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利息计算方法储蓄利息计算方法(之一)
(二)计息起点
|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活期储蓄的利息 |
=∑(积数×日利率) |
=∑(每日变动的存款余额×实存天数×日利率) |
年 | 月 | 日 | 存入 (元) |
支取 (元) |
余额 (元) |
存期 (元) |
积数 (元) |
1995 | 8 | 1 | 1000 | 1000 | 34 | 34000 | |
9 | 5 | 200 | 800 | 3 | 2400 | ||
9 | 8 | 100 | 700 | 12 | 8400 | ||
9 | 20 | 200 | 900 | 11 | 9900 | ||
10 | 1 | 销户 | 900 | 0 | ∑54700 |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
例如:某人存1000元,存期3年,存入日3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14%,那么利息应为:1000×3×14%=420(元)
(2)到期日支付规定利息,到期日以后部分按活期利率付息。
例如:某人存入1000元,存期为3年期,存入日3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为14%,过期后60天支取,活期储率月利率1.8‰,那么支取日计息为:
1000×3×14%+1000×60×1.8‰÷30
=420+3.6
=423.6(元)。
(3)提前支取按活期储蓄利率计算。
例如:某人存入1000元,存期是3年整,存入日3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亦是14%,而该人在存入2年后想提取,提取当时银行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为8%,那么支取日计息应为:
1000×2×8%=160(元)
(三)存本取息储蓄
存本取息的利息计算公式与整存整取的计算公式相同,只是为了弥补提前分期取息给银行造成的贴息损失,该种储蓄所订的利率要低于整存整取的储蓄利率。
每期支取利息=本金×取息期×利息率 |
例如:其储户存入10000元整,存期为3年,存入当日的月利率为9.45‰,每3个月支取一次利息,则此储户每次支取利息的金额为:
10000×3×9.45‰=283.5(元)
如存本取息的储蓄要提前支取,那么银行将对已经分期支付的利息,采用如数扣回,再按活期利率的标准计算利息来交付本利。
如上例中,如果已经付了4次利息时,储户欲提前支取,而活期利率为月息1.8‰。实际的存期为12月,则储户可支取:
10000+10000×12×1.8‰-283.5×4=9082(元)
另一方面,储户如果逾期支取,那么逾期的时间内应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一并支付给储户。
(四)零存整取储蓄
零存整取是我们普通居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
零存整取的余额是逐日递增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计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单利年金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SN |
=A(1+R)+A(1+2R)+…+A(1+NR) |
=NA+1/2 N(N+1)AR |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 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样,如果存期为2年,则常数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为3年,则常数为D=666。
这样算来,就有:1/2 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某位储户每月存入100元。存期为1年,存入月利率为8‰,则期满月利息为:100×78×0.008=62.4(元)
又如储户逾期支取,那么,到期时的余额在过期天数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就是定额计息法。
所谓定额计息法,就是用积数法计算出每元的利息化为定额息,再以每元的定额息乘以到期结存余额,就得到利息额。
每元定额息 |
=1/2 N(N+1)NAR÷NA |
=1/2(N十1)R |
如果,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为8‰。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天定额息为:1/2×(12+1)×8‰=0.052
如果,此储户每月存入100元,此到期余额为:100×12=1200(元)
则利息为:1200×0.052=62.4(元)
|
【动画】简易flash计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