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表署名文章《地方保护主义成假冒伪劣保护伞》称,一些地方“狭隘”的且是顽固的地方保护主义与时代发展趋势、市场完善趋势相对立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成了区域性假冒伪劣现象打不疼、打不死、打不绝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阻碍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进程。 这篇署名为国家代码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李迎丰的文章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假冒伪劣现象或睁一眼闭一眼,或提供各种条件、政策帮助,而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则千方百计采取捂、堵、搪塞手段,阻挠打假治劣的正常开展。“如多年前相关监管部门查处、曝光北方某地区域性 用死鸡做烧鸡 一案时,当地一政府负责人就公开辩解,这是区域特色经济。就是众多 箭在弦上 的打假行动 功亏一篑 的例子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