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读咏物诗 [粽子] 追念明代文学大师冯梦龙

 杨达孙畅 2012-05-14

端午节读咏物诗[粽子]追念明代文学大师冯梦龙

端午节读咏物诗 [粽子] 追念明代文学大师冯梦龙

冯梦龙先生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卒于清顺治三年[1574//1646]。生在苏州名门世家的他们弟兄三人,被称为[吴下三杰]。他所编篡的三十余部著作流传于后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最突出的是世人皆知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合称为[三言],与流传的[拍案惊奇]统称为[三言二拍]。把我国白话小说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唐解员一笑姻缘],[玉堂春落难逢夫],[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灌园叟晚逢仙女]等等,均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如果说没人不知道许仙,白娘子,法海,秋香,京剧唱词 [苏三离了洪洞县]。那就是说,没有人没与冯先生的作品接触过,受过教益。除小说,戏曲外,他对民歌,笑话,哩语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编辑,整理,出版也为我国文学宝库做出了非凡独异的贡献。他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的狂放,与歌儿妓女的厮混,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为理学家们认为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使得他只能沉沦下层。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有机遇把那些到明代已散佚贻尽的宋元话本,民间流传的歌谣,笑话,戏曲,诗词,收集整理,挽救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珍宝。他辛勤的劳作,和有着超出同时代人眼光百倍的见识,才没有让这段文学史留下空白。正如文学评论所讲的那样,这一贡献,实可以与孔子删定[诗经]的意义并肩媲美。 

    咏物诗是他汇集的民间词曲 [挂枝儿]中的一小部分,[挂枝儿 ]又名 [打枣竿]是明代的一种小曲名。兴起于万历年间,盛行于大江南北。    [粽子]是其中的一小段诗。作者给读者抛出了一个闪眼的包袱,初觉一惊,但细想一下,吃粽子却又都是如此情景。正如评语中所说的[字字肖题,却又自然。咏物中最为难得。]

        [粽子]  五月端午生辰到,身穿一领绿罗袍,脚儿扎得尖又跷。

               解开香罗带,剥的赤条条,插上一根箸儿,把奴浑身上下来咬。

   在[挂枝儿]欢部第二首 [泥人]是广泛流传的一首诗。看到它使我想起[诗盟]博主天笑老师在[爱情诗选]里写的第一首诗 [吻你的名字]。  两首诗相隔近三百多年,都写的是泥人,都写的那么诚挚感人,也可以说穿越时空,遥感呼应,并肩媲美了。

   [泥人]  泥人人,好一似咱俩个。捻一个我,塑一个你,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           重新做 ,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

   [吻你的名字]  无锡一对泥人儿,花枝招展的泥公泥婆。把小咀凑到一块,幸福,温馨,甜蜜。装进我的眼里,印在我的心头。我把你的名字,写在我的心上。每当思念如潮涌起,我会轻轻的摸你的名字。万分温柔,还送它到咀边,吻你的名字,如吻你。如无锡的泥公泥婆,甜蜜,温馨,幸福。

                                          [三星书屋]主人 杨达  于阿根廷布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