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孩子心里 种下创新的种子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5-17

            在孩子心里 种下创新的种子

                               文 / 朱辰(人大附中70届校友)

真正教书,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而并非是教导学生死的知识。而“自行车与物理中的创造发明”,正是这样的一门课!或许很多知识,我们之后不一定会用,但教给我们的很多思维方法,却必定令我们终生受用。

  播撒创新的思想种子

  第一节课,当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罐头盒出现在讲台上,刚刚还在玩耍打闹的初中生们一下安静下来,投去充满稚气和好奇的目光。这个盒子就是选修课专设的“创新智库”,收藏和记录师生们闪现的创意灵感,种下创新的思想种子。之后,每次上课都有人把自己的新设想写在小纸条上投入智库。每期结课,开启智库的时刻都是同学们共享创造发明创新思维乐趣的时候。在同学们急切的目光中智库被打开,几乎装满了整整一罐的纸条饱含着师生的创新思想摊了一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打开这些神奇的纸条分享着其中的快乐。创新智库自建立以来已经收集各种创意、建议420余条。酷爱铁路和火车的郑逸杉同学说:这门选修课的一个亮点就是“创新智库”。同学们把生活中的不足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写成小纸条塞进智库——一个铁皮罐子,想法各种各样,我一直觉得应该把这罐纸条都埋入地下,过一个世纪,看里面的想法有百分之多少已经实现。

  早培班薛彦钊同学说: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写一个纸条,就是大胆想象,为自行车创新,于是我们时时在想如何去改造我们的自行车,同时老师也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自行车创新的例子,令我认识到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是可以创新的,创新无处不在!于是,身为在自己团队中负责记录工作流程的质检员的他,在拆装自行车过程中,把文字记录流程改为手绘实物流程图辅以文字,大大提高了直观性。

  早培班的高鹏昊写道:上了课后才发现课堂的内容远比想象中的多。除了教授自行车的知识外,对我们的创新思维要求也很高。于是与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的“创新智库”。前三次课我没有写过任何的创新建议,可能是因为没有素材,思路没有打开,也可能是对智库有一种“畏惧感”。但是第四次上课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于是我顺手写了一条建议投了进去。从此以后每次上课我都要写一个创意投进去,再也没有那种“畏惧感”了,而且像教练说的那样,走在路上看到什么都会有提一些创新改进的冲动……

  学习是一个质疑与解惑的过程

  质疑,往往要挑战权威。郑汉唐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团队的自行车链条上并没有教练讲的“活节”,兴奋、疑惑同时萦绕在心头。经过反复查找和验证,甚至回家查验自家的车链条,终于自信满满地发布了最权威消息:不是所有普通自行车链条都有“活节”!

  为了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局限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专门设计了质疑课,让学生提问题,老师现场回答。

  “今天谁能难住老师谁就将获得质疑奖。”

  质疑开始,面对着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和因为能够质疑老师而兴奋不已的面孔,老师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些许的忐忑。

  客观地说,尽管给学生们限定了质疑的范围,但就一辆自行车而言,它所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作为教授初中物理的老师来说确实对那些机械、材料、润滑、油漆、公差配合等等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得不多,如果涉及结构和设计原理则更是难以回答。

  正如俞楚旌同学所认为的,并不是老师被质疑了就降低了权威性,课堂就是各种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和学术讨论的场所,而老师掌握的不是学术成果而是正确的方向。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26个问题,老师的回答各有侧重,有书本化的,也有生活化的;有咬文嚼字的,更有通俗易懂的;有似像非像的,还有风马牛不相及的;再有就是确实无法回答的。有的问题引起同学们很大兴趣,大有取代老师而先答为快的势头。

  请问老师:“自行车辐条上得松紧对骑行时辐条的张力有什么影响?”对于自己所教的宋小澍和韩逸航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参加现场答疑的张恒森老师感触颇深:宋小澍与韩逸航是这门选修课中的两位同学,也是我现在教的初二5班的学生,在班上这两位同学成绩并不突出,但他们对自行车非常的热爱,尤其是小澍,经常在家自己拆装自行车。这次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好得出乎我的意料。我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至少对于初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较难说明,学生需要了解形变,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然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小澍是一位不善言辞的同学,加之在班里物理成绩不突出,我在想,若没有这门选修课程,小澍的这种思考,我永远也无从知道,我可能会忽略了这位有创造力的学生,若没有这次质疑课,小澍会受到众人一致的瞩目和激励吗?

  选修课除了动手动脑学创造之外还能带给学生些什么

  徐子钧同学的梦想:收到报社寄来的稿费,我很开心也很激动。因为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张汇款单,第一笔稿费。我想用它成立一个基金,用于选修课零件的购买和工具的购置,让更多的同学“在破坏中学习”。

  2011年12月21日,对于“自行车与物理中的创造发明”选修课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在23名学生和老师、教练的共同见证下,徐子钧同学实现了他的心愿——为选修课购置了一个专用工具箱。

  当同学们看到PPT播放出的捐赠证书时,大家除了睁大眼睛去看红色的捐款数额,还在心里盘算着,有的学生禁不住悄悄地说:才30元?让我捐300元都没问题。教练对大家说:“的确,现在的学生兜里有不少自己可支配的现金,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中午出了食堂门就去小卖部,或是从麦当劳提回大包的食品,但你们花的钱都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如果哪一天你们真正手里攥着自己挣的钱再表现那种气度,或哪怕只捐献3元钱也很了不起。要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教练继续说:“作为一名首期学生能想到把自己第一笔稿费捐献给我们这个集体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因为他的创意比钞票更值钱,因为他的爱心比钞票更重要!”

  把“考试”隐身,变成了于无声处的一种检验

  选修课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点是他们最高兴的事,那就是不考试。其实作为主教练来讲只是把“考试”隐身,变成了于无声处的一种检验,因为本课程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只是一个载体和延伸而已。

  通过短短的10次课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鼓励学生们时时事事想着创新,包括结课的一篇感想。感想是每个人感觉、感受、感悟的记录,而表达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是全方位的百花齐放!诗词曲赋、散文、图画、歌曲、音乐、相声、快板,哪天如果真能用个独舞表现选修课感想无疑会是个惊人的创新。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感想就联想到400-800字的文章呢?李林轩同学的网语感想、李骜同学的诗歌感想、刘思远同学的歌曲感想,还有薛彦钊同学的图示组装流程、选手拆卸飞轮后的艺术造型,都给大家带来了震惊,创新真的很快乐!

  选修课以“我的奇思妙想”发布会作为结业式,在这个发布会上所有发布创意的同学都要接受现场评委的质疑,答辩过程就像“辩经”一样唇枪舌剑,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应变力。早培班张乃丰、黄启明、刘丁赫、白雨石、郑睿哲、赵世宁、荆泽宇等同学们都在短短几天里准备了创意示意图或精美的PPT演示文稿,沉稳和机智的讲演,自信而质朴的答辩引来参与者的不断提问和极大兴致。选修课就在这激烈、快乐的氛围中结束。

  蝉联优秀团队称号的磨砺队队长俞楚旌说:我学会了创新,从自行车到课堂,从日常用品到建筑物,老师让我们天马行空的创造和想象,我明白了:现在不一定好,要努力创造“更好”。第一个古猿是经历了怎样的重重阻力,而坚持创新最终站起来的呢?若是没有“创新”二字,恐怕人类还在匍匐。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梦想成真需要勤奋,需要方法。梦想是创新的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