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掉进管理陷阱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5-14

 

 在一些学校中常会发生这样一些现象,当校长力求要按照一般的管理原则来进行管理时,却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这种违背自己初衷的状况常使校长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在学校管理中,“陷阱”无处不在,只不过很多“陷阱”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或者掉入“陷阱”时还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迷茫不已。

         陷阱一:问题为什么越解决越多?

        有些校长刚上任就下定决心要解决学校存在的一切问题。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任何时候任何学校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的存在才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反而不正常。校长要允许问题的存在,特别是要允许那些无关紧要问题的存在。

        校长切忌让自己的管理链无谓加长,因为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增加环节就会增加管理的幅度,新的问题可能会比原有问题更麻烦。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当你想把球挖出洞时,你却把洞越挖越深。”

        陷阱二:英才多了为什么反而绩效下降?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学校有了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那更是会使学校如虎添翼,这在现代教育竞争中尤为重要。但是学校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配置也应讲究其科学性。如人才的结构、数量、稳定机制等。特别应注意在人才问题上不要简单盲目的求“多”,而是要讲求人才的效率,要讲求通过搭配,更大的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好的校长不仅是要发挥那些显性人才的作用,更有技巧的是怎样发挥好那些隐性人才的作用,也就是说怎样能把那些单个的“臭皮匠”凝聚起来,使其发挥“诸葛亮”的作用。

        有个学校的教务主任能力比较强,但校长惜才心重,又从别的地方挖来了一个教务主任当副主任,期望能产生更好的效应。但事与愿违,两个主任能力和水平比较接近,互不服气、摩擦不断,该学校的教学秩序反而受到了影响。校长还要经常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后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一位调到了他并不熟悉情况和不易发挥作用的岗位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在人才问题上不仅要有数量优势,还应注意其结构和层次性,尤其是对那些独挡一面的管理型人才,应尽量避免让他们形成平面横向搭配,而应注意给他们搞好不同层次的竖向搭配,这样会减少他们之间的平行摩擦,从而提高人才的效率。

        陷阱三:“事必躬亲”,为什么不是好的校长?

        一些校长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他们经常是事必躬亲,许多校长甚至是达到废寝忘食、无私忘我的地步,总希望能更多地关心和处理学校中的事务。应该说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特别是学校在面临着很多问题之机,缺少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事无巨细的做法是不行的。

        但是从正常的管理秩序来说,学校的管理人员该注意和防止这种越位管理现象不恰当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强调按照大家所形成的共识程序来进行管理,而不能让越位管理经常化和长期化。

        无论是从个人的精力和经验看,还是从要调动其他学校领导积极性、使人尽其责的角度看,越位管理都会带来许多负效应。

        我认识的一个校长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许多事情不仅带头干好,往往还直接到一线指挥,对一些基层管理人员经常进行批评,并且很随意地改变基层管理人员所做的决定。结果久而久之,学校的各管理层都不负具体责任,大事小事都推到校长那里。

        实际上,在管理中往往不管也是一种管理,这就是要区别开管理的事权界限,该管的不管,这种错误容易被看到,不该管的却管了,这种错误有时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上级越权下管。所以校长在对下层进行管理时应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陷阱四:制度为什么不能执行?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有的还很全面,但校长经常感叹制度总是难以得到落实。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本身缺乏科学性,有的流程和方法很落后,几年也不修改。二是制度没有得到大多数教师的理解、认同,没有根基,教师在执行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不能自动自发去工作。三是校长遇到问题时尤其是教师有抵触情绪时,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正面去引导,往往中途夭折。

        陷阱五:“新方法”为什么没有效益?

        有些校长对学习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形式热情很高。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注意,一是要和我们学校的体制、运作方式相适应,二是得到大多数学校员工的认同和共识,离开了这两点往往会使学习走偏了方向。

        如现在讲学校文化建设的呼声很高,认为学校文化会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这在道理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有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却与学校的发展成了两张皮,学校文化建设除了多了一些橱窗、盆景外,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学校文化的建设要和本学校的战略相一致,要与本学校的管理制度相配套,要有教职工的理解和认同,关键是要符合本学校的实际,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措施。

        陷阱六:好福利为什么留不住优秀教师?

        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取决于学校教职工的状态,因此许多校长在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采取了新的措施,提高福利待遇,这在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方面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充分注意到物质利益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

        然而在一些校长的意识中对教师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优秀教师的发展需求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认为学校有了好的福利,教师就应创造价值以给学校回报,至于个人发展问题与学校无关,或是认为那些优秀的教师已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并不需要替他们考虑发展问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个百年老校有很多优秀教师相继离去,而且有不少改行,据了解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景造成的。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能忽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