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体会语言活化石——闽南语的古味之趣吗?

 远近轻重 2012-05-15
2011-09-24 本文行家:zebra-28

人们一般把汉语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汉代以前称为上古时期,宋代以前称为中古时期,元代以来称为近代和现代。闽南方言因其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的特点,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活化石”。

 想听听最接近古人的语言吗?那么,到泉州旅游是不错的选择……

  人们一般把汉语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汉代以前称为上古时期,宋代以前称为中古时期,元代以来称为近代和现代。闽南方言因其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的特点,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活化石”。而泉州方言又是闽南方言中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特点的方言,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泉州方言依然是那样的音韵相生、抑扬顿挫,非常地悦耳动听。

  下面举一些例子,谈谈泉州方言的古味之趣。

  一、趁钱

  泉州方言“趁钱”跟古汉语是一样的,而现代汉语已经演变为“挣钱”了。例如:《水浒传》第三一回:“为是他有一座酒肉店,在城东快活林内,甚是趁钱。”再如:《红楼梦》九十一回:“甚至有叫他在内趁钱的。”

  二、精肉

泉州方言“精肉”是普通话“瘦肉”的意思,而古汉语也是称呼“精肉”。例如:《三遂平妖传》故事也发生在北宋,第9回写任迁卖炊饼、烧饼、馒头、酸馅糕等,左瘸师买了个炊饼说:“我娘八十岁,如何吃得炊饼?换个馒头与我。”拿到馒头,听说“一色精肉在里面”,又道:“我娘吃长素,如何吃得?换一个沙馅与我。”然后又嫌沙馅吃不饱,仍然要换回炊饼。很显然,这里的“精肉”说的就是瘦肉。

  三、敢是

  泉州方言“敢是”沿袭古汉语“可能”或“是不是”的意思,这跟普通话差别也很大。例如:《水浒传》第一回……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又不敢问他,只肚里踌躇。显然,古汉语的“敢是”相当于“是不是”的意思。

  四、头先

  泉州方言“头先”也是跟古汉语“头先”的意思一样,相当于普通话“刚才”的意思。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义夺快活...看看天色晚来,只见头先那个人又顶一个盒子入来。武松问道:“你又来怎地?”那人道:“叫送晚饭在这里。”

  五、

  泉州方言“行”在泉州方言里头是步行的意思,与古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另外,泉州方言的“行时”则是流行的意思,与古汉语中流行、流传的意思也完全一致。例如: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解释】: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还有一个出处: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六、

  泉州方言“走”跟古汉语意思一样,都是“跑”。例如:杜甫《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走”却变为“行走”了。

  还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狡兔死,走狗烹,走狗就是跑得飞快的狗,后来走狗这个名词就从这儿出来的。

  七、

  “汤”在泉州方言里头是烧开的水,这与成语“赴汤蹈火”的“汤表示热水、开水的意思是一致的。而在现代汉语里头,汤则是”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

  八、

  泉州方言中的“羹”,系指有肉菜及调味品做成的以汁液为主的副食,也就是肉羹汤或菜汤。这也完全符合古汉语有关“羹”释义。例如:《尔雅.释器》中就是这样说的:肉谓之羹。还有其他版本的解释也差不多,例如,【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九、呷茶

  泉州方言“呷茶”,古汉语的意思是小口的喝茶,与现代所谓的品茶是一致的,足见泉州人自古就有品茶的雅风。而现代汉语的喝茶,则动作明显比较大。

  十、

  泉州方言“糜”就是现代汉语的稀饭。例子:《礼记·月令》:“行糜粥饭食。”《释名·释饭食》:“糜,煮米使烂也。”

  泉州方言“糜”和“米”结合起来就是“糜米”,则意指粮食的意思。

  泉州方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发音特点,这不仅从日常使用的语言可以得出结论,也可以从吟诵唐诗宋词中完全符合韵脚等特点看出,泉州方言的确不愧是活化石。

  限于篇幅,还有相当多的例子就不一一列出了,但愿有助于大家更多地了解泉州方言的突出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