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四)

 鸟语花香香 2012-05-18
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四)

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四)

问: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书法的最高境界"化境"是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达到的呢?
答:文学与书法最为重要的联系就是二者都强调了“意”——因为在这里书法家也如同文学家,书法家倘若没有心中的“意”,也就不可能创作出具有生命意象构图的作品了!为了把两者的关系看得清楚,在这里我先把自己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时的思考介绍给大家。
“长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取自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广为传颂,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幽深的夜空,明月朗照着一江春水,蜿蜒的江水绕过长满野花小草的原野,流向满树春花的树林、流向迷朦无际的远方。月光下孓然独立的诗人,对着皎洁的空中明月发出了人生感叹,细细诉说着人间离愁别绪。这就是原创的意境。
我给这首词以重新创意,摆脱原有“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的消极情绪,变为“长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在这里,我自己的思绪和想让大家感受到的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流水亘古不息,似乎忙忙碌碌,但她那高山流水的奏鸣一定在传达着他心中的期待,切不要让我白白流过啊!我很想看到有谁能利用我的能量造福大众!永恒的月亮美人纵览了古今无数英雄人物,她更关注着今天的红尘人世,是不是还会有更为出色的人物出现呢!我的创意是站在自我激励与鞭策的角度并发出豪迈自信的心声:我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人,我们承上启下,是决不会令月亮美人失望的!月亮的美好形象历来被人们看作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我以自己的丰富想象使月亮美人更有血有肉、有情有意!通过月亮美人内心的活动、对人间英雄人物的期盼,在刻画月亮美人美好形象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能够穿过茫茫太空而传情达意的非凡境界,人神共处,引领大家共同进入这个美妙境界并产生共鸣!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运用书法构图学的原理,我对“长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进行了书法创作。在象征一轮满月的构图中“长江”、“明月”、“”、“”是典型形象。“长江”两个造形以重墨十分突出地营造了阳刚的韵味,“送流水”这三个形象则采取了或纤细、或柔美的线条,与开篇的“长江”相对应,这种刚柔曲线的对比更能烘托出典型形象,使“长江”的墨韵更为亮丽彰显。“明月”两个造形,看上去似乎“明”的典型作用更为突出,“月”则采用苗苗条条的造形,在这里感受到得是“阴柔之美”,这样就给后面将要出现的“待何人”留下了充分表现的余地和空间;“待何人”三造形中,只有“何”属于一般形象,“待”、“人”都是典型,“待”的宽博、“何”的纤巧、“人”的强大纵肆如横空出世,这种构图不仅仅使这三个造形之间形成对比与跌宕,还使这里的空间更突出地烘托出“人”作为这件作品最大主题得到的极大彰显,与此同时也使“明月”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中也使我们看到在书法的构思构图中同样要善于运用突破纵横、险韵生奇的手段,才能使在本不大的空间里出现天高地阔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在大与小、刚与柔、纵与横、枯与润之间细细品味此间的妙处,你就一定能够感受到构图空间带给我们的非凡享受!
应读者要求,我特意在这里附上两件内容相差较大的作品,供大家分析对照我的理论以及中国书法美的内在规律。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问: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书法最高境界"化境"是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达到的呢?
答:下面这件书法作品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也是我讲书法时经常提到的范例。此作从六十年代至今,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深深印在人们的脑子里。除了当时历史原因外,还有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件作品其成功的构图特色使它在整体艺术效果上大放异彩!书法作品如文学作品一样,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化境则是以整体形象给人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这幅作品连同落款内容总计六个造型,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此作品成功地利用各自成形的规律以及在构图空间运用方面的独到。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从第二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成功利用曲线的巧妙变化,总体构图出现了弧线的大势,营造了鲜明的动感势态。特别是最后的“毛泽东”三个造形浑然一体,就像四两拨千斤的砝码,与前面的五个造形势均力敌!成功地营造出弧线的意味。这样的弄险,若不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若不是深谙书法构图规律者岂能为之!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由于作者深刻理解了中国书法构图的内部规律,在第三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典型墨象与一般墨象之间的对比以及每个造形的鲜明特色:中间几个造形貌不惊人的占位,两侧的典型墨象起到的突出作用,以各自成形实现总体端稳,通过奇妙的变化,达到了总体和谐的境界!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幅书法作品在空间运用、造形特色、各种对比与联系上的妙处。构图总体特色和意境是不是可以一目了然呢!可谓出神入化!
 
 
又如毛泽东为海军的题词。毛泽东洞悉了世界各国的军事发展状况,看到了海军的重要战略地位,带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写下了这篇题词。毛泽东曾经五次题写这样内容的题词,可见他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对海军的重视!开篇的内容乍看上去并不突出,但这里的若干典型墨象给人们整体感受,将毛泽东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的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传递给我们!细细审度,这篇题词的构图是极其讲究的书法构图,此中的墨象经营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在这里我着重要提出的是,书法作品的化境表现同其他任何艺术作品一样,很大的共性就是险韵的吸引。险韵、险奇,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是人类对奇险的特殊关注与对和谐安稳的心理期盼。例如前不久电视上有一个惊险的镜头:一个小孩马上要被急速行驶的汽车撞到的瞬间,只见一个小伙子飞身上前把小孩推了出去。汽车疾驶而过,人们的视线都会不约而同地转向马路对面的那两个人想看个究竟。书法构图也是利用这样的意象和规律进行造险、并通过巧妙手法化解险情,在两个构图细部之间无论空间多大也同样不会使你感觉脱节,而更使你产生无尽的联想!可以说没有险韵的作品绝不会成为精彩的作品!

再来看看书法中的呼应传情所起的重要作用。这里既是一個古文字,又是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涉》。

书法构图之我见(附中国书法构图学问答1-5)[推荐精品]

弯弯曲曲的河流栩栩如生,河流的两边各有人的一只脚。这样生动的造形很自然地就能使大家产生联想:人的两只脚,河流的这边一只,河流的那边一只。于是它就明确地表示了“跋涉”的意思。尽管中间的河流把两只脚隔开了,但河流两边的脚,其造形为相向的势,这种呼应就使两只脚有了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书法作品中,作者在线条的造形与造形之间运用了分与合、大与小、粗与细、直线与斜线以及形态上的诸多变化和对比,才有了总体构图的大和谐与大端稳。

化境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但决不可能只要是名家,他的作品就件件都是精品,件件都能出现化境。作品的实际质量,必须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件作品能否出现化境,除了作者本身的学养之外,还有一些特定因素,例如作者当时的情绪、环境、时令、创作时所具有的物质条件等等,都会对书法家作品构思构图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王羲之的《兰亭序》极为成功,但后来他自己就曾试图再行创作,却再也没有能与原作相媲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