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建设现代化山水型宜居城区的研究和思考 :: 双阳宣传网

 邹超亚 2012-05-15

建设宜居城市是促进经济繁荣、城市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长春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长春市作出了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的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是全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产业发展更加绿色节能、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空气质量更加洁净、老百姓生活更加方便的绿色宜居城市”。区委提出建设宜居城区,无疑是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依托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抢抓发展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入剖析城市现状、充分依托自然优势、科学规划发展前景的重要决策,更是我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环境的工作重点。如何建设宜居城区,通过到先进地区考察,结合我区实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什么是“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宜居城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都是以有适宜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居住要求为主要目标。有关专家认为,宜居城市应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也就是说宜居城市是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城市物质资源富裕,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居民就业充分,生活舒适、方便、安逸,社区平安和谐,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具体来说,宜居城市应具备如下内涵:
(一)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是经济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才能为宜居城市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保证。
(二)宜居城市应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只有在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
(三)宜居城市应该是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城市的文化丰富厚重有如下含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只有具有文化丰厚度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四)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生活的舒适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
(五)宜居城市应该是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城市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优美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又要求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六)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温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大暴乱、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根据建设部2007年对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并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居”为中心,宜居也可更简洁地概括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八个字。易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能够住得下、住得起,城市的经济稳定发展,财政能力较强,居民就业充分,能够为人们提供人人有其居的条件,并且使人们有可能获得生活居住权和享受到应有的生活居住条件。城市的生活居住空间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全社会的,人人有份,不能嫌贫爱富和制造不平等权益,尤其是应当关注弱势群体,使其都能够在城市里“有其居”和能够享受应有的生活居住条件。逸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不仅“有其居”,而且应当住得开、住得好,是安乐之居。即具有一定面积的适当生活居住空间和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生活舒适、方便、安逸,能够有较好的生活居住质量。康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不仅住得好、住得舒适方便,还必须有充足的阳光、水和新鲜的空气,与自然不脱离,与历史文化不脱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一句话,健康之居。让人们生活居住在城市里,心旷神怡,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安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不仅住得好、住得健康,还必须住得安定和安全,长居久安。一是社会安定、社会和谐、社会文明,使人们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二是城市的社会公共安全、卫生安全有保障,防灾、减灾、救灾设施齐全,城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具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要使城市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所在,成为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生活长久平安的地方。
二、我区建设宜居城区的基础条件和主要差距
2007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颁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从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对我宜居城市评价提出的具体指标,对这一《标准》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它却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由于标准中涉及社会文明建设方面的指标很难用数据来衡量,我们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五个方面,选择了  个客观指标,与双阳区2009年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双阳区建设家居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一)双阳区指标与建设部标准比较。
1.经济富裕度。经济富裕度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共有5项考核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就业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
近几年来,双阳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保持着稳步拉长的势头,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工业总产值三大指标均突破了百亿大关,分别达到103亿、108亿和115亿。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分别实现5.6亿元、1.8亿元,增幅分别达到36.8%和45.8%,财政收入的增量和增速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和增量在全市位居前列。
2009年,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人均GDP达到25685元,超过了建设部提出的中小城市2.5万元的标准。
但是,双阳区的其他经济其他经济指标与建设部宜居城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按建设部标准,宜居的中小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万元,而双阳区2009年为11200元,相差8800元;2009年,双阳区人均财政收入为1440元,低于建设部标准2000元,相差560元。2009年,双阳的就业率为    远远低于建设部提出的96%标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   %,建设部的标准为70%,双阳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明显偏低,与标准数据相差了  %百分点。这说明,双阳区就业人口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较少,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发展。
2.环境优美度。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
在生态环境方面,双阳区天蓝水碧、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区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符合建设部规定的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5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高于建设部给出的10平方米和35%的标准。双阳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三项指标与建设部标准一致。全区共有中小河流17条,中小型水库41座,双阳区吊水壶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符合该项加分标准。但由于我区脱胎于传统的农业县,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为83%,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5%,远低于建设部要求的100%标准,说明我区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和噪声达标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以上双阳区数据与建设部的标准比较看,双阳在生态环境方面基本达到了宜居城市标准,只有工业污水处理率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两项指标较低,但目前看,双阳的污水处理能力在长春地区地区最强,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近几年就可达到宜居城市标准。
在气候环境方面:双阳区属于   气候,年平均气温5.7度,从春末到秋初气候宜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度,室个的环境温度最适合人类居住。冬季漫长,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5.1度,近几年由于集中供热事业的快速发展,多数楼房室内温度均能达到20以上,适合人类居住。综上所述,双阳的气候、温度达到了宜居城市标准。
3.资源承载度。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其中水土资源是宜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一。
(1)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
(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3)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4)食品供应安全性
4.生活便宜度。
(1)城市交通
(2)商业服务
(3)市政设施
(4)教育文化体育设施
(5)绿色开敞空间
(6)城市住房
(7)公共卫生
5.公共安全度。
(1)生命线工程完好率
(2)城市政府预防、应对自然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
(3)城市政府预防、应对人为灾难的机制和预案
(4)城市政府近三年来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处理率
三、双阳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和措施
(一)目标: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重点,着力打造居家之城、生态之城、便捷之城、放心之城,让双阳更适宜人们居住。
(二)举措:创建“宜居城市”需要有深入的理解、精准的定位、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
1.双阳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是与“宜游”、“宜兴业”相结合的。三者要统筹考虑。由此,在双阳区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
(1)双阳要发展以环境友好为限的工业化。双阳的工业化,应遵循洁净、集约、高效、减排四原则。
(2)双阳要建设以青山碧水为伴的城镇群。高标准建设两型城市单元,即建设山水型城市组团、园林型生态社区。
(3)双阳要打造以绿色经济为主的生态区。在双阳区全境,到2020年基本实现森林生态连续性、水体景观化、湿地规模化、农业设施化(包括水利、棚膜、牧业小区、循环经济等)、农产品绿色化、工艺技术绿色化,使双阳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经济区”。
2.双阳的“宜居城市”一定要与在地自然环境,在地气候环境,在地风俗环境相协调。宜居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自然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设施环境三个子系统,其社会人文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共同创造出健康、优美、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构成宜居城市系统。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环境都相和谐,才具备宜居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这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具体实施手段。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先进的、生态的生活设施符合于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使居民在感觉舒适的日常习惯里,改进生活水平,使宜居化的改变,温和的介入到人们的生活。
3.双阳区创建“宜居城市”的目标,一定要有切实的、与长春市的大发展相适应的阶段步骤。双阳区的“宜居城市”始终是与长春市的大发展同时发展的,所以针对长春市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不同重点,分别确定相适应的发展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在长春的发展过程中,抓住最佳的机遇,产生最积极的作用,发挥最大的能量,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创造最“宜居”的环境。
4.创建“宜居城市”,一定要有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1)修改、完善、充实相关规划,编制控制性详规,修编土地利用规划。(2)制定、完善关于森林保护、湿地保护、古树与景观树保护的地方性规章。(3)建立具有双阳特色的工作评价与统计指标体系,淡化普通玉米面积、粮食产量、非采掘区的乡镇工业产值等指标,强化都市农业、生态恢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人均收入、人员培训等指标。(4)争取上级给予比县域更多的非农用地指标。(5)下决心保护与恢复森林生态。争取更多退耕还林指标;强化退耕还林激励约束机制;下达2020年前不准经济伐的禁令;停止规定采矿区之外的一切毁山砍树行为,恢复废矿址植被;停止国有、集体林地的对外流转,依法收回未完成山林保护责任的林地;将大黑山、双阳北部三山、石门沟、金马、将军岭、黑顶水库东、樊家北、佟家东等地区大片森林申报为市级森林公园或生态保护区,加强依法保护森林的力度。(6)加大水面湿地保护力度,像保护天然林一样保护水面湿地,严禁私占、填埋、污染,严格管护河道河堤,禁止违规取土采沙。建立责任制,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出台地方性管理条例,严格对马场、双阳湖、小营子水库、黑顶水库、将军岭泉水湿地的保护。争取上级支持,实现双阳域内城镇、工业区污水100%达标处理后排放。(7)争取上级支持,将县、区双重扶持政策长期延续。区财力增强后,仍将区上交省市税收返回双阳,支持双阳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8)争取市里支持,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增派干部协助项目建设,建立市区人才共享机制。与驻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研发共同体。(9)争取省里批准双阳为改革试验区。(10)与中直企业、国内行业排头兵、发达城市建立战略投资联盟。
首先,创建“宜居城市”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分析为基础。在启动建设之初,一定要掌握好第一手的基础资料数据。基础资料越丰富、越全面、越详实,分析、制定目标的时候才能越准确。
其次,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处理拥有的基础资料。符合中国国情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已通过建设部科技司评审验收。该标准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对宜居城市进行了评分,根据不同得分将城市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和宜居预警城市。双阳区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综合分析相应的优势不足,量身制定符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第三,实事求是,确定切实的指标目标,不虚假,不浮夸,不违背客观规律。创造“宜居城市”是一项巨系统工程,任何局部的误操作都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影响,而有可能影响“宜居城市”的最终目标。因此,创建“宜居城市”的过程,必定是科学的过程。
四、“宜居城市”建设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
作为创建宜居城市中具体而主要的工作内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一直受到广泛而持久的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双阳区结合自身实际重点考虑如下内容: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
为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在双阳城区的规划中坚持“生态优先、精明成长、都市运营、品牌战略”的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优先:设计结合自然,构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首先在城市设计之初,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区域内现状地形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坡度、坡向、水位高程等。初步确定水系汇水区,圈定适宜建设用地。
强化地景山水格局,建设通山、抵水的魅力景观。尊重城市环境中的水系,石溪河、杏树河、双阳湖等;城市周边的山体,北山、东山、柴达山。城市设计中的高度、天际线服从于城市自然景观轮廓,确定城市建设以多层建筑为主要形式。在城市中开辟绿色景观廊道,打通城市内部联系外部山体的生态走廊和视觉通廊,也为城市居民亲水抵水提供便捷路径。
精明成长:高度重视城市既有成长极。在双阳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已形成既有的活力中心,而且岭下老城中心和岭上的新城中心体现出明显的新老更替的特点。在新的规划完成后,双阳的城市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随着城市的壮大和功能的丰富,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心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新的规划不但要重视新兴城市中心的建设发展,还要关注城市中心的演替过程,不致使城市发展出现波折和断层。
开放式的都市成长架构。为城市长远发展考虑,不做内向化的设计。考虑与自然亲善环境的营造,适宜创造小型城市组团,与主城区形成有机整体。比如在北山以北和双阳湖北岸布置特色城市组团。
充分利用城际交通的促进作用带动,加速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启区内公交环路。长双烟铁路远期有扩建复线及开通客运运营的可能性,长春城市轻轨也预留了通抵双阳的路由,长青公路将来也可进行BRT线路的改造升级。这些都会促进双阳的城市活力,激发双阳发展的动力,密切长春与双阳的联系,从而带给双阳更多的发展机会。从双阳城市内部看,新的发展契机和城市功能应该有机的分布于城市组成部分中,城市内部的联系也必须密切,因此区内公交线路的建设,是有利于双阳发展,使双阳发展均衡的重要举措。
都市运营:重视站前区城市空间的营造。双阳的发展要依托长春的辐射,由此决定双阳区的形象门户主要在双阳对外交通的门户节点上。站前区作为双阳未来主要的门户形象区域,将在双阳的城市建设中处在重点运营的地位。这里将是双阳未来城市感觉最强的地方,城市高端服务业和商业金融业将聚集在此。结合城市自然景观的考虑,该处的城市建筑高度也可放宽到9层或者30米高度控制,便于遵从城市景观格局的同时,营造城市中心的形象。
着力打造综合、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双阳区是长春自然资源优势极为明显的区域。双阳区建设“宜居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除了比长春更好的普通居住条件,以休闲疗养旅游为基础的旅游地产也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双阳城周边最大的优势资源——双阳湖,具备充足的条件发展滨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升级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成为带动双阳城市发展的一大动力。
双阳结合“宜居城市”的建设,升级城市产业。摒弃以前粗放式产业模式,摒弃以环境换发展的思路,创建环境友好的产业内容,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丰收。在经开区发展保健业、以梅花鹿为基础的生物研发、制药产业;在城区新建区内引进高教园区,动画学院、农业学院等高校纷纷入驻,并以此为依托发展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链。这对引进高素质人才,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品牌战略:打造双阳的“运动”品牌。双阳与长春市距离适宜,且联系长春和双阳的长青公路沿途景色优美,线形起伏,是大量自行车爱好者选择的绝佳骑行线路。依托这种优势,双阳可以创造自己的运动赛事,自行车运动,马拉松运动等,借此扩大双阳的知名度。并带给外界一个健康、阳光的双阳形象。
打造双阳的“雕塑”品牌。长春有举办国际雕塑展的传统。该雕塑展已颇具规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双阳区宜结合自身特点,借助展会,不断扩大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将雕塑展打造成为双阳区城市建设的又一张名片。同时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上,充分利用城市雕塑营造优美环境,把双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雕塑之城。
 第二,打造城市品牌。建设高端会展职能。双阳具备发展成为长春乃至吉林省会议中心的条件。瑞士小镇达沃斯以每年举办达沃斯经济论坛而著名。双阳的条件与其类似,自然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人口规模不大。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长春市后花园的条件越发显著,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会议展览中心是强化城市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
创造双阳的“电影记忆”。长春市的电影产业非常成熟。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最早的电影企业之一。并以此成为了长春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双阳区的发展可以借力电影的影响,就像罗马(《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那样,带动双阳的发展。
创建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丰富城市公共生活,创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充分利用城市广场、机会场地等,为老年人、儿童甚至企业的团队建设和宣传行销搭建城市舞台。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强化多民族多样的民俗传统,重建优秀传统风俗,强化家庭、亲情观念,营造和谐丰富的居住氛围。“双轴、双心、新双阳,有山、有水、有故事”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美好目标。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要精心抓好住房的规划设计,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蓝图。双阳区面积广阔,人口较少,城市建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采取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控制基建规模,提高建筑水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效益的措施加大宜居城市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思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城市路桥,创造条件修轻轨、建高速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综合治理城市的环境污染。同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要始终重视市民文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培养市民的现代意识、文明意见、国际意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全体市民的参与能力,提高市民的公共道德水平,真正实现宜居、宜游、宜兴业的现代化山水型城区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