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泥鳅能致富

 goldstarnie 2012-05-17
泥鳅生命力极强,除鳃呼吸外,肠管也能辅助呼吸,水中缺氧时,它即跃出水面呼吸。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沟港、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各种淡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泥鳅食性杂、繁殖快、投资小、收入大、见效快。我国淡水资源遍布各地,利用一切水域人工养殖泥鳅,是一项颇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水产养殖业。现将人工养殖泥鳅方法简介如下:

  一、建设养池。要在住宅附近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较好的地方建水泥饲养池。一般养池面积为120~150平方米。种苗池可小一些,有50平方米左右即可。池深70~80厘米,水深40~50厘米,池底要铺20~30厘米厚的肥泥。在池的一端设进水口,另一端设排水口。进出水口都要用密铝丝网罩箍严,以防泥鳅逃逸。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处倾斜,以利排水和捕捞。

  二、孵化鳅苗。泥鳅繁殖季节在5~8月份,一般二冬龄即性成熟,开始产卵。要选择体重250克以上,发育良好,肚腹圆大的成鱼作种鱼。雄雌比例以1比3为好。雌鳅怀卵量通常在八千粒左右。人工催产方法大体与家鱼相同。每尾雌鳅鱼可注射2~3个青蛙脑下垂体,或促性腺激素等,在水温20~25℃时,12~24小时即可产卵。产卵时最好用棕片或水草作附卵工具。受精卵两天左右孵出鱼苗。出苗一天后每10万尾日喂研碎调成汁的鸡蛋一枚。每天要换两次水。

  三、饲养管理。将10日龄的鳅苗放入饲养池中喂养。每百平方米可放鳅苗八千至一万尾。放养时要先施足家畜家禽粪,以繁殖生物饵料。平时可饲喂昆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幼嫩植物茎叶屑、种子、藻类、腐殖质,也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糟、蚯蚓、蚕蛹粉、螺狮等饲料。5~9月份,当水温上升到20~28℃时,泥鳅食欲大增,要经常保持水肥饵足,促进生长。水温30℃时,泥鳅摄食减少并钻入水中避暑。平时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池水呈茶褐色,或泥鳅跃出水面,这是水中缺氧的表现,要及时加入新水。当水温降至5℃时,泥鳅钻入泥中冬眠,要施足基肥保温越冬。一般鳅苗放养130天左右,即可长到8~l5厘米,合乎出口标准,可捕捞交售。一般投料一公斤可产泥鳅500克。

  四、防治病害。泥鳅一般生病很少,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种:1.水霉病:在鳅体受伤后易发生此病。可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2.腐鳍病:由一种杆菌引起,使背鳍附近肌肉腐烂,或使鳍条脱落,两侧浮肿。可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氯霉素或金霉素溶液浸洗;3.敌害:主要有蛇、乌鳢、青蛙、水蜈蚣、田鳖等。要注意在放鳅苗前认真清除,平时要细心观察,一经发现,要采取措施进行消灭,确保泥鳅健康生长。(蔡海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