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各地人的性格

 goatgo 2012-05-15
中国各地人的性格

    湖北人
    湖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不南不北的地理位置使湖北人的性格有很强的兼容性,既有北方人的率 直, 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造成了湖北人的火暴性格,而道家文化的潜在影响,又使湖北人为人韬光养晦,老谋深算,不爱显山露水。因此,他们兼 具楚人的蛮气和灵气,聪慧精明而好勇斗狠,出了不少文人武将。
    “天 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是外省人评价湖北人。 “九头鸟”之于湖北人,褒贬兼而有之。作为个人,湖北人是大智若愚,作为整体,则容易相互扯皮,因小失大,干不成大事,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湖北自古出美女,王昭君即是一例。在武汉,漂亮女孩不少,虽然一口武汉话显得有点粗,但说起普通话来,却柔媚多姿, 别有风情。
    北京人
    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已经日趋式微,总的印象是,皇城根下,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居高,故睥睨(bì nì)世界,纵横捭阖( bǎi hé ),尤其在“地方上”的人面前,总觉得自己是“中央的人”,就象处长对科长一样,盛气凌人;玩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恶名。读读王朔的小说,看看冯小刚的电影,一股子“痞气”扑面而来,但它痞得有文化,痞得够味道,说穿了这是北京人的幽默感。
    北京人干什么都带“大”字,官大、街道大、级别大、学问大、还有派头大、口气大、架子大。“大气”可说是北京人的一种普遍特性。他们的生活方式,无不带有 “大”的味道:干大事、说大话、讲大道理、讨论大问题,就连聊天,也叫“侃大山”;喝茶,也钟爱“大碗茶”。他们对小打小闹不感兴趣,他们向往的是做“大 款”,成“大腕”,最好是当“大官”,所以,有句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
    东北人
    对英雄的崇拜,对勇敢、强健、勤劳之品性的认同,正是东北文明在东北人身上的体现。东北土匪既有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凶残一面,也有仗义行侠、忠义抗敌的进步的一面,他们的品质可以说是狩猎民族本性在商业文明时代的变态表现。
    打起架来,东北人一定要就近找到武器。如果地上有砖头,决不会拣土坷垃;地上有铁棒,决不拣木棒;而攻击的部位上,也是找中要害:如果能打脸,决不打屁股;如果能打胸决不打腿。
东北人“霸气”而又“灵动”,其不胜不归的心劲体现为一种比野生东北虎更勇猛,比牛皮筋更柔韧的硬汉精神。东北人有较为强烈的建功、立业、扬名的心劲!
    山东人
    山东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山东人 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到处认老乡。与山东人有过接触或交往的外地人对山东人的描述总是:憨厚而宽容,朴实无华,真诚坦率,朴素爽直,像一棵红高粱。山东人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
    山东的文化离不开孔夫子,山东人的性格与他老人家也密切相关,孔夫子教诲人们要“忠义信勇”,所以,山东人特别侠义尚武,英雄好汉层出不穷。
    山东人可谓是“吃苦一族”,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 山东人可以吃苦,但绝不可以冒险,宁可稳坐家中吃煎饼,也不愿外出找寻金米粒。
    几千年来,山东出了无数经邦治世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和大艺术家,从春秋首霸齐恒公和孔子、孙武、吴起、墨子、孙膑、扁鹊到秦汉的蒙恬、田横、 东方朔,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孔融,到隋唐的房玄龄、黄巢,从宋金元的宋江、辛弃疾到明清的戚继光、蒲松龄……但上下两千年竟真没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大商人和大实业家。儒家文化长期禁锢要算是罪魁祸首了,传统观念使山东人普遍认为经商致富是“背德”的可耻之事。
    江苏浙江人
    江苏和浙江文化都从吴越文化衍生而来,燕赵尚武,吴越尚文,这种文化性格与他们所处的地域不无关系。因为有水,江浙人充满着灵性,江浙一带大学者、大文豪、大科学家和大商人辈出不穷,人文鼎盛可谓极一时之盛。
    浙江虽然富为鱼米之乡,却人多地少,生存竞争激烈,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很多。尤其是温州人更是遍布天下,闻名全国。在严酷的竞争中,浙江人培植起一种生存能力,走南闯北做生意,只要能够糊口的职业,几乎都可以见到浙江人的身影。浙江人善于动脑筋,你经常看到手艺高超的浙江师傅,但你 却很少看到可怜巴巴的浙江乞丐。
    提到江苏,人们都知道它的富庶,但实际上,苏南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鱼米之乡。苏南面积只有苏北的三分之一,但经济实力却远居苏北之上。苏南人与浙江人有共同之处,头脑灵活,善于经商理财,文才也比较出众,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苏锡常地区。苏南人的代表是苏州人,人情练达,精于算计,但过于精明,性格也显得懦弱。
    苏州美女并不比其它地方的美女更漂亮,但柔弱娇媚,软语春风,倒也符合中国传统对美女的审美期待。
    与苏南相比,苏北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历史上,苏北多受淮河泛滥之灾,灾民流落各地,出苦力,干粗活,异地生存的需要使苏北人拉帮结派,这使他们在江南颇受歧视,直到今天,这种歧视在上海和苏南的小市民中仍然有市场。其 实,苏北虽多水灾,却也沃土千里,人文昌盛,扬州一带自古多文人才子,而且比苏南才子更显大气。
    湖南人
    湖南人是不多的能够得到全国人民一致好口碑的人群之一。湖南人有三气:灵气、匪气和霸气,“楚虽三户能亡秦”、“若道中华国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对湘人的高度评价,把它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湖南人能成大事。历史上湖南开发较晚,清中叶以前,湘人出头者屈指可数,但自咸丰、同治以来,曾国藩、左宗棠以后,湖南经邦济国之才、文采风流之士代出不穷。湖南人刚烈果决,敢任大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有人说,半部中国近代史和半部中国现代史都是湖南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此话一点也不过分。关于湖南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惟楚有才”,第二句是“无湘不成军”,可见其文武兼备。湖南文人众多,但湖南文人有一股湘民固执的“蛮”劲,常以“文明其精 神,野蛮气体魄”自勉。湖南人有经世济用的时务思想,重事功,文人似乎喜从军,“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湖南军人骁勇善战,湘军名声显赫,但却不是卤 莽之辈,从曾国藩、左宗棠到毛泽东,湘将大多雄才大略,有儒雅之气。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汇集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湖南许多名垂史册的旷世之才如曾国藩、黄兴、 谭嗣同、唐才常等辈都出自岳麓书院 ,一篇《岳阳楼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学子。
    江西人
    古代的江西经济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之一,这使江西人勤奋务实但缺少冲击力、与世无争。几千年来,勤劳、好学、聪慧的江西人民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灿烂的精神文化。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临川还被喻为“才子之乡、文献之 邦”,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纵观中华民族文化史,对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定型产生主要影响的,是宋明以后在中国哲学占主导地位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南禅佛学与老庄道学。而理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这块土地上最后完成。禅宗的中国化,最后也是在江西得以完成。同时,江西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与传播地,至今仍为道教的活动中心之一。文化的包容性,使得江西人的性格也带有浓厚的兼容并蓄色彩。江西的地理与人文也影响到了江西人的性格。从区域色彩看,江西属于“吴头楚尾”,加上是内陆城市,江西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封闭、保守、自满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而江西人当中,其先民很多也是因逃避战乱,为寻求安宁的环境才南迁而至,渴望和平、安居乐业的心态影响到后裔中。而长期熏陶的封建儒家忠诚思想及道家的无为理念,使安于现状、忠诚守信的烙印很深。
    四川(重庆人)
    四川盆地群山环抱,物产丰饶,尤其是成都平原,更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多神仙类的人物,精明能干而散漫悠闲,既能享受吃喝玩乐,又很喜欢谈玄探幽。与爽直幽默的川人聊天是一桩快事,他们见识独特,有丰富的民间智慧,摆起“龙门阵”来,趣味横生,荤素皆宜,硬是要得。 四川出美女,川妹子聪慧能干,做事麻利,发起嗲来风情万种,勾人魂魄,故民间有“少不入川”之说,以防有人误入歧途,忘了家中的老婆。四川是中国的人才大省,无论文人武将,川人都有上佳表现。不过,川人偏居一隅,独享其乐,虽藏龙卧虎,但窝在盆地中,毕竟视野逼仄,难免有“夜郎自大”之嫌,如不走出夔门,充其量是个土霸王,终难成大器。从古到今,能够冲破险阻,走出夔门的川人,大多成为了各个时期的精英,象古代的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近现代的朱德、邓小平、陈毅、郭沫若和巴金等,都是举世公认的川中蛟龙。
    重庆人本来就是川人,同其他川人有许多共同点。不过重庆古为巴国,与蜀人相比,重庆人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或许是因为多山的缘故,重庆人的性格狡诘而不乏豪放,像闻名的重庆火锅一样,既麻且辣,他们紧跟各种潮流,从穿着打扮到新潮思想,形形色色的时髦玩意儿在这里流行很快。重庆盛产美女,人都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是一个温柔之乡。但与温暾的成都人相比,重庆娃子的“砣子”(拳头)硬,敢打敢 骂,更带了巴人的火气和豪气。时髦漂亮的重庆妹子说起话来,不是妩媚多姿,就是嘴快如飞,一般大老爷们没有三下两下是抵挡不了的。
    山西人
    “正方脸,棱角分明,鼻短而大”是对山西人的形象描述,他们质朴厚道、淳朴勤俭,男耕女织,远离奢华,但求温饱,过着恬淡生活。山西人的性格始终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既豪爽大气又愚顽固执,既质直侠气又保守悭吝,既有强悍的内质,又常常表现得胆小软弱,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大有关系。有人说,山西人大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也有人说,山西人小气,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而且调料有限,吃什么多离不了醋。有人说,山西人才华超群,历史上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可也有人说,山西人才匮乏,迄今为止,山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尚无一人入选“两院”院士。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逐步形成了山西人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这种 两重性的思维定势。这一点在山西商人的心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山西人历来就有经商的天才,晋商曾经在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可晋商虽然创造过一 时的辉煌,但其内心深处仍受地理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叶落归根”、“衣锦还乡”的意识很强。尽管他们闯荡天下,流寓四方,但他们终究还是把外边当做过路的驿站,“根”必须留在故乡,经营的总部仍设在平遥、太谷、祁县、榆次诸县不起眼的街道上,宅院则建在原籍的土地上。山西人那种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的两重性格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成为当代山西人重整旗鼓、再铸辉煌的精神财富,运用不好则有可能幻化为裹足不前的思想枷锁。
    陕西人
    陕西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源头。秦砖汉瓦随处可见。在西北各省中,陕西也是文化最为发达的省份,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 陕西的汉子,是黄土造就的,黄土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陕西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酿的稠酒,陕西老农穿的是粗布衣裳。陕西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陕西汉子性格豪爽,说起话来也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这一点不似南方人讲话和风细雨,话中有话,工于心计。陕西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都反映了陕西人的某些特点。
    传统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它使陕西人往往保守偏执,而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又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于是自恋又自卑,往往形成矛盾的性格,在外人看来,陕西人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老实,又圆滑;既吃苦耐劳,又贪图安逸;既安于现状,又躁动不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西是全国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不但产美女,而且出产好男人。一声秦腔吼,八尺的汉子热泪流,出嫁的婆姨也回头。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功把丈夫控制得服服贴贴。
    河南人
    有人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中国人如果要寻根,大多数最终都要寻到河南去,因为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在古代,中国就是指中原,中原就是现在的河南。河南长期以农业为主,自古农耕经济就相当发达,大多数人抱有“重耕稼、鄙商贾”的观念。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造就 了古朴厚道的民风和自然亲切的乡情,但也养成了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封闭保守意识。
    河南人的生活习惯历来以简朴著称,在居住方面注重“可住、实用”,土窑、草庵、石板房、以及天井 =窑院、窑房结合院和平房院等是富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居住设施;在饮食上则讲究“细粮俭用,粗粮细吃”;衣着上讲究“经济耐穿”。河南人讲究礼仪,无论日常相见、迎送、借还、庆吊以及生育、成年、婚嫁、寿诞、丧葬等,都很注重礼节和仪表。知书达理者受人尊敬,有“礼多人不怪”的谚语。待人知礼,谓之“懂规矩”、“懂事”,反之,则遭人贬斥。 
    上海人
    上海人精明,被人称为“门槛精”,该得到的,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而斤斤计 较。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精明已经成为上海商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上海商人的精明可以说是骨子里的。
    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上海人的自负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眼中,只有上海人是城市 人,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像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恋沪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
    在长期的工商业历史的影响下,实惠哲学成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追求实惠的上海人总是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在商业活动中,上海人较北方人较少地考虑面子、名声等非经济因素,而是明确地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上海 人私交比较理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和武将。上海女人举止得体, 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常被丑化为“小男人”,其实,他们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 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守法守纪,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强使上海人形成了追求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城市。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立即制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理。
    安徽人
    对许多南方人来说,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其实同江苏一样,安徽地分南北,淮北人性格豪放、粗 犷,民风剽悍,当年李鸿章的“淮军”多为淮北子弟;江淮之间的人聪明,学风文风很盛;而江南人是典型的南方人,机灵、能干、感情细腻、知书达理。从性格上 讲,安徽人是中国人的缩影,性格迥异的三种人相安一省,创造了安徽灿烂的文化。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三国时安徽籍的一代枭雄曹操对古代安徽人文昌盛的描写,从古至 今,安徽人就与政治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三曹父子、陈独秀和胡适都是这样,就连久负盛名的徽商也多是亦商亦文之辈,不管发了多大的财,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求个雅名,以文人自居。安徽桐城派古文开一代文风,至今桐城仍流行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安徽人也身兼南北的特点,豪爽而细腻,头脑清楚而口无遮拦,既出商人也出学者,安徽学者豪气十足,敢质疑陈说,敢开风气,所以文学革命由两个安徽人(胡适,陈独秀)启其肇端也在情理之中,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也出自安徽合肥。徽州人不恋故土,富有开拓精神,徽商在中国以敢做敢为而名世,自古有“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之说。在徽州当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谚语,如今,错落有致的贞节牌坊经历百年的凄风苦雨之后,似乎仍在默默诉说着思妇的寂寞与辛酸。
    广东人
    广东地处华南,其原住民外貌更多的带有马来人种的特点。广东人最大的特点是能吃苦,重实干。在广东,人人都忙忙碌 碌,为生计而忙碌,为挣钱而忙碌。为了钱,广东人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去受累,可以去受苦。忙,是广东人的特征,更是广东商人们的突出品质。
    北方人是先思考后行动,而广东人是先行动后思考, 他们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从不注重形式和外表。广东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有人说,“食在成都”,也有人说“食在广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成都小吃遍地,吃的花样百出,而能够在“吃”方 面与成都人相篦美的,非广州莫属。与成都人相比,广州人吃得更“野”,从蛇到鼠,从猴到虫,几乎什么都敢吃,这也反映了“食蛇民族”的某些野性。正是这种不驯服的野性,使广东人与在正统文化束缚下失去创造力的中原诸省人相比,更显得敢做敢为,血性充沛,尤其是近代以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东屡次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因此,观念也与内陆有很大的不同,内陆人崇尚官,讲“关系”,广东人崇尚商,讲“本事”。广东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喜欢标新立异。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从北伐战争到改革开放,近代以来的许多有深远影响 的大事都是由广东人开启的。在历史上,近代凡是与西学有关的事和物,也大都是由广东人最先尝试。在轰轰烈烈的近代史上,广东被人称为“思想家”的摇篮,其 中康梁变法曾震动中华。
    福建人
    背井离乡谋发展是福建人的传统与习惯。福建籍的华侨、华人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地区,共有一千多万人。福建人口一直迁移频繁,宋代以前,北方人口大量入闽。宋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向海外和台湾省迁出人口。人口“大进大出”,使福建成为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人离开家乡与地理环境有关。福建总的地理概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耕地明显缺乏。多山又傍海的福建,为了 让自个儿能舒一口气,不得不搁置山的那一面难以突破的压抑,把发展的空间放在了海的一面。从气候来说,福建近北回归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各种草木茂盛,福建人的性格谈不上热情如火,但确实有几分不安分的特质,兼具山的坚毅与海的奔放。勤奋、肯吃苦、爱冒险、适应能力强、喜欢闯汤江湖、擅长做生意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人善于学习,读书是一流,中科院里的福建籍院士一直为数众多。福建人具有冒险精神,这恐怕是长期与大海斗智斗勇的烙印。特别是闽南人爱拼敢拼,这种精神在一首叫做《爱拼才会赢》 的闽南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歌被闽南人自豪地称为闽南的“国歌”。“拼”和“赢”两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刻画了闽南勇夫的开拓精神。从商人素质和商业精神的角度看,闽南人是最优秀的一群。“出海从商”是闽南人的最佳职业选择,从小耳闻目睹的情景就是祖辈父辈外出经商,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商中自有黄金屋, 商中自有颜如玉”。不仅闽南,其他沿海地区如福州的福清、长乐、平潭等地,自古以来就崇尚“出洋”。
    云贵人
    在西南三省中,云南最富有边地色彩。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云南的得天独厚是以它的封闭性为代价的,与贵州人和四川人相比,云南人似乎更加满足于自己的那个圈子,很少到外面来闯世界,所以,你在其他地方很少碰上云南人。与贵州一样,云南开发较晚,近代以后才有了一些人才,最有名者可能要算音乐家聂耳和哲学家艾思奇了。
    说起贵州,谚语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山民生活虽然相对贫困,却也悠闲自得。作为省会城市,贵阳人口过百万,面积却小巧玲珑,五脏俱全,很是繁华,有都市风情。在云贵川三省中,贵州饮食习惯和语言都更接近四川。贵州可算移民省份,除了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外,本省汉族多是历史上几次人口迁徙迁进去的。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开发晚等原因,贵州古代出的人才很少。近代以后,贵州的清山秀水,倒也熏陶出一些才子才女。国民党的国防部长何应钦、文化部长张道藩,XXX的著名人物王若非等都出自贵州。处在内陆大山中的贵州人,精壮能干,敏于新潮,与四川人一样悠哉游哉,却缺少四川人那种吃苦精神,“麻将在手,小吃在口,三天两头,狐朋狗友”,对本省的落后处境缺乏足够的危机感。贵阳女孩也同重庆女孩一样妩媚时髦而又带点“辣妹”气质。
    广西人
    广西人的性格特征,有个共性,普遍认为是比较“老实”。广西曾是个落后的多民族地区,历史以来跟外界联系不够密切,许多民族同胞根本就是一辈子老死在山旮旯里,没有出过一次远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年轻一辈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大多诚实憨厚。经商意识淡薄,苦守几分薄地,以图糊口度日。从整个广西层面上讲,广西人经商普遍胆子不大,怕输的心理很重。也往往输不 起,一蹶不振。没有福建人敢作敢为的生猛气魄。广西人,尤其是农民兄弟缺乏一股牛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在广西人的字典里,需要两个大写的字:胆量!
    甘肃人
    肃有句俗语:金天水,银武威。但挑来挑去,就是兰州,景象也好不到哪里去。甘肃地貌多为黄土和戈壁。所以,有个叫“三不拉”的地方,寓意为连牛羊兔都不在那里拉屎。可谓凄凉异常。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尤以敦煌莫高窟为最,其次为丝绸之路,再其次为“马超龙雀”及嘉峪关了。甘肃历史名人有“飞将军”李广,唐高宗李渊。
    甘肃虽然贫困,但甘肃人却也敢于接受新事物,即使在偏远的乡村学校,你也可以看到一些年轻老师举办周末舞会,而不太顾忌乡人的议论。兰州的年轻人穿着时髦,紧跟新潮,女孩子言谈举止都非常开放。除兰州外,嘉峪关,敦煌也都是甘肃值得一游的城市,不仅因为它们拥有蕴涵魅力的文物古迹,而且也因为它们挺立在那种苍凉的戈壁中,给人以感动。
    内蒙古人
    蒙古人是草原的子民,霜风冷雨、严寒酷热的蒙古大草原锻造了蒙古人坚韧不屈的性格,草原上粗砺的沙子、凛冽的寒风勾勒出蒙古人特有的面貌:有力的眼睛,突出的颧骨、卷起的头发,也塑造了他们敦实而灵活的身躯。历史上,蒙古人的金戈铁马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创造过令人侧目的辉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凭借“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功征服了许多民族,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大元帝国,这一奇迹足以成为蒙古族人世世代代的骄傲。
    热情奔放的蒙古人能歌善舞,蒙古族的舞蹈堪称美的极致。辽阔的草原和游牧的生活方式锻造了马背民族热爱自由、敢爱敢恨的性格,为了朋友,他们可以两肋插刀;为了爱人,他们可以舍生忘死。数千年来,他们与牛羊为伍,逐水草而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新疆人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多民风彪悍、热情奔放。但随着近250年的移民,到目前汉族已经在新疆成为多数民族,维吾尔族退居第二。由于新疆民族成分复杂,对于新疆人的看法很难评判。除西迁的汉人外,新疆本地人大多都信奉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由于宗教原因,新疆人有许多禁忌:一是性感禁忌(女性的穿衣尤其谨慎);二是窥视禁忌(万不可凝视对方过久);三是放屁禁忌(包括公众场合的有声屁贺和无声屁);四是饮食禁忌(非清真的猪,驴,狗肉是万不可吃的)。
    新疆人为人豪爽,热情好客,到维族朋友家里做客,他会把美酒佳肴悉数拿出待客,使 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新疆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在特定的节日,他们燃起篝火,弹起冬不拉,男女老少尽情狂欢,青年男女通过歌舞眉目传情,相互表达爱慕 之情,缔结终生之好。维吾尔族的男人长相一般都很英俊,女人一般都很漂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