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锂电池“三国演义” 概念股牛市可期(附股)

 昵称2734997 2012-05-17
2012年05月17日 09:55东方财富网内容部
 
从当前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正在经历从消费电子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向动力型锂电池演变的过程中,从材料的角度来看是一条“去钴化”路线图。当前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呈现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三大技术路线上演“三国演义”的竞争格局……

  ===本文导读===

  【行业机会】锂电池的“三国演义”(附股)锂电池“牛市”需理性

  【行业展望】矿用锂电池规模将逾100亿元电动汽车路线渐明 锂电应用获长期红利 

  【关注个股】佛塑科技:锂电隔膜湿法龙头赣锋锂业:布局产业链 致力深加工

        天齐锂业:自有矿山大幅提高竞争力杉杉股份:未来还看锂电池

        凯恩股份:期待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德赛电池:短期受益于智能手机  

 

  锂电池的“三国演义”(附股)

  从当前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正在经历从消费电子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向动力型锂电池演变的过程中,从材料的角度来看是一条“去钴化”路线图。当前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呈现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三大技术路线上演“三国演义”的竞争格局,各自拥有自己的支持企业群落和技术研发生态体系。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2011年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趋势

  2011年全球锂电池产业规模维持增长态势。尽管2011年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全球锂电池市场仍旧延续了增长的趋势,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46.4亿颗,同比增长22.8%,从过去四年的趋势来看,整个锂电池行业2008年后增长趋势较为稳定。

  2011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根据赛迪顾问公司的数据,201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全年锂电池产量达到29.7亿颗,同比增长28.6%。从过去四年的数据来看,中国锂电池行业增速高于全球约10~13个百分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与锂电池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行业背景相符。

  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材料占比显著提升

  从正极材料市场的增速来看,201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33%,高于全球29%的行业增速水平。

  从正极材料产品结构来看,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动力型正极材料占比显著提升。2008年,国内磷酸铁锂材料销量占比仅为,1.8%,2011年则上升到6.01%的水平。锰酸锂材料占比提升更快,从2008年的6.92%快速提升到2011年12.61%。从整个正极材料产品比例格局来看,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动力型正极材料快速增长正大幅压缩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市场占比。

  技术圈地、应用拉动:正极材料“三国演义”格局

  从当前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正在经历从消费电子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向动力型锂电池演变的过程中,从材料的角度来看是一条“去钴化”路线图。当前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呈现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三大技术路线上演“三国演义”的竞争格局,各自拥有自己的支持企业群落和技术研发生态体系。

  三大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回顾

  镍钴锰三元材料——调节材料配比使得应用领域横跨高能量密度型消费锂电和动力锂电。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固相掺杂获得镍钴锰酸锂三元化学成分,优点是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缺点是机械混合以及固相烧结难以在原子尺度获得均一分布,产品电化学性能较差,目前业界已经基本放弃使用。

  第二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采用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球形二次颗粒的方法,其优点是电化学性能好,缺点是锰离子易氧化导致工艺较难控制,另一方面电极滚压过程中二次颗粒易破碎导致压实密度较低。该工艺目前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来,业界尝试采用复合镍钴锰氧化物加锂盐反应制备类似于钴酸锂的微米级颗粒,该工艺路线的优点是结构完整性好,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压实密度高并且电极加工性能好,缺点是生产成本略高。代表企业有青岛新正锂业等。

  从应用领域来看,由于镍钴锰三元材料减少了金属钴的使用,材料成本和环保性能均大幅提升,通过调节材料配比和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横跨高能量密度型的消费锂电和动力锂电产品。例如,可以在消费电子中逐步取代钴酸锂电池,也可以与改性锰酸锂材料混合使用于动力型锂电池场合。

  锰酸锂正极材料——向成本较为敏感的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领域快速渗透。从发展历史来看,锰酸锂正极材料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程,目前的产业化研究重点集中在金属离子掺杂和产品表面修饰改性两个方面。

  从锰酸锂生产工艺来看,目前行业中主要有三种工艺路线,分别为电解二氧化锰合成法、高活性锰氧化物合成法和复合氧化物合成法。其中电解二氧化锰合成法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产品,高活性锰氧化物合成法主要用于动力型锰酸锂材料,复合氧化物合成法虽然拉长了产业链,导致成本略微上升,但是生产的锰酸锂产品均一性好,能够实现掺杂金属离子和锰离子在原子尺度上的均一性,主要用于生产较为高端的锰酸锂正极材料。

  从锰酸锂固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改进潜力来看,更适合用作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材料有限的可逆比容量和压实密度,限制了其在电子产品中高能量密度型锂电池中的应用,从这两个指标的改进潜力来看,几乎没有太大的改进空间。另一方面,锰酸锂材料在动力型锂电池领域的主要限制是其高温循环与储存性能相对较差,但从改进潜力来看,空间较大,因此锰酸锂材料更适合用作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

  由于我国金属锰材料资源丰富,锰酸锂的生产成本是磷酸铁锂的1/3左右,并且产品的一致性较好,因此在目前小型动力锂电池领域渗透较快,尤其是对成本较为敏感的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领域,锰酸锂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快速渗透,成为替代铅酸电池的首选。

  磷酸铁锂——碳包覆工艺和纳米化技术突破后实现商业化,国内政府支持力度最大。1996年日本NTT首次披露AyMPO4(A为碱金属,M为Fe,两者之组合:LiFePO4)的橄榄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后到199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Goodenough等研究团队接连报导了LiFePO4的可逆性地迁入脱出锂的特性。由于美国与日本各大研究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橄榄石结构(LiMPO4),使得该材料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引起广泛的研究和迅速的发展。2001年photech首先实现了磷酸铁锂材料的批量生产,紧接着美国Velence公司首先发现了碳包覆和碳热还原技术,使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高。随后A123公司的技术团队发现了离子掺杂和纳米化技术大幅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磷酸铁锂随即进入了大批量生产的阶段。

  目前磷酸铁锂的合成工艺比较多,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两大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草酸亚铁工艺、铁红工艺、磷酸铁工艺、碳热还原工艺、水热合成工艺等。生产工艺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比如草酸亚铁工艺存在混合和包覆均匀难度大,需要特殊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的问题,但是此工艺相对比较传统和成熟,容量和倍率性能较好,而且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规模化;铁红工艺和磷酸铁工艺合成路线比较短,容易包覆和混合均匀,成本较低,但是存在产品容量相对比较低和三价铁还原不彻底或者局部过度还原的风险;碳热还原法目前使用企业较多,但是该方法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一氧化碳分压影响较大,均一性控制有难度。水热合成可以较好的解决高温固相合成存在的缺点,产品的性能和品质都可以得到比较大提高,但苛刻的合成条件和高昂的设备投入使其产业化受到很大的限制,产品的价格很难被客户所接受。

  行业现状:三国割据,群雄逐鹿

  在锂电池行业重心从消费电子类锂电向动力型锂电池转移的过程中,正极材料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三个阵营,即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大类别。其中三元材料仍然采用金属钴元素,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则不含钴元素。由于金属钴我国储量较低,定价权在国外,另一方面结合环保等要求,目前动力锂电池行业内对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寄予的期望最高。我们重点分析锰酸锂和磷酸铁锂阵营。

  锰酸锂产品系列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目前价格仅为磷酸铁锂的1/3左右,同时由于发展时间长,生产工艺相对成熟,易于大批量生产,并且产品一致性控制相对容易,但是其循环性能差、储存过程容量衰减产生不可逆容量损失以及高温环境下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从锰酸锂化学特性来看,三价锰离子的歧化反应生成二价锰导致在负极沉积是储存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改进的方法主要是减少水分含量,加入金属铝等稳定锰酸锂尖晶石结构,生产单晶体为主的产品等方法。

  从实际改进效果来看,经过掺杂、单晶体生产工艺改进之后的锰酸锂循环性能与高温性能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动力型锂电池的要求。可以预期,经过工艺改进高温性能之后,改性锰酸锂材料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向动力型锂电池市场渗透。

  磷酸铁锂材料凭借优秀的热稳定性和循环性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国内企业关注。从电池性能单项测试来看,根据行业内的权威数据,不管是循环性实验,还是验证电池安全性的穿刺、高温等破坏性实验,磷酸铁锂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能,但是从磷酸铁锂材料电池整体使用的角度来看,业界对安全性仍旧存在质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整体安全性角度来看,尽管其单项安全性实验表现突出,但是由于其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铁元素杂质,这些微量的铁元素杂质有可能导致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起火(国外已经有使用A123公司材料的成品电动车在使用中起火的报道),这种难以避免的安全隐患难以克服;第二、由于目前的磷酸铁锂几乎都需要进行纳米化工艺加工,纳米级微粒加工过程的粒径均一化控制极难,导致产品均一性较差。同时,纳米化加工等复杂工艺使得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难以大范围推广。

  深入分析三大阵营各自的立场和观点,我们从投资者的角度提炼如下观点:

  第一、从技术角度理解、从应用角度正视三种正极材料各自的特点。三种动力型材料各自拥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从循环特性、高低温性能、比容量、安全性、生产成本等主要指标来看,目前尚无一种材料可以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应当结合下游应用选择相应的材料;

  第二、把握动力锂电池细分领域的特点和行业推动力。从锂电池行业重心转移来看,消费电子类产品增速相对稳定,整个行业的增量看点在于动力电池,对于动力电池需要在更加细分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例如,由于锰酸锂材料成本较低,改性之后的高温性能和储存性能基本满足要求,最有潜力向价格敏感的动力电池领域渗透;例如: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磷酸铁锂材料由于市场关注度高,国家投入和扶持力度较大,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背景下最有潜力向国家推动的动力型应用领域渗透,例如智能电网建设的储能环节、国家和地方推动的电动车示范项目等;

  第三、从产品性能改进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挖掘投资机会。例如,锰酸锂产品的研究重心集中在高温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改进,循环特性改进后将加速其向电动自行车等动力类车辆的市场渗透;磷酸铁锂材料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均一性控制,但是更重要的是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如果低成本生产工艺获得突破,其相对于锰酸锂的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关注行业变化点:工艺和材料的变革持续进行中

  关注点之一:磷酸铁锂的生产工艺改进

  事件:根据报道,成都黄铭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生产工艺取得突破。由黄铭公司独立研发的液相法纳米磷酸铁锂生产工艺,采用磷酸铁锂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运用多分组掺杂磷酸铁锂等技术,实现了磷酸铁锂的低成本、大批量生产,且产品质量稳定,生产的磷酸铁锂产品一次晶粒在50纳米级以下、容量达到160mAh/g,可循环使用3000次以上,高低温性能和导电率远远优于同类产品。同时,黄铭公司首次提出了在常温、常压下运用多溶剂液相法制备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可产业化工艺方法,不仅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延长了锂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能同时满足容量型和功率型汽车的要求,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首先受益。

  点评:从报道披露的信息来看,黄铭公司对于磷酸铁锂生产工艺的改进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可以实现常温常压下生产,第二,对于锂盐等原材料纯度的要求降低,大幅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我们认为磷酸铁锂低成本生产工艺是目前磷酸铁锂阵营最应该考虑的事情,只有在保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才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加速市场渗透。

  对于黄铭公司的产品,由于尚未经历商业化产品的检验,建议持续关注。

  关注点之二:正负极材料匹配发现新材料

  事件:在上海锂电池正极材料研讨会上,河北强能电源公司董事长刘庆国做了专题报告,提出了正极锰酸锂和负极钛酸锂搭配的组合,指出该组合满足国家电网对于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即循环寿命达到5000次以上,价格达到1500元/kWh以下,效率达到80%以上。

  点评:事实上,锂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核心部件的合理搭配,任何一方的短板都会导致整体性能的下降。作为正极材料而言,不仅仅是自身材料性能的提升,与负极材料的匹配也很重要。尽管钛酸锂的高电压平台不具有吸引力,但是从报告揭示的锰酸锂/钛酸锂组合性能来看,其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均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如何在倍率性能和电压平台两个方面权衡是电池终端用户商应该针对产品做出的选择。

  我们认为锂电池领域生产工艺和新材料的变革一直持续在进行,从现有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制造水平来看,如何根据终端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参数需求选取合适的材料应该是下游锂电池厂商的关注重点。

  投资策略:把握三大投资机会

  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蕴藏三大投资机会。第一、关注最先启动的下游市场和正极材料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渗透力差异。锰酸锂材料凭借成本优势对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等价格敏感性较高的下游行业渗透力强,磷酸铁锂受国家扶持力度大,有望在电网储能和电动汽车领域获得扶持;第二、关注工艺改进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目前磷酸铁锂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生产工艺的变革会大幅提升磷酸铁锂的竞争力,值得密切关注;第三、传统的钴酸锂材料尽管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消费电子行业对便携性、大容量的需求再持续提升,高端钴酸锂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这一点容易被市场忽视。投资标的方面建议关注杉杉股份当升科技。(证券导刊)
 锂电池“牛市”需理性

  在大雾中奔跑了八年之后,锂电池产业有望迎来第一个“路标”。

  4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在2015年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

  《规划》的出台,在坊间引发巨大关注。诸多专家认为,此举将促进汽车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此外,还在无形中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产业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轮廓。

  巨大市场雏形

  中国锂电池当下主要应用还在小型数码产品上。虽然做动力电池的还不是很多,但产业规模正在飞速壮大之中。赛迪顾问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7.8亿颗,产业规模71亿美元,到了2011年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到46.4亿颗,产业规模153亿美元。赛迪顾问《201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研究》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除日本外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及主要消费国,规模达到397.4亿元。而《规划》这一强大的助推剂,将有望改变当前世界锂电池产业格局。

  碳酸锂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产能在3.3万吨左右,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只占1/3。国内碳酸锂的供应量为1.2万吨,市场需求量为1.9万吨。目前的碳酸锂有两种来源: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和锂矿。我国盐湖储量很丰富,可开采难度大并且其中含有很多的镁,提纯困难。盐湖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地理位置导致开采困难。SQM、Chemetall和FMC三大巨头垄断着全球的锂矿市场。我国锂矿比较少,目前的锂矿主要是锂辉石和锂云母。锂辉石属于比较优质的锂矿石,我国四川较多。锂云母在江西省宜春有锂云母矿,开采成本高。

  我国做碳酸锂主要是通过锂矿。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大部分矿石靠从澳洲进口。目前国内相比国外技术较为落后,天齐锂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能够生产电池级的碳酸锂,国内大部分企业都只能生产工业级碳酸锂。

  下游渠道布局

  下游的应用也是锂电池产业发展极为关键的因素。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上亦存在两派声音。“挺锂派”认为,虽然锂电池技术尚未十分成熟,但是与燃料电池比较又是相对成熟的。所以很长时间内节能与新能源车搭载动力电池发展的主流必将是锂电池;而“废锂派”则批评锂电池安全系数较低,高企的成本也难以快速产业化。

  《规划》的出台及此后的陆续实施,“挺锂”、“废锂”之争有望加速终结,“50万辆”的庞大目标,为锂电池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来自赛迪顾问的资料显示,要达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万辆,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功率型30亿瓦时/年、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年、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1000吨/年、正极材料1万吨/年、碳基负极材料4000吨/年。这其中,除了电池隔膜和六氟磷酸锂等技术含量很高的核心部件之外,其他产业均将陆续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锂电池原材料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有规模化生产及下游应用。完整的产业链,是锂电池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比亚迪自己有汽车,另外跟苹果和很多手机厂商都有长期的合作。国内目前有很多企业不做锂电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下游市场。

  可见锂电池相关产业的未来与新能源车的发展风向紧密相关。之前新能源车发展并不顺利,企业在做电池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市场风险,此次《规划》的出台为动力电池创造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之前国家科学技术部曾提出2012年要达到100万辆新能源车,而现在规划提出2015年50万辆,也是考虑电池技术方面要求没达到。2015年要达到5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车的产销量能不能实现有待市场来检验。

  进口依赖症

  虽然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已经出现,但是目前国内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却依赖大量进口。有资料显示,中国电池隔膜进口依赖度达到80%以上,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进口依赖程度更是高达80%~90%。在四大核心材料中,仅有电池正负极国产化比例较高。

  高端技术突破难,成为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尴尬现状。

  一位希望匿名的电池隔膜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中国很多核心部件大部分靠进口,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首先世界公认中国的制造业是很强的。电池的隔膜也好,电解液也好,产量质量为什么无法赶超国外呢?

  隔膜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孔洞的数量,中国目前的问题在于孔洞数量过高,假如做100块电池,国外可能仅有1块是残次品,而中国可能会有10块之多,这样质量必然不过关。

  问题的原因就是中国制造生产隔膜的企业投资小,无法规模化生产。日本隔膜高产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型规范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在日本只有两家。与日本情况不同,中国从事隔膜制造生产的企业非常多,且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

  日本是资源集中规模化生产,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的锂电池产业集中度较低。记者获悉,日本新能源产业由10到20家大公司主导,而中国有几百家公司在做新能源,产业发展很难规模化、规范化。

  中国电池行业需要规模化,但规模化之间还略有不同。ATL和比亚迪的电池都是规模化生产,但是ATL本身是主营电池且专精一项。而比亚迪除了电池之外还有汽车和IT等等,专注于产业链的控制。国际方面,目前ATL类的模式偏多。但是不管模式如何,接受市场最终检验的是产品的好坏。

  赛迪顾问锂电池产业专家吴辉向记者表示:“电解质方面,目前国内已经有三家公司真正在做电解质了,分别是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金牛最早实现产业化,九九久2011年报的时候已经有几百万的收入。市场上已经可以看到这三家公司的产品。”

  电池隔膜产品也早已引起国内公司关注和青睐。深圳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合资的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新乡格瑞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在隔膜方面实现产业化,其产品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此外,还有三四十家企业宣布进入电池隔膜领域,一些上市公司和做其他材料的企业也打算进入这一领域。

  预防过热

  这些企业从其他行业进入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材料行业。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外,企业自身层面则需要对真正技术的投入。同时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

  2012年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技术处处长彭红兵在“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企业更多急功近利,追逐市场短期的利润,在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方面开展得不够充分。其他包括关键材料、装备等水平,尤其是技术水平,现在特别是涉及到动力电池这个行业,大多安全性、可靠性方面还没有更多系数的参照。很多时候,不同领域的检测标准都不太相同。自行车、电动车、储能等不同应用方面均有各自的标准。检测的机构也没有一个非常权威性的机构来具体推动整个体系的建设。这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加大支持的领域。”

  一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目前很多企业进入电池领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产业做大,而是单纯为了一些国家的补贴与优惠措施,套此概念。

  表面上锂电池不成熟,严格来讲是锂电池没有一个标准,到底什么样是合格呢?各企业的工艺与生产方法,以及对锂电池的认识各有不同。这样背景下生产出的电池质量参差不齐。这是行业标准的问题。如果有严格的标准,规模小质量低的企业就无法涉足。投资者还对这一行业缺乏了解,无法避开投资误区。所以亟待相关部门来捋顺行业规范,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李韵
矿用锂电池规模将逾100亿元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及杜绝“血煤”的矿下安全“红线”,正在催生以移动救生舱为代表的紧急避险市场,其中矿用锂电池需求规模预计将达100亿元以上。

  按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全国矿山数目,我国目前有煤矿2万多个,煤矿工人550万人。国有大中型煤矿2000多个,平均每个煤矿有主巷道10条,开采巷道合计大约6万多条。全国煤矿在建项目7039个,新增能力15亿吨/年。全国还有5000余处煤矿被列入了整合技改和兼并重组。目前安全基础条件差、安全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低的小型煤矿还有近万处,老矿井约占矿井总数的30%左右。全国非煤矿山8万多家,其中地下矿山近万家。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国家安监总局还明确要求,6月底前全国井工矿山都要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两年,全国矿井避险系统将催生一个千亿元大产业。涉及矿用所需电源,按电源价值占救生舱整体价格比重最低5%计算,矿用电源市场规模至少100亿元以上。

  我国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北京环宇赛尔矿用电源营销负责人葛建华说,井下紧急避难系统主要分成三块:救生舱、临时性避难硐室(使用寿命要小于5年)、永久性避难硐室(使用寿命超过5年),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靠电源驱动。由于应用环境特殊,锂电池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铅酸电池体积很大,然而无论是救生舱还是避难硐室,空间是有限的,能量高、体积小的锂电池是最佳选择。”(上海证券报

  电动汽车路线渐明 锂电应用获长期红利

  对于锂电的应用前景,业内普遍看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推广。但《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却在春节前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退回修订,至今仍未公布,相关发展思路在业界也存在一定争议。

  “目前锂电产业链在中国逐步形成,但距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是首次出现一种关键零部件在行业外出现,有争议是正常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说。

  他表示,目前中国已经达成共识的新能源车发展步骤是: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再到纯电动汽车再到燃料电池汽车,“这在全世界都得到认可”。

  “从中国政府而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是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示范工程。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池和电池新材料、电机等。”赵英说。

  据他介绍,中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带动了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成长,成本也开始下降,如锂离子电池价格由每瓦时7-8元人民币降到每瓦时3元人民币,锂电综合效能基本满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需求(在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不过,他也提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如批量化生产不够,产品成熟程度总体和美日等国家有10年以上的差距等。

  “汽车行业认为目前锂电池能量密度至少要提高一到两倍才能达到未来的需要。而动力电池基础件——隔膜、电机及电控系统基础元器件,仍然需要进口。永磁电机所需的稀土材料提炼技术与德日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也需要进口。”赵英说。

  也正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难以完全按照政府原先的构想推进,相关规划也遭遇难产。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间隙,工信部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处长姚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经重新修订后预计在上半年发布。

  “目前的结论是:节能轿车与新能源汽车并行发展,适度发展替代能源汽车,不放弃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进步。”赵英表示,中国设定的战略目标是2015年,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占到乘用车的10%-15%,插电式混合动力实现商品化,纯电动车占到乘用车3%-5%,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运行。2020年,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占到乘用车的20-30%,实现政府无补贴。

  方正证券高级分析师邓新荣认为,锂电池在部分领域对铅酸电池的替代进程将加速,尤其是将集中在电动自行车和通信基站等领域,重点可关注锂、锰资源型企业及相关材料类公司。(上海证券报 陈其珏
佛塑科技:锂电隔膜湿法龙头 新材料蓄势

  投资逻辑:

  金辉高科是国内湿法双拉隔膜技术的代表,龙头地位稳固:去年产能约为2500万㎡,今年二期和明年上半年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超过 1亿㎡/年。 金辉高科是国内最早量产湿法锂电隔膜的企业,产品已经进入中、高端市场。尽管为准备金辉分拆上市公司已经减持不再控股,我们依旧看好锂电隔膜业务本身的优良属性和高速增长给公司带来的投资收益。

  新材料业务蓄势待发——产品储备多点开花,孵化下一个明星产品:09年广新入主后,公司逐步淘汰传统业务的落后产能,战略转型新材料。除了锂电隔膜和偏光片,公司还储备了 TPE防水透湿膜、光伏 PVDF膜、环保复合膜和复合智能节能贴膜等高附加值产品,新材料业务爆发值得期待。

  杜邦鸿基业绩平稳,仍然是公司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技术和产品档次国内领先,近年来加大了马达膜、电工膜、光伏背板 PET厚膜等高端产品占比,产品结构优化能力突出,后续有产能继续扩张的计划。 传统业务周期性明显,目前处于行业景气低位:2011年下半年公司传统业务受行业不景气影响业绩出现下滑,尤其是 PET切片和 PVC压延材料未能摆脱亏损,一季度环比有所好转,但仍未见太大起色。 房地产业务今年启动:卓越房地产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轻工三路 9号、11号地块(计划建筑面积 18.6万平米)项目卓景花园已经正式对外预售,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对公司贡献业绩。

  投资建议:

  不考虑房地产贡献,我们预测公司 2012-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1.14,2.19和 3.27亿,折合摊薄 EPS为0.19,0.36和0.53元。另外我们保守估计公司房地产业务NAV合理估值在2元以上。 考虑到公司锂电隔膜业务的龙头地位和独特性,多项新材料储备的爆发力,综合整体和分部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9.28的目标价,建议“买入”。(国金证券

  赣锋锂业:布局产业链 致力深加工

  锂深加工龙头:公司是我国锂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期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卤水提锂技术(盐析法)减少了加工工序,有效缩短了工艺流程,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布局产业链:公司是国内唯一建立“卤水/含锂回收料-碳酸锂/氯化锂-金属锂-丁基锂/电池级金属锂-锂系合金”全产品链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的规模化利用含锂回收料生产锂产品的企业。

  致力深加工:深加工由于技术含量高、进入壁垒高,整体毛利率远高于一般加工产品。金属锂、丁基锂毛利率相对较高,锂深加工产品生产将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盈利结构。

  投资建议:第一,公司卤水提取氯化锂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金属锂和丁基锂募投项目新增产能于2012年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47元、0.54元、0.62元。第二,绝对估值(DCF,26.56元)和相对估值(市盈率,29.14元)两种方法得到的目标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综合考虑目前市场对整个锂行业给予较高估值,行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锂电池领域一直没有突破技术瓶颈, 锂电池相关产业链可能面临估值水平(PE)下移风险。我们采取绝对估值方法进行定价,给予公司2012年目标价26.56元,谨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第一,锂行业估值中枢下移;第二,项目进展低于预期;第三,产品价格下滑、产品销售低于预期。(国泰君安 桑永亮 万锐 蔡鼎尧

  天齐锂业:自有矿山大幅提高公司竞争力

  采矿权的获得将大幅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首先,自有矿山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公司自产锂精矿成本在 1200-1300 元/吨,相较 2000元/吨的进口锂精矿采购价格,可节约成本 700-800元/吨,降幅达 35%-40%。矿山总设计能力 120万吨/年,一期 60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获得采矿权之后,还要做安评、环评、基建等,最快 1年后出矿。

  其次,公司拥有矿山资源极大的提高其进口锂精矿的议价能力。以往,公司锂精矿全部外购,对外依存度很高,议价能力较低。本次获得采矿权为公司进口矿石价格谈判提供有利形势,有助于公司控制采购成本。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锂产品生产企业,是我国锂行业中技术领先、规模最大、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公司利用技术与资源优势占据高端锂产品市场、积极获取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向下游扩张加速产品产业化步伐,逐步形成从上游矿山、中游锂电材料到下游动力锂电池的产业布局。

  由于矿山建设、出矿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暂不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公司 2012-2013年 EPS 0.37元和 0.50元的预测,对应的动态 PE 分别为 88.81 倍和 65.72 倍,维持对公司的“增持”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的高成长性,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增强,上调目标价至 36.00元,对应 2012年 97.30倍 PE。

  主要不确定性。锂产品价格波动;成本大幅增长;公司在建工程实施进度变化;盐湖提锂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海通证券 刘彦奇
杉杉股份:投资收益大增 未来还看锂电池

  投资收益大增,拉动公司报告期表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整体发展平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9%。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服装业务、锂电池材料业务和投资业务。报告期公司投资业务相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全年投资收益合计1.8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25%。2011年公司营业利润中投资收益贡献占比93.5%,明显高于上年同期44.9%的水平。另外,2011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约302万元,相比上年同期2569万元的水平明显下降。

  股权转让和公司注销支撑投资收益快速增长:报告期投资收益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司2010年入股浙江稠州银行,持股6.87%,报告期稠州银行资产规模继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稠州银行并入公司净利润5184万元。公司转让宁波杉杉兴业投资发展公司16.22%股权,获得股权转让收益4518万元。另外,报告期内宁波鄞州国立服饰有限公司关闭注销,资本公积转为当期损益合计3687万元。

  锂电业务表现不佳,拉低电池材料业务表现:报告期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表现不佳,全年营业收入11.57亿元,同比下降8.31%,净利润6774万元,同比下降22%。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净利润下降主要受到正极材料下降影响,报告期公司正极材料净利润-421万元,上年同期公司正极材料收入3459万元。导致公司正极材料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正极材料投资过大,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导致正极材料利润大幅下降。公司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净利润分别同分别增长46.17%和6.41%。

  锂电池产业链完整,未来还看动力锂电池发展:报告期内,宁波杉杉创投与上海航天电源技术研究所共同组建宁波航天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公司与澳大利亚Yerilla矿山合作, 已通过中式验收。未来如果项目进行顺利公司将持有Yerilla矿山14.9%的股权,对公司上游锂镍资源提供保障。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锂电池材料生产行业的企业之一,未来随着动力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方面的市场逐步开启,公司依托其技术积累和完整的垂直一体产业链将优先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服装领域自主品牌的一线企业,未来公司通过与国外品牌合作进一步推动公司服装业务的发展,预计公司服装业务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公司在锂电池材料领域以其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在国内锂电相关上市公司中独树一帜,未来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储能设备市场开启中优先受益。 我们预计公司 2012年-2014 年 EPS 分别为 0.574 元、0.649 元、0.768 元,对应 PE 23.27 倍、19.61 倍、16.58 倍,首次给与推荐评级。(东兴证券 王明德

  凯恩股份:期待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  

  电容行业同比下滑拖累企业业绩。公司 1季度收入盈利双下滑, EPS为 0.10元,低于我们季报前瞻中 0.13 元的盈利预期。我们认为最大的影响来自于下游电容器行业不景气带来的冲击,我们预计公司整体电解纸出货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0~20%左右,而另一个主力产品无纺壁纸我们预计由于同业竞争和地产调控,价格下滑明显,导致盈利不及前期预期。

  毛利率同比下滑 2个百分点,在建工程产能投产。预计由于出货减少和无纺壁纸价格下降,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由于无纺壁纸产品市场价格走低,我们预计2季度毛利率水平很难上行。另一方面,公司在建工程下降达到 4200万,我们预计无纺壁纸和电解纸产能均有一定程度提升。

  公司预计二季度下降 0~30%左右,折合 EPS0.19~0.27 元。2011 年 2 季度是电容器行业景气向上的时段,单月出货能够达到 600~700 吨左右,当下电解纸销售预计尽管逐月均有一定程度好转,但整体出货较难回到前期较高位置,因此公司预期同比盈利有一定程度下滑。

  财务与估值

  期待下半年消费电子需求转旺,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在电解纸领域有较高的竞争壁垒,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公司出货下滑是暂时现象,从江海股份等公司季报可以注意到行业性整体下滑,随着进入下半年三季度消费电子旺季到来,期待公司下游需求回暖。我们维持预测公司 2012-2014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9、0.84、0.96元,目标价17.40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整体需求下行维系,电解纸产品出货维持低位;无纺壁纸价格竞争加剧,产品毛利率持续走低。(东方证券 郑恺

  德赛电池:短期受益于智能手机 长期有望受益于电动汽车

  业绩超预期。公司2011 年实现营收22.46 亿元,同比增长70.69%;实现净利润1.19 亿元,同比增长67.17%;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1.14 亿元,同比增长167.23%;基本每股收益为0.87 元。

  电源管理,受益于智能手机高速增长。惠州蓝微主营是小型电源管理业务,2011 年惠州蓝微继续坚持高端客户路线,保持了在iPhone 手机的领先份额。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7.32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9.62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219.43%。受益于智能手机,尤其是iPhone4S的火热销售,实现了高增长。而随着iPhone5的退出公司业务有望再次高增长。此外,惠州蓝微还积极发展多、并、串电源管理项目,通过聚焦电动工具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及市场份额,努力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次电池业,受益于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惠州电池主要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组合电池研发、制造和销售。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106.95%;净利润2466.33万元,同比增长83.74%。惠州电池封装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保持原有客户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小米等新客户。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二次锂离子电池有望保持高增长。

  锂电芯业务仍处于投入期。惠州聚能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下降36.99%;实现净利润-3,432.99万元(2010年净利润18.19万元)。由于受资金投入、规模及产能限制、高端人才缺乏、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惠州聚能移动电源二次锂电芯业务仍处于投入期,随着产品质量的稳定有望成为公司业务的另一个增长点。

  短期受益于智能手机,长期受益于电动汽车。公司电源管理业务及二次电池业务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此外公司目前聚焦电动工具业务、电动汽车等领域,长期看随着电动汽车业务的成熟,公司有望受益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2-2013年业绩分别为1.22、1.55元,对应目前市盈率为21、16倍,公司的电池管理及二次电池均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拉动,支持近期的高增速,而长远看公司将受益于电动汽车的推广,综合考虑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投资风险。公司是智能手机领军者iPhone及小米的供应商,公司业务对该些重要客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失去大客户公司业务将收到重大影响;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山西证券 梁玉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