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应牢记“四慎”常“杀毒”

 指间飞歌 2012-05-16

领导干部应牢记“四慎”常“杀毒”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31日 09:24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江苏省兴化市人事局 魏长茂

  前不久,笔者熟悉的一位领导干部因受贿“落马”,倒在了诱惑面前。正所谓,贿以权集,八面受风,稍不检点,就会中“弹”。面对诱惑,领导干部应保持头脑清醒,心正身直,始终牢记慎始、慎微、慎独、慎欲常“杀毒”,不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和意志力。

  慎始。明人张瀚《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兵部尚书王廷相一天乘轿刚好遇上大雨,轿夫恰巧穿了双新鞋,开始时,轿夫非常小心,总是“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后来一不小心,踏进了泥水中,之后便“不复顾惜”了,无所顾忌地在泥水中走下去。王廷相感叹道:“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举凡生活中誉毁名败的事,大抵都寓于开始的“一”字之中,就像那位轿夫新鞋踩泥的“第一脚”是“净”和“脏”的分界线一样。有些人正是对“第一脚”、“第一次”、“第一口”由小心谨慎到“不复顾惜”,进而“破罐子破摔”,才弄得“一身污浊”,受人鄙视和唾弃的。有鉴于此,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在看似正当的理由面前,领导干部应要经得起诱惑,学会说“不”,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防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防一时冲动而失去理智,防一步不稳而跌落泥坑,防一蚁之穴而毁掉千里长堤。要自觉做到环境再变,心灵不能浮躁;诱惑再多,步子不能乱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坚定的思想信念、非凡的道德勇气和经得起考验的人格力量,让轿夫“新鞋踩泥”的悲剧不再重演。

  慎微。晚唐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著名的《泾溪》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道理很明白,人在急流险滩处常怀“兢慎”心,不会“倾覆”,但在“平流无石处”常缺乏警觉而时有“沉沦”。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往往对剧变警惕,对渐变看不起,认为“微小”不足道,“细小”不足为,“小节”可不拘,以致不该吃的吃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去的地方去了,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要求,在小利小惠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最后积隐成患,导致慢误、慢腐甚至慢亡。古人说得好:“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领导干部的慎微,必须从慎小事、拘小节做起。小事小节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反映,更是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在小事小节上做好了,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反之,就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领导干部应该坚决破除“小事、小节无害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改造世界观、人生观,自觉做到薄礼面前慎微,盛情面前慎软,喜好面前慎馋,隐贿面前慎独,牢牢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使得各种“糖衣炮弹”无隙可乘。

  慎独。“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慎其独”意即: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慎独,实际上是对一个人品德修养的最有效的考验。如果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高明,拿了、贪了无人知晓,那就大错特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痴人说梦。领导干部应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以古代贤人的高风亮节怡情养性,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做到防微杜渐,“清凉油”常搽,小木鱼常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自己在私欲面前“慎独”克己的能力。

  慎欲。《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薛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他明知饵在钩上,吞之祸身,但耐不住饵香扑鼻,总想白吃,于是张口咬之,终被钓住。作者冯梦龙的评点入木三分:“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贪欲就像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只要你打开一个缝隙,它就会钻出来,越变越大,带给你无穷无尽的灾难,直到将你毁灭。正所谓:“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领导干部都拥有一定权力,往往更容易成为被“下饵”的对象。面对欲望和诱惑,领导干部绝不能纵己之欲,贪恋钱财,沉缅于追求物质享受,应当自觉做到予我之物不多求、无我之物不苛求、身外之物不必求,守住为人做事的底线,把工作岗位当作“考场”,把行使权力当作“考试”,铭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真正做到不因金钱而驻足,不因美色而沉沦,不因名利而浮躁,努力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拥护的人,同事部下敬佩信服的人,家属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