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30 本文行家:zebra-28 毛笔,自古以来位居文房四宝之首。蓝田是安溪的“制笔之乡”,制笔传统历史悠久,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具体起源一直是个空白。
![]() 制作一枝毛笔一般有12道大工序,从中又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 毛笔,自古以来位居文房四宝之首。蓝田是安溪的“制笔之乡”,制笔传统历史悠久,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具体起源一直是个空白。据了解,蓝田毛笔取材天然,工艺复杂,全凭手感、技术和目测制作而成。蓝田毛笔历经数代家族、师徒和社会的传承,得以保留至今。已是天命之年的张才枝,是蓝田毛笔制作家族惟一在世的传承人,据他回忆,其祖上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制作毛笔,后不知什么原因由厦门迁入泉州,后又转到了安溪蓝田。在那个年代,毛笔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而且制作一枝毛笔一般有12道大工序,从中又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相当费时、费力。张才枝分析迁至蓝田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蓝田盛产竹子,祖辈们可以就地取材,这节省了一些人力、物力。由此,只要是肯做学徒的,张氏家族便会传授制作毛笔的技艺。久而久之,蓝田家家户户都开始制作毛笔。 亲历毛笔行业兴衰 在安溪县城,有一间古朴的毛笔店,店主张才枝原籍安溪县蓝田乡,他介绍说,蓝田乡向来以制作毛笔著称,他的祖辈们都拥有丰富的毛笔制作经验,在以前,毛笔需求量很大,毛笔制售行业十分红火。只有家族的传承人制作是远远不够的,在学徒紧缺之时,张氏祖先在迁入安溪蓝田后,向村民亲授制毛笔的技艺。自打张才枝懂事起,蓝田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毛笔作坊。 提起学艺时的艰辛,张才枝感慨不已。他从14岁开始,便跟着父亲学习制笔技艺。而毛笔的制作离不开水。夏天还好,冬天就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在冰冷的水盆里梳理那么细小的笔毛,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手指冻且不说,要运用五指灵活地梳理笔毛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6岁那年,当了两年学徒后的张才枝制作毛笔的技艺已是十分娴熟了。据他回忆,在毛笔需求量鼎盛时期,毛笔作坊内一天最多能制作上百支毛笔。随着时代变迁,毛笔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毛笔制售行业风光不再,一度十分兴盛的生意,现在只剩下他一人在默默坚守。加上毛笔销售利润微薄,制作又费时费力,除了家族成员帮忙,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当学徒。这三十多年,只有张才枝仍在案板前精心地梳理着每一根笔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