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农村能源开发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yyj001 2012-05-15

云南农村能源开发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宋鼎珊、廖华等

 
                                                               

    20世纪90年代,由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密切相关。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将是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如何选择降低温室气体的发展途径已经成为中国农村能源面临的巨大挑战。

    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而农村能源短缺更是长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能源的合理化开发和有效利用是关系农业持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生活改善的重大问题。

    1.云南概况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

全省共有17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其中,民族自治州8个(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区(市)7个(昭通、曲靖、玉溪、思茅、保山、丽江、临沧);省辖市2个(昆明、东川)。有8个地州,27个县与外国接壤。 

云南省人口437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360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白、哈尼、傣、傈傈、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2.云南农村能源资源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能源消费的数量、品种和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全国总量来看,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由1980年的328.0百万吨碳当量(MtCe)上升到2000年的670.47百万吨碳当量(MtCe),增加了一倍多。农村能源消费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能占农村能源消费的比重由1980年的20.4%上升至2000年的43.9%,呈逐年上年的趋势,农村能源已从生活用能转入生产用能,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雏形。

云南能源十分丰富,种类齐全,组合良好,既有大量常规能源,又有一定数量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省地跨6大水系,有600多条大小河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水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2位;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8位;现有发电装机容量759.43kw,年总发电量3,174,567kwh(截止2000年);太阳能资源丰富,总辐射量强度在3615.7—6667.1千卡/平方米.年;生物质能十分丰富,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4.29%,全省耕地面积419.88万公顷,可产作物秸秆3222万吨,人畜粪便1657万吨,薪炭林蓄积量3585.35万平方米,年产薪柴99.76万吨。

云南农业人口3211万人,农户840万户,其中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1609.59万吨标准煤。云南农村能源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其中居民生活用能要占70%,与中国发达地区成反比。生活用能主要以薪柴、秸秆为主,其中薪柴消耗量占80%,大量的森林资源在低价值的利用消耗,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有关专业测算云南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仅为15--25%左右,仅相当于欧美国家20世纪50--60年代水平。继续此差距,将对云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构成主要威胁。

3.  云南农村能源消耗状况

云南特殊而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决定了云南农村能源结构的多样化,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形成很大的地方差异,云南农村能源主要包括薪柴、煤、农业秸秆、沼气、电、小水电、太阳能、地热和风能。农村能源结构十分复杂,没有绝对的数据资料,在云南农村一般都是多种能源混合使用。农村能源在滇中以电、液化气、煤、柴油、薪柴为主;在滇东、滇北以煤、沼气、电、柴油、薪柴为主;在滇南以薪柴、煤、柴油、电、沼气为主;在滇西北主要以薪柴、煤、电、地热等为主。

云南农村80—90%的人口程度不同的使用薪柴,60%的人口主要依靠薪柴做饭取暖,41.01%的人口完全使用薪柴为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云南省就采取了小水电代柴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因其资金、体制、经营管理的问题,收效甚微。据2000年的统计数字只占农村能源结构的0.542%。沼气在云南省农村能源站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也只占到1.79%。

 

 

图一 云南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从图一可看出云南农村消费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能源消费以煤、薪柴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家庭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对环境威胁很大的非商品能源,这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农村中商品能源价格普遍偏高,而生物物质作为副产品很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这就决定了现今农村能源的低质消费结构。

3.1  云南农村薪柴资源消耗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云南森林资源现状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美誉。全省拥有高等植物1.7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62.9%;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全省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80.7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43%,有林地面积1287.3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4.3%(其中有林地覆盖率33.6%)。国有林占20.7%,集体林占79.03%,占国土地面积64.22%,具体见图二。





















图二 云南森林资源状况(单位:万公顷)



从北到南分布着从高山针叶林到热带阔叶林的105个主要森林类型。其中:有云南松、思茅松、云杉、冷杉、华山松、油杉和栎类等主要用材树种,有楠木、红椿、黑黄檀、铁力木、红豆杉、榧木、榉木等多种珍贵用材树种;有团花、山桂花、西南桦、云南石梓等速生树种;有核桃、板栗、芒果、荔枝、紫胶、油桐、生漆、棕榈、乌桕等多种干果、水果和其他经济林木。如此众多的植物资源为云南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1.2  薪柴消耗现状

云南农村,特别是滇西北、滇西南的山区农村,大都是以薪柴为主体的农村能源消耗结构,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努力及农村能源变革调整,薪柴消耗比例有所下降,但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以消耗薪柴为主体的农村能源结构。

从云南省的森林采伐限额与全国比,“八五”、“九五”、“十五”这十五年期间,云南薪柴和农民自用材消耗量居高不下,薪柴消耗是全国的2倍,名列全国首位,在滇西北高寒山区的有些农民每年每户均消耗薪柴39立方米。农民自用材(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4%),而云南商品材的比例(13%左右)低于全国比例(41—52%),名列各省末位。据综合有关数据统计云南农民自用材、城乡商品薪材合计,年约消耗在3000万立方以上(农村自用薪材1800万立方,城乡商品薪材1200—1600万立方)。很多商品材也转为薪材低价值被消耗,对云南森林长期的低价值利用率形成很大的浪费,云南以薪柴为主的利用是极不合理的,对生态的破坏是严重的。对比见图三。



























3.1.3  薪柴消耗存在的问题

由于云南省地处少、边、穷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发育程度低,山区面积大,77%的农民生活在林区,农民增收十分困难,生活非常贫困,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生产、生活离不开森林资源。而林木中多种干果、水果和其他经济林木资源丰富,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林多,薪炭林资源不足,这些经济林木既是许多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又是薪柴来源。

据YEDP资助的农村能源调查表明:云南省有不少海拔在2900米左右的乡镇,资源丰富,但农民人均年收入几百元,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建设沼气和用电用煤,每度电0.6—1.00元,每年电费就要消耗200—400元左右,甚至更多,成为很多村民的沉重负担;其生产、生活主要都依赖森林资源,区域经济不发达、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导致森林资源的浪费,产业结构为典型的粮—猪型结构,煮猪食的老虎灶耗柴量很大;由于气候寒冷,取暖及煮饭的火塘(三角灶)常年不灭,同时烤烟和农业生产还要消耗大量木材资源。加之当地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索取方便,又不花钱,所以耗材量非常大,全省每户年均耗材量达20多立方米。另有部份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落后等原因,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接受外来信息机会少,旧的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更改,牲畜不生喂、烧酒、烧石灰、烧窑等用材不节约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大了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消耗。据我们调查在宁蒗县1瓶10--15公斤的液化气大约在人民币80---95元左右,而且价格还在上涨,在农村中很难推广使用。云南少数民族较多,世居森林,少数民族游居残蚀森林的陋习也在大量地消耗森林资源。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我们看到部份牧民建房全部用木材建盖,有的盖一栋房子就消耗木材100-160立方米,耗材量之大、浪费之大,让人触目惊心。在丽江做社区调查时,尽管丽江城区很现代化,灯火辉煌,可在距丽江20多公里的村子,我们还看到用松明子(松脂、松腊)照明的无电村,这里年人均收入仅200元。

而农村能够吸纳到的外来能源投资量又十分有限。没有资金,就没有能源建设改造项目,成为农村居民能源消费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的重大障碍。

3.2  云南农村开发利用沼气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沼气利用现状

经过认真分析,省农村能源站和YEDP专家调研论证,认为云南现阶段农村能源建设最有效益、最有作用、最受群众欢迎的就是大力发展沼气:一是可以开发利用废弃资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增加农村地区能源供应总量和缓解能源短缺的矛盾。二是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减少了农村薪柴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三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发展沼气,促使农户必须饲养2—3头猪和养牛、羊、鸡等才能提供足够的原料,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四是发展生态农业。五是有利于农村妇女不再为薪柴劳作,并从烟熏火燎的灶台上解脱出来,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为从事其他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六是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农户环境卫生有了改善,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云南农村户用沼气“九五”以来发展迅速。从年建沼气池不足2万户,提高到2002年新建沼气池18.28万户,跃居全国前列。至2003年底,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104.373万户,420万农民从中受益。云南农村户用沼气跨越100万户大关,标志着云南已经成为全国和西南地区发展沼气的主要省区之一。

云南省沼气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结合”:沼气池与畜厩、厕所    相结合;“五配套”:沼气池与畜厩、厕所、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间相配套;“五个一工程”:一个沼气池,一个畜厩、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一亩果(菜)园,这种模式发挥了很好的效益:其一改良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其二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卫生健康水平。通过建设能源—生态模式,带动农民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园经济和生态农业,走上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道路。

3.2.2  沼气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以及外来资金补助;

2、售后服务及管理都还跟不上,使用中问题多,出了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

3、部分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目前修建的沼气池体积偏小;

4、缺乏对农民正确使用、维护沼气池的培训。

3.3  云南农村节柴(煤)灶推广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节煤灶推广现状

云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节柴(煤)灶工作,改造传统的大火塘灶、老虎灶、三脚灶为节能型的马蹄灶。1990年前全省农村累计推广节柴(煤)炉灶197万户;“八五”期间,完成农村改灶505万户;到目前,累计全省节柴(煤)灶推广数约为717万户,节能烤烟房32.3万座,其中长期发挥效益的节柴灶约为530余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63%,性能比较稳定的铸铁型、马蹄灶等节柴灶有400多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50%以上。

同时在农村砖瓦窑节能降耗和开发利用秸秆气化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每年节约薪柴约800万吨,相当于保护了240万亩森林,经济效益超过11.7亿元,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实现云南森林资源消长平衡做出了贡献。

针对已推广的节柴灶热效率低的问题(只有15—20%左右),各种新型节柴气化环保灶应运而生。例如昆明能源研究会的福达牌气化灶的燃烧室,一次二次配风及控制装置,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升温快,火力可调控,热效率达37.83%。改灶时灶体不动,只需换上新型灶芯,加上风量控制杆,烟囱高3米以上即可。金平县贫困山区生态经研中心的大蓄牌多功能气化灶,设计上增加了蒸汽功能,除了因增设了气化装置,采取热空气助燃而增强了火力,减少了烟气排放,使用时无异味、无焦油排出外,改变直接燃烧,热量综合利用,灶膛与烟道口设有夹层水套,提高了热效率,一次加柴2公斤可连续燃烧140分钟,旺火时间80分钟。需要烤火时,可将气化室拉出来保温烤火2小时以上。

3.3.2  农村节柴(煤)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节柴(煤)灶价格还偏高。据YEDP专家调研结果,到2002年底按国际贫困标准,云南全省农村人均收入在865元人民币以下的低收入人口仍有76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1.89%,其中年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86万。目前市场上的节柴(煤)灶价格一般在300—500元左右,是贫困农户一年收入的35%左右,贫困农户不会自愿参与节柴改灶工作。

2、传统的农村生活习惯在短时期还较难改变,认为使用节柴(煤)灶麻烦。

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火塘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更新观念,转变农民的旧习俗,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4、农村生产中煮猪食、制茶、烤烟等烧柴灶还需进一步开发研究。

3.4  光伏发电在云南农村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4.1 光伏利用现状

云南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太阳能总辐射程度大于5000MJ/m2.年的地域占全省面积的90%,是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理想地区,尤其是金沙江河谷地带,楚雄—临沧一线以西地区太阳能总辐射强度均在5800MJ/m2.年以上。

根据无电人口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共有约400个无电行政村,1万多个无电自然村,约67万无电农户,270万人口未用上电,是全国无电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目前主要未通电的地区一般均远离县城或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大部分为贫困的深山区和高寒山区,居住较为分散,居民主要为少数民族。主要不通电地区分布于全省的边远地区(北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等),其中思茅、文山、怒江、迪庆和昭通等地的不通电率相对较高。这些地区农民的照明以松明为主,薪柴是唯一的生活能源来源,对森林的消耗较大。现在的无电地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不发达、教育文化较落后、交通极为不便,大部分已经较难用电网延伸通电。云南无电乡村通电总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能源资源情况及离电网的距离进行综合考虑,如离电网较近的可采用电网延伸的方法进行解决,有水能资源的采用微小水电的方式来实施,如太阳能资源较好,其他资源又不充足,有经济来源地方可采用光伏发电的方式进行解决,选择最经济的方式来解决边远无电乡村的通电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应优先在太阳能资源优越的边远地区开展太阳电池的规模化供电应用,利用光伏发电解决边远农村的用电问题是近期云南光伏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太阳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视差转台、铁路站台信号、公路道班、农村邮电载波机、微波通信站、部分通讯及照明、卫星地面站、地震预报台、森林防火预报台、电牧栏和农村学校及文化室等方面。

云南省最早、最大的光伏电站为玉溪龙马山微波站系统,装机为4.56kw;2000年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援助我省安装在丽江县第三中学的光伏电站,功率为8.5千瓦,成为我省最大的光伏电站。2001年援助我省在大理宾川建立了云南最大的户用光伏系统群,总功率9.6千瓦。据初步统计云南目前累计使用量约500千瓦。

目前中德财政合作太阳能项目在云南省边远无电村庄使用光伏电站或光伏——柴油机互补电站解决村民的基本用电问题,计划建设约60个电站,现在该项目首期17个村级电站(共100.5千瓦太阳电池)已在建设,现已经建设完成十几个电站。第二期项目建设也将于2004年内开始。我省同期开展了“德国技援”配套项目“户用光伏系统示范”,在阳光资源良好、远离电网、负荷小而分散的无电地区作为光伏户用系统示范点,采用150W/户的光伏户用系统,在2003年内完成了87户的户用系统安装。2004年继续开展“户用光伏系统示范”项目。这些农户远离常规电网,居住分散,负荷较小,利用光伏发电技术解决其基本生活用电问题较常规的电网延伸经济。

目前,云南省已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太阳能新技术产业,生产或装配太阳能热水器的厂家达200多家,年产销量达50多万平方米,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居于领先地位,但主要集中在城市。拥有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光伏电池产业,年产光伏电池2.5兆瓦,开拓了国内、国际市场,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可扩大产量至10兆瓦,及新建一条20兆瓦的生产线。

3.4.2 光伏利用存在的问题

1、资金障碍:目前太阳电池电源系统的成本太高,而需要光伏发电供电的地区绝大部份比较贫困,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光伏发电设备。

2、政府的重视不够:云南目前还没有全省的光伏发展及应用计划,对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在乡村通电计划中尚未考虑利用太阳电池发电技术。

3、示范宣传不够:我省太阳能热水器非常普及,主要集中在城市,人们认识的太阳能就是太阳能热水器。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还未有认识。示范和宣传较少。

4、配套产业弱:我省太阳电池产品质量居于国内前茅,但与光伏电源系统配套的逆变器及控制器等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

5、需要逐步建立技术维修服务体系:目前光伏发电的使用主要是边远地区,交通和通讯都存在较大的困难,要保证优质的技术维修服务是有一定困难的。

3.5  小水电在云南农村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5.1 小水电利用现状

所谓小水电是指容量为1.0~0.5MW的小水电站;容量小于0.5MW的水电站又称为农村小水电。因此,小水电也包括小小型和微型水电站(虽然小小型和微型电站一般完全局限于为局部地区供电)。我国在五十年代,一般称50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为农村水电站;到六十年代,小水电站的容量界限到3000千瓦,并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小型供电线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以小水电为主的农村电气化计划的实施,小水电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小电站定义也扩大到2.5万千瓦。

云南省小水电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和国家指导政策的调整、机构的变动,农村小水电的开发工作在七十年代已基本处于停止状况;九十年代才又将小水电工作提到正常工作日程。现在农村小水电是云南水利电力部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占整个部门工作的三分之一左右,200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小水电的装机容量为2,830,000千瓦时,占全省装机总量的36%,同年生产11.21亿度电,全省127个县中有88个县的农村能源主要依靠小水电,小水电和地方电网覆盖了全省82%的面积,64%的人口靠电照明。八五、九五期间,云南共建设了76个村级初级电气化县,人均用电150-200千瓦时,用电率90%以上。十五期间云南省还计划建设 36-45个电气化县。

据有关资料显示,云南已经圆满结束的云电一、二期农网改造,使356万户农户实现“一户一表”,每度电价平均从1.03元降到0.6元以下,1400万人直接受益。“一户一表”使农户用多少电就交多少钱,不再为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承担电费。为了提高农村供电质量、降低农村电价和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云南省按国家部署从1998年起实施总投资67.82亿元的“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一、二期工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全省进行农网改造的129个县中,云电集团负责实施95个县(市、区),省水利厅负责34个县(市、区)。除了改善农村电网输变电设施外,云电计划让356万户农户实现“一户一表”,使收费计量从变压器台区前移至农户家。 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后,全省农村电价大幅下降。如今,凡是已经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的地区均执行每度0.6元以下的到户过渡电价,尚未完成“一户一表”改造地区的到户电价控制在0.80元以下;“一户一表”覆盖率达80%以上的地区,城乡同网同价0.402元/度。目前,共有45个县的227万多农户实现了与城市居民用电同价。

通过发展农村小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省的腾冲、剑川、潞西、玉龙、大姚和勐海6个县被列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工程。工程规模为电站装机2.1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总投资1.1亿元;通过实施6县的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可解决近1.7万户、约8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使项目区内8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4万亩森林植被面积得到有效保护。截止到2004年9月底,6个试点县共完成电站投资约6092万元,占投资的74%;完成电网投资1632万元,占投资58%。6个试点县有2883户农户已享受代燃料电量,代燃料农户提供代燃料电量。腾冲县被列入我省第一批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后,在中央和省里的帮助下,县里通过多种渠道,筹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装机4800千瓦的江源电站,架通了近百公里的输电线路,把代燃料用电送到了农户家中。日前,腾冲县界头乡的500多户农民告别了烧煤的历史,开始用电烧水做饭,成为了云南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界头乡地处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是云南省实施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地区。腾冲县界头乡的500户用上代燃料电以后,每年可以减少8000多立方薪柴的砍伐,保护山林5000多亩,退耕还林1500多亩。

大电网中农村能源方面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

3.5.2 小水电利用存在的问题

1、资金障碍:小水电价格低廉,而需要小水电发电供电的地区绝大部份比较贫困,没有外来资金扶持,很难有经济能力、技术搞小水电建设。

2、管理不协调:管理部门相互间缺少沟通,政出多门,管电的部门不管农村能源,管农村能源的和电力部门相互又很少沟通,造成现在有关小水电数据不准确。至今为止在云南省的统计资料中看不到有关农村能源电力的详细权威数据。

3、标准混乱:农村电路中很多是农户自筹资金修建,线路质量不高、管理混乱、电损较大、运营成本较高、经营困难。

4、云南小水电资源位于山区、贫困地区,很多外来资金通过各种方式垄断小水电开发权,在投入少量资金完善手续后,而是用于炒作,待价而沽。变相提高了农村能源的改造成本,加大了扶贫难度。

4.妇女是云南农村能源开发应用的关键

据昆明思得瑞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YEDP资助)专家调研结果,农村能源和妇女关系直接、明显。妇女是收集薪柴的主要劳动力和使用者,同时也是受烟火(如眼睛、呼吸系统等)影响最严重的群体。滇东和滇北以煤作为家庭生产、生活的能源,烧煤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严重地影响妇女和其它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引起眼疾和肺部(肺癌)疾病。她们更盼望改革农村能源,推广使用有烟囱的节煤灶、新能源或液化气等现代能源。

农村能源主要指农村家庭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燃料和能源产品。云南的农村能源主要包括薪柴、煤、水电、农业秸秆废料、沼气、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但各地因资源分布形成很大差异。云南的农村能源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较单一的原始“薪柴时代”步入了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时代,这一伟大壮举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农村能源有了快速发展。2002年省级下达的农村能源补助资金超过7000万元,是过去投入的10倍,2003年省级专项补助金达6800万元,加上中央国债,农村沼气专项资金和省扶贫资金,总投资额达1.5亿元。云南省940万户农村人口中,全省已在127个县中的120个推广了沼气池,到2004年初全省沼气建设已突破100万口大关,每口沼气池年均节省薪柴2立方米。节柴灶超过740万户,小水电占云南电力总量的三分之一,共建76个村级水电初级电气化县,标准人均用电量150—200千瓦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是广大农村妇女的期盼。政府电气化县政策,为农村妇女的期盼带来了机遇,而无力支付电价,又使她们的期盼陷入困境,妇女起早贪黑地从事副业生产,以换取几元电费,是她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农村能源变革的另一种形式。

从昆明思得瑞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YEDP资助)的多项农村能源的调查研究显示,妇女参与农村能源变革的实践活动带有突击性、一时性、受益长期性的特点。然而他们决策行为的产生是长期为生计奔忙,不断寻求自我发展计谋思路的淀积,因而扩大对农村妇女资源利用中的赋权,则是加速这种变革的切入点和良政。

农村妇女参与能源变革的效果与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解放的程度和文化素质有关。一般女性素质高的地方,妇女参与农村能源变革的人数就多,参与面就大,而实际效果也好。

妇女参与农村能源变革实践是一种社会变革,其变革的力度受着区域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变革的内容。其一般的变革进程是:旧式传统能源(秸杆和薪柴)→改善型能源(节能改灶或成型燃料)→新型能源(沼气和太阳能)→现代型(电炊和液化气)。从传统能源变革为改善型能源是云南广大农村地区妇女已经走过或正在走的道路,这种初级能源变革,简单易行,不需较多资金支持,妇女一般均能接受,关键点是摆脱传统势力的束缚。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妇女地位较高,女强人多的地方,妇女对农村能源变革的欲望也较强烈,她们希望新能源和现代能源尽早替代传统能源,特别是年轻妇女,多渠道多途径的创收来改变这种状况。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政府、妇联、社会团体等多部门协作开展妇女为主体的培训班,提高妇女素质以带动农村能源变革,是促进妇女参加农村能源变革的重要手段。

凡是妇女拥有决策权的农户,农村能源发展就快。这一决策权指的是家庭生活生产上的决策,在这里没有妇女的参与,一切均是空的。妇女在家庭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们参与农村能源变革,表面上看是解放妇女劳动力,而实际内涵是很丰富的,它是农村深化改革,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根据国内外NGO组织在云南的实践证明,同时也是反映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的一个侧面。

凡是农村能源变革搞得好的地区,县、乡妇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用不是亲自做项目,而是搞好和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参与到农村能源建设活动中。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化的转移,农业女性化的倾向无疑已使得妇女承担了更多的农业劳动,同时因家庭生活、道德论理、价值观念诸多方面的压力。她们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区里都有非常重要影响,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促使其行为方式发生转变,观念的转变,将会带动家庭和社区发生根本的变化。

5.云南农村能源机构现状及政策

5.1 日常工作机构

云南省能源工作机构图是整个农村能源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