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事, 让我们难以说NO?

 yagi1 2012-05-17

哪些事,让我们难以说NO

文/连芯

「滴答滴答……」时钟指着下午间五点一刻,办公室中,亚薇(化名)趁着同事小婷(化名)还在主管办公室,便匆匆收拾桌面,赶紧下班。

亚薇很怕在下班时间遇到小婷,因为她俩住同一个方向,亚薇开车上班,小婷则是转三班车通勤,万一遇上了,却不邀小婷搭便车,心里总是说不过去。其实两人交情还可以,偶尔搭搭便车也OK,只是,亚薇担心一切会因渐渐频繁而成了习惯,甚至变成责任,她不想天天多绕一段路送小婷,但更担心到时该如何拒绝……

做得到就失去拒绝的权利

这是向大众询问「生活中最难拒绝的事」时,在外贸公司上班的亚薇率先举了例子。

「只要是能力范围中的事,或看似『顺便』的,自己都很难拒绝。就算拒绝了,心里也会不太好意思。」亚薇分享她个人的心得。

这个说法道出许多人的心声,举凡物品、金钱、搭便车、顺路代买东西……,大家都同意,只要是明显「能够」办得到的事,拒绝起来就有压力。因为一旦拒绝,彷彿等同拒绝了对方这个人,也象是透露出自己不那么在乎对方、喜欢对方、挺对方,或是自己有点自私、小气。因此,即便心里不太愿意,通常都会「勉强」点头答应。

其中,「借钱」是受访者频频提及的困扰。

「向人借钱不是光彩的事。对方会开口, 可能是生活上真的有困难。」有些人表示,有时,真正难以拒绝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借钱背后必须「救人一命」的责任。

然而, 若借钱总是「有借有还」,似乎也不会成为大家口中的难题。几乎九成有经济能力的受访者会尽量倡导一项原则:「一旦钱借了出去,就做好拿不回来的心理准备。」因为,不论对方是真的还不起,或者是恶意赖帐、遗忘,在他们大大小小的经验中,借钱,总有拿不回来的风险;但是直接向对方索讨,又是大部分受访者难以启口的事。

此外,与专业能力相关的请求,也常令人难以拒绝。例如医师、室内设计师、律师……,总会被亲友要求协助建议或咨询,文字工作者常被请求写文案或讲稿;出游、聚会、重大场合时,拍照的工作总自动交给摄影师。信息工程师得常免费为亲友的计算机急救或器官移植;音乐家常被要求准备余兴演出或担负编选婚礼音乐的大任……。各行各业的受访者表示,一旦牵涉到专业能力,请求就加上一种「非你不可」(或「舍我其谁」)的责任,除非能为对方引荐其他人选,否则,就没什么说不的空间。

职场、家庭、性别,牵动着许多的为难

再深入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不同的年龄与身分,受访者也会反应不同的难处。象是上班族经常提及在工作中难以拒绝上司的要求,尤其明知上司要求的作法不好、不合理时,却碍于职务和职场伦理而无法回绝;此外,有时必须接受分外之事与应酬社交,都不胜枚举。

但对管理阶层来说,遇到下属经常请假,有时也会令他们感到头痛,如果人力又不足,往往就必须在「员工福利」和工作进度间挣扎,最后有时只能自行吸收下属的工作。至于同事之间,明明自己还在忙,但遇到请求协助、一起分担工作和代班,也可能是难以拒绝之事。

而在下班后,不论身分是转为父母、子女或伴侣,同样会遇上许许多多不能说不的事。有些爸爸说,身为男性和一家之主,即便怕得不得了,他们还是多得硬着头皮为妻小打蟑螂、打蜘蛛。或者,当老婆要求开车上大卖场采买生活杂物时,他们也难以说不。但换做是妈妈,则多半会表示孩子的功课起居和婆家的事务,往往最难拒绝不管。

性别角色也反应出一些有趣差异。比方说,男性受访者多数都同意,千万不能不接女友和老婆的电话,否则会吃不完兜着走;而面对女孩子们起鬨要男性请客时,如果不能厚着脸皮拒绝,通常就只能摸摸鼻子认栽了。

然而,几位女性受访者反应,遇到友人心情不好向她们长篇大论地诉苦、聊心事时,常常难以婉拒。

至于过了适婚年龄的男女,最怕面对上司或职场前辈或长辈好意介绍对象,往往只能客气地接受,并且前往赴约。

校园里,亲生师的拒绝难题

即便是身处快乐童年和单纯的校园,同样也有「无法拒绝」的困扰。

对一般的学生而言,老师、学长姐的吩咐都得乖乖照办;如果同学们想要抄作业、抄考卷,或者请求帮忙签到时,全都难以回绝。其中,低年级的学生还反应,最怕同学嚷着要借玩具与书,不借会被说是「小气鬼」影响人缘,借了又怕同学弄脏弄坏或迟迟不还。

中高年级以上乃至高中的学生,到了团体意识的阶段,普遍都很在意同侪好友的决定和看法,也比较会配合团体行动;所以,当大家有了一致的决定,就算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或时间安排,往往也就难以拒绝,只能尽量配合行事。

至于老师和家长,也常面对无法拒绝的为难。

以老师为例,面对家长们的好意介入或是对班级经营的建议、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家小孩等,纵使已是分身乏术,也都是必须尽量虚心受教、勉力接受。

让家长比较为难的,常是来自老师校方的要求,包括希望家长可以拨空协助活动,或是配合团体决定的事项,一般来说,家长们总会担心自己的态度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观感、影响孩子的人际印象,只能按捺住满腹质疑,默默配合。

学会拒绝,从厘清自己开始

经过这番探究,我们发现,每个人因不同角色、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一些故事可说。有趣的是,当把孩子们的答案告诉成人受访者时,竟也常引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彷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某些难以拒绝的情境和请求是必经之路,必须在一次次的经验中,发展出自己的原则、修正自己的分际;于是,每人几乎都有一部「拒绝发展史」。

总观来说,难拒绝他人的请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自身限度的不确定。

这是大部分受访者的心声,当无法充分厘清自我内在的真正意图和能耐,却基于害怕伤害对方、破坏感情,以及自我形象,导致「不」在心中纠葛缠绕,却迟迟无法大方出口。

「这次应该OK吧!」、「偶尔配合一下,难免都要啦……」有时,事情就如愿顺利兼顾,皆大欢喜;但受访者反应,也有不少时候,不知是超乎了能力负荷,或是心中的不甘愿不时作祟,不仅坏了事,还丢了面子,更伤了和气。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默默习得一些教训,了解一味压抑自己配合,总有适得其反的风险。

其实,面对种种的请求,究竟是拒绝或接受,唯有先了解自己的限度、厘清自己的真正心意,既是衡量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重要习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