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西药2008

 ljb开卷有益 2012-05-14
糖尿病西药2008-08-19 14:31
一、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SU) 药物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
(一)作用机制:促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增加的胰岛素发挥治疗作用。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二)主要种类:
1、D860(甲磺丁脲)     
这是最早用于临床的降糖药,降糖作用弱,毒副作用也小,每片0.5克,每天最大剂量为2.0-3.0克,可分2-3次餐前30分钟口服。每天1- 6片。
2、优降糖(格列苯脲)   
价格便宜,降糖作用强大持久,降糖作用为D860的200倍,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每片0.25毫克,每天1-6片。
3、达美康 (格列齐特、甲磺吡脲)   
降糖作用低于优降糖,强于D860,降糖作用温和,仅为D860的10倍;作用缓和,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每片80毫克,每天1-3片。
4、美吡哒(格列吡嗪、吡磺环已脲、迪沙片、瑞怡宁、灭糖脲、优哒灵、安达原)
降糖作用仅次于优降糖,为D860的100倍,作用温和,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为短效降糖药,降餐后血糖相对较好;瑞易宁是格列吡嗪控释片,作用效果持续达20小时以上,每片5毫克,每天0.5-4片,服用量大时可分2-3
次。
瑞易宁 规格:5mg 7片×2板/盒    48.00元/盒
5、糖适平(格列喹酮、糖肾平)
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大部分通过胆道代谢,只有10%左右通过肾脏排泄。适合于肾功能有轻度损害者。
每片30毫克,每天1-6片,一般每日剂量为30-180mg,分2-3次餐前30分口服
6、克糖利(格列波脲、甲磺二冰脲)
降糖作用强度为D860的40倍,疗效稳定,对优降糖失效者多敉对克糖利仍有效,每片25毫克,用量一般在12.5mg-75mg之间,大多数患者每日需要50mg,分早、晚餐前30分口服。也有部分病人剂量需增加至75mg才能控制血
糖。 
7、格列美脲 (亚莫利)
第三代磺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降糖作用持久,在治疗剂量(1~8mg)每日只需给药一次就能良好地控制24小时的血糖浓度,1mg格列美脲可产生与80mg格列齐特相当的疗效。 低血糖反应较少见、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
 片剂:1.0、2.0mg 
  (三)主要不良反应  
1、低血糖:
大多见于剂量过大、不定时进饮食、大量饮酒、年老体弱或消瘦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因此,对老年患者建议使用短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且应从小剂量用起,对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择使用格列喹酮。  
2、高胰岛素血症和体重增加:
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首选。  
3、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药物性肝损害较少见。 
4、过敏反应:
以皮肤为主 
(四)临床应用原则  
1、适应证  
     经饮食和运动治疗2~4周以上,血糖尚未控制的2型病人,可单独或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
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2、禁忌证及不适应证  
1). 1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丧失,用磺脲类药物无效。
2). 2型糖尿病病人伴应激状态者(如感染、手术、创伤、妊娠、分娩等)应停止服用磺脲类药物,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3). 2型糖尿病病人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忌用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
4). 磺脲类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刺激胎儿胰岛增生和胰岛素的分泌,所以,糖尿病孕妇不应使用磺脲类降糖药。
5).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般不能用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是由于几乎所有磺脲类药物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格列喹酮主要从胆道排出,仅有5%经肾脏排泄,故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可以选用。
6). 已有明显心、脑、肝、肾、眼部并发症者
7). 2型糖尿病病人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时,如不严格控制饮食,有可能在血糖降低的同时体重也增加,所以,对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一般应首选能降低体重的口服降糖药。 
3、使用中注意事项
1、 从小剂量开始,按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量;
2、 磺脲类药物都需餐前半小时服用,这可保证药效最高时正是餐后血糖最高时,  
3、 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且经济不富裕者,可首选优降糖或D860。
4、 经济富裕者及老年糖尿病人应首选美吡达、达美康或克糖利。
5、 肾功能不全者首选糖适平或胰岛素治疗。
二、双胍类药物
  始用于50年代末,有两种: 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和苯乙双胍(降糖灵)。
1、作用机理  
双胍类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即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抑制葡萄糖异生,即减少肝糖释放;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对正常人并无降血糖作用,因此与磺脲类降糖药不一样,单独使用双胍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对胰岛素分泌并无刺激作用,故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2、适应证 
1、 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 
2、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3、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4、 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禁忌证  
与磺脲类药物相似。
1、 有明显肾功能不全时;
2、 重度脑、心、肝、眼并发症;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 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 ; 
5、 妊娠期妇女;
降糖灵:(苯乙双胍)
每片25mg,每日2-3次,餐前或餐中服,约数日至1周调整1次,一般每日剂量50~150mg,最大剂量每日不宜超过150mg; 长期使用应定期检测血乳酸。   
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
二甲双胍有很多商品名,而且每片剂量也不同。国产的多为每片250mg,国外生产的有500mg(迪化糖锭)和850mg(格华止)。
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每日剂量范围250-3000mg,分2-3次于餐前或餐中服。可从每日500mg开始,1周后调整剂量,直到获得血糖控制或最大耐受量为止。
双胍类降糖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引起乳酸酸中毒。其它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偶有口干或金属味等。降糖片的副作用比降糖灵少而轻,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双胍类药物。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不仅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且对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作为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显著降低:
1. 与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 23% 
2. 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42 % 
3. 所有死亡率 36% 
4. 心肌梗塞发生率 39% 
这可能与其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有关,而其它降糖药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减少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研究结论为糖尿病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带来了新希望。 
三、α-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拜唐苹)和伏格列波糖(倍欣)。
(一)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小肠上段的淀粉等多糖的水解(淀粉的消化)达到降低或延迟餐后血糖升高的目的。
用药原则:
α-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也可以与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合用,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此外,α-糖苷酶抑制剂还可使糖耐量减低恢复正常,延迟向糖尿病的进展。
服用方法:
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每片50mg或100mg,开始剂量为25-50mg,每日3次,必须与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根据餐后血糖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一般最大剂量每天为300毫克;
培欣(Voglibose):
每餐即时服用0.2~0.4mg 
禁忌症:
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肠梗阻、腹水、肝肾功能异常者、急性感染发热者、孕妇、儿童 、酗酒者 
注意事项:  
(1) 可有消化道反应,如腹部不适,胀气,排气甚至腹泻 ;应从小剂量用起,逐步增加剂量。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会发生低血糖。但在和磺脲类或胰岛素降糖药合 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机会,如出现低血糖,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3) 偶有肝损伤发生;
(4) 18岁以下,妊娠及哺乳者禁用。  

四、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影响胰岛素受体的酶活性,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胰岛素受体数量及肝糖输出,从而达到减低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所以称作胰岛素增敏剂。适用于肥胖且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
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或双胍类药物合用,能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耐量异常恢复正常,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已在临床应用的有曲格列酮(因有肝损害,现已停用)、吡格列酮(艾汀、安可妥、卡司平)与罗格列酮(文迪雅)。如无胰岛素存在,TZD不降血糖。     

TZD与胰岛素、磺脲类或二甲双胍合用,可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TZD也可使IGT恢复正常,延迟患者向糖尿病发展。
服药期间,注意肝功能。TZD能引起水肿和血液稀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
罗格列酮 剂量2~4mg,每日1~2次,吡格列酮15~30mg,每日1次。  
五、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
  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类似磺脲类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这类药物有瑞格列奈(Repaglinide,诺和龙,国内已上市)和那格列奈(Nateglinide)。

  瑞格列奈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快且短暂,将血糖作用也快而短,被称为速效餐后血糖调节剂。诺和龙0.5毫克片, 诺和龙应在餐前服用,推荐起始剂量为0.5毫克,以后如需要可每周或每两周作调整。 最大的推荐单次剂
量为4mg,口服后30分钟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通常在进餐时服用,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那格列奈直接作用于胰腺β-细胞迅速而短暂地刺激胰岛素分泌,快速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