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巷风景——西美巷的今昔

 苏迷 2012-05-17



  西美巷南起道前街,北临新春巷,中间和柳巷、大石头巷相连。全长数百米,1983年翻改弹石面为沥青路面,经整治后的西美巷更像一条小街,路面的三分之一做停车之用,剩余的足可以让汽车通行。如今的西美巷地处繁华,沿路两旁有店铺和庭院式的多层建筑,因距离母子医院(市立医院)很近,店铺多经营婴幼儿用品,可谓闹中取静。整条小巷清洁宽畅,只是缺少了古意,唯一的古建筑就剩下29号的况公祠。
  西美巷宋代称和丰坊,明代为米行集中地,名西米巷,称为“米巷”。因与东边之巷区别,称“西米巷”。 西美巷况公祠,为清道光六年建,是纪念况钟的专祠。况钟初为小吏,明永乐间荐授礼部郎中。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支持下,大力改革弊政,削减重赋,减免苛徭,设仓济农,兴修水利。尤致力于整饬吏治,严肃纲纪,秉公执法,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得民心,被尊为"况青天"。昆剧《十五贯》中那个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聪敏果决,断案如神,富有传奇色彩的清官形象,就是以况钟为原型的。
  如今修葺一新的况公祠面东向而座,砖刻门楼正中高悬铭刻“况公祠”三字的匾额。内有享殿、戏台、船厅、两进楼,还有画家大院、茶室等。入门第一进为享殿,与享殿相对有一古戏台,离地一米有余,虽和忠王府、昆曲博物馆的戏台相比要小得多,但画梁雕栋,双脊飞翘,也透着玲珑精致。戏台前后照例也有“共乐升平”“普天同乐”等题额,两侧是一副对联,上书“笙歌宛转娱我视听,情节新奇出人意料。”这里现为沧浪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居民群众活动好场所。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票友戏迷,评弹、沪剧、京剧、越剧等各种戏曲荟萃,成为广大市民享受传统曲艺的聚会平台。这些散落在寻常巷陌的各式古宅,正从历史的静默走向现实的生动,变身成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服务于当代市民不断发展的文化需求,真可谓是古为今用。
  《十五贯》早已成为昆剧的经典剧目,小时候在家乡看过婺剧《十五贯》,至今还有些印象,看着空荡荡的戏台,心想如果能在这里看上一场昆剧《十五贯》那该多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