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沌:一种新的自然观

 养生丸子 2012-05-17

浑沌:一种新的自然观
刘华杰


刊于《科技日报》1997年8月11日

浑沌:一种新的自然观

刘华杰
(100871,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

浑沌(chaos),也作混沌,是一个有趣的概念,近20年来又成了现代科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内容。浑沌、分形、孤子、小波等是当今非线性科学是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科学概念,据初步估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出版有关浑沌的专著300余部、科学论文3000篇以上。

什么是浑沌?我们首先得限定一下研究范围,单就自然科学而言,浑沌指“确定性系统出现的一种有界的非周期的运动”。“确定性”是指制约系统演化的规则是确定性的,不含任何随机因素。“有界”是指系统的运动轨道不会跑掉,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数学上不稳定的那种浑沌暂不考虑)。“非周期”是指运动轨道不会首尾闭合(闭合了就成周期运动了)。这样的一种运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致说来,这种运动局部非常不稳定,但整体上又十分稳定;停不下来,也跑不掉。也可以这样说:轨道不稳定,但结构稳定。你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台球在台球桌上的框子里无摩擦、无限地运动。

那么这种浑沌运动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们得看满足上述条件的运动类型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性质。由于轨道停不下又跑不掉,所以运动轨道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也就是说,初始条件只要有极微小的偏差,随后的演化则完全不同。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形容一点不过。如果单纯是分离,事情也还好办,问题是空间有限,轨道只能在有限空间内折来折去。“谬以千里”中的“千里”是指“折线”长度,其“直线”距离则很难说,一会儿十分遥远,一会儿十分贴近,甚至可以差一点就重合。这种性质意味着,对这类系统进行通常意义下的预测变得几乎不可能!即由于浑沌系统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其长期行为不可预测。浑沌研究还表明,简单规则就能生成复杂性,复杂现象背后也可能存在极简单的规律。

人们马上会问,这类系统有多少。如果很少,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事实是,浑沌运动是非线性系统一种基本的运动类型,大量非线性系统都能出现浑沌。过去的科学十分注重线性问题,发展了许多研究方法、工具。现在人们清楚地认识到非线性是普遍的,线性只是特例,只对局部情形成立,要解决大量现实问题必须研究非线性系统。

浑沌运动一经数学家、物理学家确证,迅速引起科学界的震动,有人形容当时的感受“好像触电似的”。浑沌理论也自然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从浑沌的观念看待一切原有的现象、问题,会得出新鲜的见解。浑沌已具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特别地“浑沌自然观”代表着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一场重大突破。

浑沌理论首先是严格的科学,有艰深的内容,其次才是方法学、哲学上的启示。现有的浑沌理论著作充满大量数学公式和专业术语,要在短时间内搞清楚它并非易事。我写《浑沌之旅:科学与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北京“风入松”书店有售)一书的动机是,以通俗的语言向一般读者讲解浑沌概念,使更多的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浑沌并感受浑沌理论带来的震动。在写作方法上还是动了些脑筋,先从《侏罗纪公园》入手,再提庄子寓言和《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然后过渡到天气预报问题,一步一步讲浑沌的由来和内涵。最后一章试图作点文化学上的思辨。作者的中心观点是:非线性耦合创造系统的节律(浑沌也是一种重要节律),节律通过频率表现出来,子系统欲求得发展,必须协调好自身频率与环境及其他系统频率之间的役使、驱动关系。


文章来源: 刊于《科技日报》1997年8月1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