。

图1



聚乙二醇和复合相变材料(65%)的DSC

-TG

曲线

表1为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测量值及相变

焓理论值。由表1可知,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与

聚乙二醇的相变温度、理论计算所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

基本相同,但有一定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聚乙二醇

与埃洛石之间的缔合作用导致的,另外复合相变材料中可能

存在少量的无水乙醇也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复合相变材

料的相变焓则随聚乙二醇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近似成线性

关系,其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65%以下复合材料的

相变焓与聚乙二醇的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含量高于

65%

,其斜率明显降低,说明埃洛石对聚乙二醇的吸附能力是

有限的,超过这个极限值便不能完全吸附,导致其相变焓降

低。以上表明:埃洛石中聚乙二醇的适宜含量为65%,超过这

个含量聚乙二醇不能被埃洛石完全吸附,含量为65%的复合

相变材料在高于聚乙二醇熔点温度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液

现象,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兼容性。

表1



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测量值及理论值

聚乙二醇含量





相变温度





相变焓测量值

/(









相变焓理论值

/(









5054.582.7786.90

5553.689.5195.59

6056.497.88104.28

6558.7105.60112.97

7054.1107.70121.66

图2



复合材料的相变焓与聚乙二醇含量的关系

2.2

复合相变材料的兼容性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

形成前后振动峰的位置和强度变化,进而说明埃洛石与聚乙

二醇的相互作用。图3为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图3



不同样品的FT

-IR

光谱图





—埃洛石;



—聚乙二醇;



—复合相变材料(

65%

)]

由图3曲线1可知,埃洛石的晶体内部存在两种羟基,一

种是内表面羟基,其伸缩振动峰位于3699cm

-1

处,因直接暴

露于层间,容易受到层间环境的影响;位于硅氧四面体与铝氧

八面体之间的羟基,称为内羟基,其伸缩振动峰位于

3626cm

-1



3491cm

-1

处的宽广吸收峰和1386cm

-1

处的尖峰为

埃洛石层间水的伸缩和弯曲振动峰,1034

~1093cm

-1

处为Si



O伸缩振动峰



911cm

-1

为Al

-Al-OH

的弯曲振动峰,

534cm

-1



470cm

-1

等附近的吸收峰是Al

-O-Al

的弯曲振动峰。

曲线2在3441cm

-1

处宽广的吸收峰为聚乙二醇链端

-OH



伸缩振动峰,2888cm

-1

处很强的吸收峰是

-CH2-

的伸缩振动引

起的,1109cm

-1

的吸收峰是C

-O-C

的伸缩振动峰,800



1500cm

-1

之间的尖锐的吸收峰是由于

-CH2-

的弯曲振动所引

起的。由曲线3可知,原埃洛石3699cm

-1

处的内表面羟基伸

缩振动峰与3625cm

-1

处的内羟基伸缩振动峰在复合相变材

·

55

·

化工新型材料第39卷

料中分别移到了3700cm

-1

和3627cm

-1

处,1034

~1093cm

-1

处Si

-O

伸缩振动峰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弱;3488cm

-1

处产

生了一个宽广的

-OH

的伸缩振动峰,相比于纯的聚乙二醇,位

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1113cm

-1

处的吸收峰是C

-O-C



伸缩振动峰,聚乙二醇

-CH2-

的伸缩与弯曲振动峰的峰强在形

成复合相变材料后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减弱,可以推断聚乙

二醇中

-CH2-

的氢与埃洛石微晶表面Si

-O

上的氧形成了氢键

Si-OH

,同时聚乙二醇也不同程度的进入到埃洛石晶体管内,

其C

-O-C

的氧与埃洛石的内表面羟基发生氢键缔合,进而导

致聚乙二醇被大量的吸附。以上表明:埃洛石能够大量的吸

附聚乙二醇,其微晶表面Si

-O

的氧与聚乙二醇

-CH2-

的氢上

形成了氢键,同时其内表面羟基也与聚乙二醇C

-O-C

的氧发

生了氢键缔合,它们之间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作用,并没有发

生化学变化导致新物质的生成。

2.3

扫描电镜分析

图4a是埃洛石的扫描电镜图,可以明显看到埃洛石的管

状结构。埃洛石是由许多粘连、叠加在一起的管状晶体构成,

管状结构之间存在着丰富的空隙且比表面积较大。图4b是

65%的聚乙二醇

/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的扫描电镜图。由图

可知埃洛石仍保持原有的管状结构,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卷

曲,长链结构的聚乙二醇与埃洛石纳米管之间发生了很好的

缔合作用,促使聚乙二醇被大量吸附。对埃洛石的晶体结构

分析可知,在埃洛石的微晶结构表面是一层硅氧四面体层,硅

氧面上的氧直接暴露于层外,能够与聚乙二醇中

-CH2-

上的氢

形成氢键,促使聚乙二醇大量吸附在埃洛石微晶结构的表面,

缔合形成空间网络状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热

稳定性及相变过程的传热效率。以上表明:在复合相变材料

中,吸附性能缘于埃洛石独特的管状结构及静电作用较强的

微晶表面,并且较大的比表面积也促使聚乙二醇被大量吸附,

进而增加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兼容性。

图4



不同样品的扫描电镜图

2.4

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

由聚乙二醇含量为65%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经过200次

冷热循环后的DSC

-TG

曲线(略),其相变温度由原来的

58.7℃减少到58.2℃

,相变焓由原来的

105.6J





降低到

102.8J





,分别降低了

0.5℃和2.8J





,这种微小的变化在复

合相变材料的应用中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聚乙二醇含量

为65%的复合相变材料200次热循环前后的红外光谱图(略)

可知,复合相变材料在200次冷热循环前后吸收峰的强度及

位置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经过200次冷热循环后,复合相变材

料的化学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200次冷热循环也没有

导致聚乙二醇发生降解。以上表明,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

变材料经过多次冷热循环后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

定性,是一种理想的复合相变材料。



结论





)用无水乙醇夹带的方法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聚乙二

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复合相变材料中聚乙二醇的适宜含

量为65%,此时相变温度为58.7℃,相变焓为105.6J/



,含量

为70%的复合相变材料产生漏液。





)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中聚乙二醇中

-CH2-

的氢与埃洛石微晶表面Si

-O

的氧形成了氢键Si

-OH

,其

C-O-

C的氧与埃洛石的内表面羟基发生了氢键缔合

,它们之间只

是简单物理吸附作用,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含量为

65%的复合相变材料经过200次冷热循环后



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分别变化了0.5℃和2.8J/



,循环过程中没有出现液体泄露的现象,经过

200次冷热循

环后复合相变材料仍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热稳定性及化学

稳定性。

参考文献







AhmetSari



AliKaraipekli.Thermalconductivityandlatent

heatthermalenergystoragecharacteristicsofparaffin



expand-

edgraphitecompositeasphasechangematerial







.Applied

ThermalEngineering



2007



27



1271-1277.









姜传飞,蒋小署,李书进,等.石蜡相变复合材料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8:13

-15.









王立久,孟多.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

材料,2009,11:1

-4.









林怡辉,张正国,王世平.溶胶



凝胶法制备新型蓄能复合材料

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11):

7-10.







WangWeilong



YangXiaoxi



FangYutang



etal.Preparation

andperformanceofform-stablepolyethyleneglycol



silicondi-

oxidecompositesassolid-liquidphasechangematerials







.Ap-

pliedEnergy



2009



85



170-174.









赵建国,郭全贵,刘朗,等.聚乙二醇/膨胀石墨相变储能复合

材料[J].现代化工,2008,28(9):46

-47.







PielichowskiK



FlejtuchK.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ic

studiesonpoly



ethyleneglycol



withdifferentmolecular

weightsforthermalenergystoragematerials







.PolyAdv

Technol



2002



13



690-696.







AlkanC



SariA



UzunO.Poly



ethyleneglycol

)/

acrylicpoly-

merblendsforlatentheatthermalenergystorage







.AicheJ



2006



52





):

3310-3314.







HanS



KimC



KwonD.Thermaldegradationofpoly



ethyl-

eneglycol

)[





.PolymDegradStab



1995



47





):

203-208.



10



RuiZhai



BingZhang



LinLiu



etal.Immobilizationofen-

zymebiocatalystonnaturalhaloysitenanotubes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010



12



259-263.



11



KelerPauloNicolini



CristianeReginaBudziakFukamachi



FernandoWypych.Dehydratedhaloysiteintercalatedmecha-

nochemicalywithurea



Thermalbehaviorandstructuralas-

pects







.JournalofColoidandInterfaceScience



2009



338



474-479.

(下转第

81

页)

·

65

·

第10期徐真武等:新型低含量羟基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

图3



样品1和样品2的拉曼光谱

品的折射率相当,说明偶联剂的不同对样品的折射率影响不

大,但样品的折射率可以通过控制DPSD的含量来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满足需要的样品的折射率

[9]



2.4

薄膜的紫外透过性

图4为薄膜在190

~1100nm

范围内的透过率曲线,内嵌

在图4中的附图为薄膜对应的吸收谱。从图4可以看出:样

品1和样品2的透过率在波长超过370nm后比纯石英玻璃的

高,并且都在90%以上,证明了杂化薄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

围内具有很好的透过性和较低的光吸收损耗。而在紫外范围

内有着强烈的吸收,对于波长在230nm以下的紫外光,其吸收

率可高达100%。此外,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样品1薄

膜的透过率比样品2的略高。

由薄膜的吸收谱可以看出薄膜在265nm处有一个强烈

的吸收峰。这是苯环的特征吸收峰,是由

π-π



跃迁引起的,

由于DPSD结构上的苯环引入了取代基,特征峰红移产生K

带吸收。

图4



样品1和样品2和纯石英玻璃片的透过率曲线



结论

用无水溶胶



凝胶法和旋涂技术制备了不同偶联剂



MPTMS和GPTS

)作为先驱体的有机



无机杂化光学薄膜,

Raman和红外光谱表明制备的杂化材料存在单取代苯结构



MPTMS



GPTS均能和DPSD通过Si-O-Si共价键形成稳定的

网络结构。红外光谱表明反应产物中,特别是偶联剂为GPTS

的杂化产物存在的羟基含量很低。杂化薄膜在可见光和近红

外范围内均具有很好的透过性和较低的光吸收损耗。这表明

制备得到的透明杂化材料非常适合应用于光波导、光集成器

件领域。

参考文献









刘冰,强亮生.溶胶



凝胶法制备光学杂化功能材料[J].化学

进展,2005,17(1):85

-89.







KimSeYun



SajiAugustine



EoYoungJoo



etal.Mecha-

nismandnanosizeproductsofthesolgelreactionusingdiphe-

nylsilanedioland3-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aspre-

cursors







.JPhysChemB



2005

,(

109

):

9397-9403.









陈苗,王怀善,钱国栋,等.无水溶胶



凝胶法制备SiO





SiO2-

ZrO2凝胶玻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4



33

(增刊



):

284-287.







DuanLO



AngelaBSeddon.Nearandmid-infraredspectros-

copyofsol-gelderivedormosils



vinylandphenylsilicates









JournalofNon-CrystalineSolids



1997



210





):

187-203.







JanaS



LimMA



InChanBaek



etal.Non-hydrolyticsol-gel

synthesisofepoxysilane-basedinorganic–organichybridres-

ins







.MaterChemPhys



2008

,(

112

):

1008–1014.







SunirmalJana



MiAeLim



InChanBaek



etal.Non-hydro-

lyticsol-gelsynthesisofepoxysilane-basedinorganic-organic

hybridresins







.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



2008





112

):

1008-1014.









郑顺旋.激光拉曼光谱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徐晓轩,郭曙光,金鹏,等.3



三苯基锗基

-1



1-二苯基-1-丁醇

类化合物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20





):

668-670.









朱自莹,顾仁敖,陆天虹.拉曼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M].第一

版.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77.

收稿日期: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2011-01-16

(上接第

56

页)



12



WangJinhua



ZhangXiang



ZhangBing.etal.Rapidadsorp-

tionofCr



VI



onmodifiedhaloysitenanotubes







.Desalina-

tion.2010



259



22-28.



13



LuoPeng



ZhaoYafei



ZhangBing.etal.Studyontheadsorp-

tionofneutralredfromaqueoussolutionontohaloysitenano-

tubes







.WaterResearch



2010



44



1489-1497.



14



CemilAlkan



AhmetSari



Fatty



poly



methylmethacrylate





PMMA



blendsasform-stablephasechangematerialsforla-

tentheatthermalenergystorage







.SolarEnergy



2008





82

):

118-124.

收稿日期:2011

-01-07

·

18

·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