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白方寸 大千世界

 江边风 2012-05-14
朱白方寸 大千世界
2012-05-14
1947年,年仅25岁的方去疾已誉满海派印坛。 照片由董勇先生提供

清欢

方寸天地,气象万千。小小一枚印章,自商周而始,绵延流传,承续不绝。金玉铜石之间,融合了书法、章法,刀法,印材等诸多之美,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

文人治印肇端江浙。明清五百年延绵的篆刻史,是某种意义上的南方文人篆刻史。清乾隆时期,空前繁盛,流派纷呈。而“浙派”是中国篆刻流派中异军突起的一座高峰。从钱塘丁敬直至百年印学团体西泠印社,可谓风光无限,独领风骚。

近现代温州篆刻家群体同样引人注目。叶鸿翰、谢磊明、马公愚、方介堪、邹梦禅、方去疾等,他们延续着浙派低调谦逊的治印风格,在心摹手追“印宗秦汉”,力争“意与古会”的创作中彰显着温州影响力,给瓯越的天幕增添了一道道华丽的光亮。那时的温州,书画情结遍布,乡贤云集,更与海上画派有着不解情缘。

1926年,方介堪前往上海,从此,影响了方氏一门的命运,更开启了东瓯印坛的新气象。在上海起飞,在朱白之间勤奋摸索,方介堪和堂弟方节庵、方去疾被称之为印坛“三方”,在中国百年篆刻史上成就了犹如文学史上“三苏”的荣光。方门印风不仅开启温州现当代印风之源流,他们的门生更是遍布篆刻界,使篆刻艺术薪火相传。

方去疾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位,他年少成名,从深厚的传统积淀中蜕化,形成倚侧清奇如骏马驰骋的印风。他编订出版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谱》,第一次对明清篆刻领域进行突破性总结分析,填补了明清五百年印学史的研究空白,成为很多印学后生入门看的第一本书……5月8日,为纪念先生诞辰90周年,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书协、温州市文联在上海共同主办了“金石同古——方介堪、方去疾昆仲艺术纪念展”,一时群贤毕至……

“印坛三方”“一门四社员”的辉煌已融入历史的天空,然而,延绵的方门印风仍在温州乃至中国篆刻界辗转流淌,篆刻着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