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人林强:深埋心底的种子终会发芽

 阳光分享图书馆 2012-05-14
音乐人林强:深埋心底的种子终会发芽
http://book.qq.com/2007年08月03日09:55   东方早报   评论0

   

林强说自己在台湾的音乐工作室小小的,只有他一个工作人员。

    林强是谁?

  “即使在经济不景气,预算有限的状况下,你也得听一听林强。”这是李宗盛对歌手林强的评价。

  “你不要唱歌了,来跟我拍戏吧。”侯孝贤导演对林强说。于是《戏梦人生》等电影中出现了演员林强。

  三届金马奖电影音乐奖得主,这样的荣耀足以证明电影配乐大师林强。

  在高架桥下举办电音音乐会,现在的林强是准备去瑞士参加音乐会的电子音乐人。

  但林强对自己的定位只是“音乐工作者”。

  歌手林强 从《向前走》到《娱乐世界》

  1990年,林强的第一张专辑《向前走》在台湾轰动一时,专辑用闽南语摇滚颠覆当时台湾的主流音乐市场,燃起台湾新闽南语歌运动。对于那时所创造的高度,如今在林强看来发生得很自然,“很少人做,就会被看成"传奇"。”而他并不喜欢当时的自己,被市场、被公司束缚,“我要替自己讲话,多寻找自己讲话的空间。”第二张专辑《春风少年兄》1992年发行,继续大卖的背后,林强的三首创作和陈升的部分作品都被公司搁置。担任制作人的陈升说,那时候林强与公司有过争执,林强想要突破自我,但公司想要第二张《向前走》。

  更让林强无法适应的是,被包装成为偶像的他必须在各种公开非公开的场合维护自己健康的形象,“其实当时我一直纠结在究竟是用歌手的角度,还是一个音乐工作者的角度去"说话"。两年后,我发现其实自己更喜欢当一名音乐工作者。”所以林强用一张彻底反流行的新专辑《娱乐世界》来终结自己作为明星的时代。“那段日子就像一阵烟,还是能看得到。”林强轻轻地说。

  演员林强 从《戏梦人生》到《南国再见,南国》

  能够从流行音乐转变到幕后音乐人,除了林强自身的缘故外,更与侯孝贤导演不无关系。林强的《黑轮伯仔》MV请来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恰好侯孝贤去片场探望李天禄,一眼看到了与李天禄坐一起的林强。接着,林强就成了电影《戏梦人生》中的少年李天禄,此后还有电影《好男好女》中的钟浩东,《南国再见,南国》中的扁头。

  对于演员身份,林强讲得不多,“音乐工作者很自闭,但拍电影可以认识更多人,到不同地方。”不过《好男好女》在戛纳参展,当侯孝贤对他说“你不要唱歌了,来跟我拍戏吧”时,林强认真想了想,说:“这样的生活我是喜欢的,但我仍然更喜欢音乐。”

  配乐者林强 从《南国再见,南国》到《三峡好人》

  侯孝贤拍《南国再见,南国》时,把电影音乐交给了林强做,他找来玩地下音乐的朋友帮忙,正是这次创作过程,让林强终于找到了一种感觉,“那是音乐跟电影在一起的魔力”。1996年台湾金马奖,林强得到了“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大奖。电影配乐大师林强,初见雏形。

  多年来,林强合作过的导演除了侯孝贤还有林正盛、郑有杰以及贾樟柯。对于电影音乐配乐,林强在选择合作导演上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我自己的能力,如果导演需要的是像好莱坞那样庞大的交响乐团的那种东西,我不会。还有看自己的喜好,导演讲的那些事情是否能够感动我。像内陆导演的电影,我也常看,《蓝风筝》、《黄土地》、《菊豆》……不管语言、文化上的隔阂,人的情感是一样的。比如无奈,坚韧的生命力,或者悲哀。”

  贾樟柯就是符合林强这类标准的导演之一。在贾樟柯想找林强合作时,林强还并不知道贾樟柯是何许人,所以他专门找来贾樟柯的作品,一部部看过后才决定跟他合作《世界》,还有后来的《三峡好人》和《东》。

  对于导演和配乐者之间的关系,林强说:“每个认真工作的导演,性格中都有一种创作上的坚持,就会在工作上有压力。电影是导演的结晶,我作为配乐者不要太坚持,你(导演)要做什么就尽量满足。”

  电子音乐人林强 从DJ到电音影像表演会

  如果说歌手、演员再到电影配乐大师是林强一路走来的三个阶段,那么如今的他还称得上是电子音乐大师。

  1997年起,热爱跳舞的林强,有了想要玩跳舞音乐的念头,他开始进场当DJ,为了不被此前明星的身份所干扰,林强常常会戴上孙悟空的面具出场。2003年,林强推出《电民谣》专辑,让大家看到原来“台湾人也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子音乐”。2005年他发行专辑《惊蛰》,并应邀参加2005年的法国戛纳影展担任嘉宾,并得到法国的电子音乐厂商MK2的青睐,随即与他签约,成为台湾电音走入欧洲的第一人。

  在台湾,林强主办了“和PAR-TY”电音影像表演会,就在一个高架桥下面举行,从下午6点演到晚上11点。但就像电子音乐本身一样,并不受欢迎,观众最多的时候有80个人,最少的时候只有6个人。“电子音乐本来就是一个小众群体的东西,我们做的并不是电子舞曲,没办法让人疯狂地扭动。”最初林强经常一个人在台上玩电脑,现在慢慢加入一些影像的东西,“我们这样的表演其实没有看头,大家还可能会误以为我们是在收发邮件或MSN聊天,不加入一些影像的东西,一个人在台上,会显得很单调。”

  今年9月,林强将在瑞士参加Elefanten-Mixtur电音艺术节,与他合作的是另一位视觉工程师Blaireko,他们合作的节目名叫“光音种子”。在他的解释里,“音乐是一种召唤,一种思索,它让人们注意到宇宙在用相同的气息在呼吸。”而且“深埋在我们心底里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