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源观鸟

 棋中王 2012-05-18

  婺源晓起。

  已经过了油菜花的季节,眼下也不是法定节假日,晓起的街道显得有些冷清。对于一些特殊的游客来说,这样一个静谧的婺源却是恰到了好处,虽然他们要造访的那位客人,似乎并不介意是否成为舞台的焦点。

  早上5时半,晓起的轮廓在晨光之中逐渐舒展,已有百年历史的古樟树在郁郁葱葱间露出刻满风霜的枯枝。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小时,会有一种叫做白腿小隼的鸟造访晓起山庄门口的那棵大樟树。这种鸟只有鸽子大小,上体黑、下体白,胖嘟嘟的脸蛋上拖着两条又粗又黑的眼线,活像一只小熊猫。它要么蹲在枯枝上静静地晒太阳,要么梳理羽毛,呼朋引伴,样子十分憨态可掬。已在房顶上等候多时的人们纷纷将手中的相机和望远镜对准它,长枪短炮的快门声响成了一片。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种猛禽竟能精致如斯,小到只能以蜻蜓等昆虫作为食物。但这种鸟的命运也正像它的个头一样脆弱,作为全球性近危物种,白腿小隼的数量随着栖息地的丧失已经急剧下降,在野外难得一见。2009年的时候,人们在江西北部的这个小县重新发现了十多只白腿小隼,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就在当地村庄里栖息繁衍。于是婺源成了全国唯一一处可以如此近距离和方便地研究和观赏白腿小隼的地方,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鸟类爱好者不断造访。

  被鸟友们戏称为“神木”的大樟树,除了白腿小隼,还有许多鸟儿都会在这棵树上歇脚。在房顶上悠悠坐上一天,且不说那参天古树掩映不住粉墙瓦黛的檐牙高啄,群山环绕间是段莘水和晓起水的亘古长流,细数着三宝鸟、松鸦、山斑鸠、丝光椋鸟、灰卷尾、大斑啄木鸟、红尾水鸲等十多种鸟在眼前轮番上阵,欣赏玩味间,生活已如品茶读简一般充满了意境和悠闲。

  婺源对观鸟者的魅力绝不仅于此。早在2000年,婺源就因为重新发现了“失踪”百余年的黄喉噪鹛而在国内外鸟类学界名声大噪。鸟类学家们在中国其他地方苦苦寻找这种鸟的分布点,但都无果而终。时至今日,晓起的白腿小隼、月亮湾的黄喉噪鹛,仍是婺源在观鸟人心中的两张独一无二的名片。

  鸟类爱好者不像一般游客那样追逐旅游的热潮,这股稳定的客流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催生出了相应的职业向导。在有黄喉噪鹛出没的月亮湾,老林已经记不清楚是第几回来这个地方了。他的车上这次是一个台湾的观鸟团,台湾朋友看到这么珍稀的鸟种在这里悠然栖息,一个个都难掩内心的激动,在美景中流连忘返。

  “我就负责把客人带到鸟点,让他们看到、拍到某个特定的鸟。如果不是对鸟的特征和习性了如指掌,这活儿一般人还真做不来”,老林说这话时故作一脸轻松。他早年在江西许多保护区做过大量野外研究工作,现在“江西神眼老林”的名声早已在外,“现在都是客人主动找上门来,除了港台同胞也有很多外国人,忙的时候观鸟团一个接一个,连轴转。”他感慨道,因为有婺源这样优秀的鸟类资源,才能吸引这么多观鸟者源源而至。

  也许只有细细去看,才能理解这里为什么能号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村庄周围古树森森,有全国罕见的大叶红楠树、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树龄高达数百年的樟树、小叶栎、枫杨……因为原始生境保留得十分完好,在很小的面积内就能承载一个相当完整的鸟类群体。

  在月亮湾观赏黄喉噪鹛的林子,不过是一个被江水半包围的小岛,走穿整个小岛不过三分钟的路。沿着林下的羊肠小道漫步,一会儿工夫,光啄木鸟就能看到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和星头啄木鸟三种,猛禽看到了雀鹰、赤腹鹰、黑冠鹃隼三种,在这片树林中栖息的鸟类的丰富程度可见一斑。

  小岛通过一座桥和边上的村庄相连,下午时分,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老人叼着根旱烟在桥上晒太阳,林子里村民们散养的鸡犬声声相闻,黄喉噪鹛的身影就在这其中跳跃,仿佛为这幅画面添上一个个青黄色的音符。我忽然意识到,这古朴厚重的徽式文化和与之共生的生物多样性,正是婺源作为最美乡村的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恨不得这段时光永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