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豪华乡政府就能改善贫困乡的形象吗?

 公司总裁 2012-05-14
豪华乡政府就能改善贫困乡的形象吗?

     现在我们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这座宫殿式的建筑,很多人一定会以为是哪一个名胜,或者是旅游景点。如果这样猜,您一定是猜错了。其实这座建筑是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的乡政府办公大楼。如果单单从外观上看,这座办公楼的确有点仿古的味道,不过您知道这座办公楼是怎么修起来的吗?

    这座红色的仿古式五层大楼,位于河南省夏邑县境内,气派壮观的造形,使它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这里看到,通过几十级仿大理石的台阶,一面是一扇宽阔的拱形大门。台阶四周是雕花栏杆,花园里小桥流水,繁花似锦,如果不是门牌上几个烫金的大字,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河南农村一个乡政府的大院。

    夏邑县曹集乡群众:很多南来北往的客人从那儿走,都说漂亮,都说跟天安门一样。还有的说宫殿似的。

    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乡长刘建民:我们建这个楼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夏邑和曹集政府的对外开放形象,也是为了经济发展的发展。曹集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像样的政府。

     曹集乡政府历时三年多建成了这座大楼,大楼占地十四亩多,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要用去两百五十多万元。按理说,如果经济发展了,改善一下办公条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乡政府高大的围墙外面,我们却听到了这样的议论。

    夏邑县曹集乡群众:盖大楼花几百万都有,为农民服务的钱有吗?

    夏邑县曹集乡群众:新的乡政府还能修得不漂亮?它修漂亮了,老百姓就没有了呗。

    老百姓有意见,也是事出有因。顺着这条坑坑洼洼的大路,我们来到曹集乡的中心,发现这里连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一打听,我们才弄清,曹集乡的经济基础不好,连最热闹的地方也看不到几栋像样的房子。

    记者采访夏邑县曹集乡群众。

    记者:这些房子都是什么时候建的?

    群众:是曹集建乡之前建的。

    记者:那是什么时候?

    群众:什么时候,我也不太清楚。有一、二十来年了。

    河南省夏邑县财政局预算股股长李宏伟:本身我们夏邑县就很穷嘛。对于预算内这一块,咱们县搞基本建设,规划啦,园林规划,城市规划,预算内它是没有资金搞投入的。

     据县财政部门介绍,夏邑县各个乡镇财政都很紧张,曹集乡也不例外。可这座阔绰的大楼已经支付了近两百万元,仅楼顶的两座大钟,就花掉了三万元。乡里的财政究竟怎么能支付这笔开支呢?

    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乡长刘建民:用的是预算外的收入。我们这预算外的收入节省的一部分,除了咱们办公开支之外,节省一部分,用来搞建设。建楼当中,既没有收老百姓的钱,又没有债款盖楼,或者借钱盖楼,我们也没有在干部身上集资盖楼。

    按照乡长的说法,乡里有一大笔预算外的收入。这笔预算外的收入从何而来,究竟有多少。就在我们心生疑问的时候,当天晚上乡长突然来到了记者的住处。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我们拍下了这一幕。

    河南省夏邑曹集乡乡长刘建民:我虽然跟公家不掺和事,我跟你们表达个心意。

    记者:那不行。

    刘建民:就是这点钱。

    记者:那不行。

    刘建民:我没有一点私心,一点啥想法。

    记者:这个绝对不行,不行,这个真不行。我们有纪律。

    刘建民:这不是公家的钱,是我私人的。你看我干的这个事那可怜劲,你也可怜可怜我,我啥话也不说,任何人不会知道,我也不会说。你放心,是我个人的心意。

    乡长留下一万块钱走了,那么曹集乡的建楼款是不是有问题,究竟有什么问题,乡长的夜,让我们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大。记者向组织做了汇报后,开始做调查。

    记者采访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财政所所长司爱侠。

    记者:曹集乡每年钱够花吗?

    司爱侠:不够花。乡政府这一班人,整天就是围着钱转,就是收不抵支。该支出的,因为没钱,你就不能支,该拨的经费不能拨。

    既然财政这么困难,乡里究竟从什么地方筹集到这么多的钱来建楼呢?记者在核对了乡里近几年的财政收入总帐目后,终于搞清了原委。建楼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项就是乡财政基金,乡里规定,每年新分配来的工作人员和招收的职工,上岗之前必须要缴纳一笔财政基金,才能跨入乡政府的大门。在财政所工作的刘丹,就是交了这笔钱,才来报到的。

    曹集乡乡政府新职工刘丹:乡里面就说财政比较难,借一部分钱。

    记者:找你借了多少?

    刘丹:找我借了一万五千元。

    记者:你刚上班,这钱哪儿来的呢?

    刘丹:家里拿的。

    记者:拿这个钱困不困难?

    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党委副书记经文涛:不交这个钱,一般情况,他(她)自己就不来了。出去到南方打工,或者到单位。

    曹集乡从1998年就开始用这种方法集资。想要进乡政府工作的人,根据每个人的学历、职务不同,收取从五千元到一万五千元为数不等的集资款,还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财政基金。而真正的财政基金又是什么呢?

    河南省夏邑县财政局预算股股长李宏伟:基金,它全部都要经过国务院,跟省级人民政府以上才能审批,不允许地方自己擅立名目,设立基金。

    记者:财政基金主要是指哪部分收入呢?

    李宏伟:一般包括这个,文教部门基金收入,水利建设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

    曹集乡收取的财政基金,与国家规定的毫不相干,显然它只是乡政府为建楼而巧立名目设立的。为这种方式,几年时间,乡里共筹集了51万多元。

    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财政所所长司爱侠:一个是咱们的财政基金,一个是乡镇企业管理费。

    记者:乡镇企业管理费,我们去年收了多少钱?

    司爱侠:二十六万四。

    记者:那还远远不够支付建楼款?

    司爱侠:是还不够。

    记者:还有什么费可以往这里边支出?

    司爱侠:还有征地管理费这一块。

    所长所说的乡镇企业管理费和征地管理费,就是建楼所用的第二项和第三项资金来源。其中乡镇企业管理费只有六万多元,还是历年积累的。最大的一块来源是第三项,就是所谓的征地管理费。

    记者:征地管理费是个什么费呢?

    司爱侠:就是其他单位,征了曹集乡的地,除了付给老百姓的以外,结余的钱。

    原来近几年,由于夏邑县县城的建设需要,在曹集乡先后征用了部分农田。仅2000年就征用了近200亩。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用地单位应该给农民的补偿,有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副作物和清苗补偿费。乡政府收入的征地管理费,实际上就是这部分钱。对于这笔钱的使用,国家有着明确的规定。

    河南省夏邑县副县长刘须超:这个钱补偿给农民自己,就是直接到户,是谁就是谁的。乡财不可能有结余。因为啥呢?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它没有受益。

    用地单位拨过来的这笔补偿费,本来是用来安置农民的,应该清清楚楚按照有关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如数下发,并且进行公布。然而乡里在经手的过程中,却从中砍了一刀。农民刘西明承包的地被征用后,地里的果树,就没有拿到应得的补偿。

    记者采访曹集乡村民刘西明。

    记者:一棵果树,给您补了多少钱?

    刘西明:按标准,每棵树得补50到150元,乡政府只给了二、三十元钱,多的不给。

    这个所谓的征地管理费,仅仅2000年,曹集乡就截留了97万元。这还不算,曹集乡在建楼用地上也做了手脚,在县土地管理局,我们看到,土地管理部门批给曹集乡的建设用地是14.2亩,但事实上情况怎么样呢?

    记者采访夏邑县曹集乡刘庄村村委会主任刘自力。

    记者:政府修大楼的时候,找咱们征地,征了多少亩?

    刘自力:征了大概20多亩地。

    记者:具体的数字呢?

    刘自力:大概23亩,估计。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借着建办公楼的机会,曹集乡征了23亩土地,实际上用了14亩来盖楼,其余的土地,被他们作为宅基地给卖掉了。

    记者采访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财政所所长司爱侠。

    记者:一共卖了多少钱?

    司爱侠:一共16户,一户一万六。

    记者:这部分钱都归乡政府用吗?

    司爱侠:对,都归乡政府用。

    低买高卖,这样卖地的收入又成了他们的第四项资金来源。乡里把它称为土地管理费,这笔收入一共是25.6万元。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乡镇来说,有了钱,最应该用在哪里,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在曹集乡采访时了解到,乡里急需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中小学教师工资应该按新的标准执行,而该乡执行的还是1997年的老工资标准。

    记者采访夏邑县曹集乡中学教师。

    记者:像您现在每个月应该拿多少钱?

    教师:现在是360元。

    记者:应该拿360元。

    教师:现在是360元,不过按一级工资执行的话,应该是580元。

    记者:就是您应该是拿580元,但是实际上您拿的是360元?

    教师:对。

    记者:像学校的老教师也是这种情况吗?

    教师:都是,就是执行97年的工资。

    除了工资不能到位,老师们住的条件也相当简陋。但是乡干部的办公环境却是一步到了位。记者在这里看到,楼里有六、七十间办公室,人均办公面积达到了25平方米,乡领导更是每人都用上了单间。花园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干部们也有了休息的好去处。乡里说,他们建这座楼是为了招商引资,树立形象。但楼建好了一年多,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夏邑县曹集乡群众:就这些东西,你看到了吧?曹集乡就这些企业,别的没有了。

    夏邑县曹集乡群众:你这个乡政府是乡村人民政府,不能脱离老百姓,是不是?应该跟群众打成一片,你这官是当老百姓的官,是吧?是这个道理。

    对于老百姓的议论,县里却不以为然。

    河南省夏邑县副县长刘须超:据我们掌握,没有向农民摊派。作为建筑设计造型跟人的思想没啥关系,而是按照规划实施的。

    夏邑县政府认为该大楼无可指责,而该乡的财务审计也在市里顺利过关。就在记者即将离开曹集乡之前,乡长又一次来到了记者的住处。

    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乡长刘建民:我这是实事求是。

    记者:这肯定不能要。这肯定不能要。

    这一次,乡长又留下了四万元现金。事后,记者把他两次送来的,共计五万元,如数退还。

    朋友们可能还记得那位乡长的一句话,为了有个对外的形象,就要建一个像样的政府。但是我们应该仔细想一下,像样的政府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是豪华气派,追求排场,还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通过发展经济,给广大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呢?曹集乡这里多了一幢扎眼的办公楼,可是丢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的确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中央电视台 2001年11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