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古典乐的型式及演奏方式

 天地虚怀一 2012-05-15
西方古典乐的型式及演奏方式

古典音乐的型式


乐章(movement)
所谓乐章是指音乐作品的主要区隔.它是乐曲中有意义的完全中止,但通常整件作品仍同时演奏.


序曲(ovurture)
序曲现今有分两种:第一种是歌剧,神剧(oratorio)或芭蕾舞剧的前奏;第二种是管弦乐团音乐会开始的前奏.但现今没有很详细的区分,往往有时在歌剧演出时所听到的序曲与其内容无关,这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在十七及十八世纪的序曲分成三乐章,法国式的序曲是(慢-快-慢)三段,而义大利式的序曲是(快-慢-快)三段式.但到了十八世纪晚期,德国作家葛路克(Gluck,1714~1787)认为序曲的作用应将观众带入情节之中,此一见解获得当代的作曲家莫札特,海顿及贝多芬等作家的赞同而延用至今.


协奏曲( concerto)
协奏曲在古典音乐作品里占有相当多的地位,此者通常在一般管弦乐演奏会的第二部分,是由一名或数名演奏家独奏,乐团作为伴奏.之前提到:作为一位独奏者他在一首曲子所扮演著重要角色,显现出这首乐曲的价值所在.从十七世纪末的演奏方式转变成一小部分弦乐器作为主奏(称为concertant soli),乐团其他成员作为伴奏(ripieno)的演奏方式为大家所接受,通常乐团的大小及主奏乐器都是随著演奏乐曲而改变,并没有一定的限制.


交响曲(symphony)
一词原於希腊文,意为,其意义随著时代而改善.一般刚接触古典音乐的人大多是从交响曲开始聆听,最具大家所熟知莫过於贝多芬的名作-第五号命运交响曲吧!
是的,交响曲的乐团演奏比各类乐曲来的庞大,更深入的来说,已广泛指称各大规模的管弦乐作品,只要不包含独奏者均可称之.习惯上,交响乐曲都有四乐章(但有诸多例外),此四乐章一般型式可分为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及快板.但有时作曲家会因不同创作需要而改变此模式.


古典音乐的演奏方式


乐团演奏 (orchestra)
乐团演奏是经历多世纪来发展而成,现今乐团因成员日渐增多,形成更具有可看性的演出.有关所有的管弦乐器的演奏,不论合奏或独奏,在布利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 的(Yoy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中,有完整的例子.

一般乐团大概可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而组成:
A,标准交响乐团:包括大型的弦乐团部分,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器.
B,室内乐团:为交响乐团的最小编制而成.
C,弦乐团: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
D,原始乐团:使用作曲者当代所用的乐器,或作曲者所指定的乐器.


指挥(conductor)
指挥是一个乐团中的灵魂人物,他拥有无限的权利,往往可以控制整首曲子呈现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他要有激发乐团成员最佳潜能的责任.一首曲子演奏的成功与否,全然在於乐团与指挥的配合默契上.现今的指挥是由乐团领导人(小提琴首席)或大提琴手来担任.如果是与首席关系密切的独奏者担任协奏曲的演出,便不需要任何人来独立指挥.


独奏者(sololist)
独奏者是指与乐团共同演出,个人担任与众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声乐家,某种乐器的演奏.有时也可能以二重奏型式出现.独奏者往往都有过人的才华,出现於协奏曲中的独奏部分,并且具有绝佳的技巧,个人的风格及璀璨的人格,将自己全然投入演奏,决定一首乐曲的价值.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弦乐四重奏是由双小提琴,一中提琴及一大提琴所组成的.这是从十八世纪以来固定的编制.古典乐的四重奏乐曲不记其数,其中以贝多芬,莫札特,海顿及舒伯特(其作品在本站会有详细介绍)最具有代表性.较近代的四重奏作曲家有巴尔托克(Bartak,1881~1945)及萧士塔高维契(Shostakovich.1906~1975).当今最 具盛名的四重奏乐团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Amadeus Quartet), 其为入门聆听的绝佳作品.


室内乐(chamber music)
室内乐是一种较"严肃"的音乐,演出人数由二至十五人不等.而其中组成的型态在各作曲家的作品中亦不一定,其中除了前介绍过的弦乐四重奏外.还有钢琴三重奏(一小提琴,一大提琴及一钢琴),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大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弦乐三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弦乐五重奏(既弦乐四重奏外,另加一中提琴或大提琴) ,钢琴五重奏(既弦乐四重奏外,另加钢琴),弦乐六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各二) 及木管五重奏(长笛,竖笛,法国号及低音管)等.此外其他组合,则需视作曲家要求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