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2012-05-18 | 阅:  转:  |  分享 
  
2010年,第1期教学设计41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朱春苗

(温州市二十三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1—0041—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设计思想分析

本案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建

构主义教学观、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教

育观的指导下。以实验和网络为交互平台。创设真

实的情景。把“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落实三维目标。在预设中,突出变废为宝、组

装微型实验仪器。把“观察与思考”转化为“活动

与探究”,并设计开放性的思考题,引领学生进入

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成式课堂。

2教材分析

新课程,新标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

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课提出了三维目标,即了

解硝酸的性质,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

网络:知道硝酸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

影响;通过对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实

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是载体。

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的关

系。

初中《科学》中明确指出,硝酸是一种强酸,

且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介绍了酸的通性。本节课主要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

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进而以工业制硝酸为背景,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

之间的转化,这样做是对初中内容的深化和完善。

不仅能巩固《化学l》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

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

“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到硝酸是一种

强酸.具有酸的通性,知道从物质的属性、氧化还

验教师角色,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8体验教师角色。强化了学生的心态

以前学生在教师面前、大庭广众之下、面对大

型考试(特别是高考)时,往往胆气不足,紧张以

至于发挥失常。通过学生体验教师角色之后,经历

平时在这么多同学面前讲课的场面,训练了学生的

心态。学生普遍感到高考那一点紧张气氛算什么

呢?以后遇到困难时,何愁克服不了呢?

由于本人长期在高三教学.我对高三学生体验

教师角色经过长期的行动研究。将学生有计划、有

步骤地推向讲台。如学生的准备时间:从开始2~3

天,过渡到1天直至课堂上5分钟;学生的层次:刚

开始化学成绩较好的同学来体验.过渡到给学困生

来体验;讲课的难度:刚开始较为简单,过渡到较

难层次;学困生讲的较为简单,成绩较好的同学讲

的较难:体验教师的时间一般是在期中、期末、调

研考试安排在考试前2周,临高考前一段时间,基

本上可以随时请学生上台体验讲课,迎合学生考试

冲刺的心理;体验教师讲课的内容,主要是课后作

业、综合试卷上的内容等。体验教师讲课地点:刚

开始在自己班级,体验教师的学生人数不多。后来

到实验室讲,利用实验室多的优势,将一班分成

两、三班等多班,学生体验教师的人数增多;学生

体验教师的名单越来越不确定…….强化了学生学

习化学的有效性。

总之.通过让学生体验教师角色。充分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责

任;通过研究解题和对错题的反思,强化了学生对

错题进行归纳、总结、反思的训练,帮助他们找出

学习方法上的缺陷,改进思维习惯;通过研究、讲

解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和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重难

点:通过体验教师角色过程,最终反思出学习的本

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促进和提升

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性。

万方数据

42化学教学2010年。第1期

原反应和物质特性三大角度走进物质。能用已学的

基本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已基本具备用实验的方

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有:(1)认为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

氢气;(2)对铜和稀硝酸反应起时观察到的红棕

色气体,误以为还原产物是二氧化氮等。学生遇到

问题时,可能会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可以查询

资料、进行理论推导或实验探究;也可进行类比学

习、对比学习、归纳学习等。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硝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硝酸的工业制法,形成氮及其化合物

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4.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硝酸的性质,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

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

(2)通过网络搜索、网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

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

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铜和浓硝酸的实验,感悟实验就在我

们身边与实验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硝酸化学性质的探究,.感悟科学精神

的核心是质疑、崇实、探索和求真,养成主动参

与、积极探究、勇于创新、勤于动手的态度。

(2)通过硝酸的用途、工业制法和学以致用,

关注化学的运用和科技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

感。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用探究的方式。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

不稳定性。

6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应用

了对教学资源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硝酸氧化性的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和结论的多

元评价策略等。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进行信

息情景设计、网上搜寻和播放实验录像;采用组装

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教学。

7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酸的通性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以及浓硫酸的性质。

(2)教师深入了解教情、学情,有的放矢地做

好多维的、弹性的预设。

(3)教学场所是有多媒体的电脑教室。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如下:

[随堂实验】:2支内放有铜丝的一次性针筒、

10mol·L-1的浓硝酸和1.0mol·L-1的稀硝酸(分别放

在从医院回收附有胶塞密封的小药瓶,如青霉素

瓶)、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2个胶塞。

【演示实验】:1瓶浓硝酸、1瓶浓盐酸、1瓶紫

色石蕊试液、1瓶久置的硝酸、1支试管。

8教学过程

8.I情景导入,从生活走进化学

[学生]以“硝酸的用途”为关键词,网络搜

索。

互相交流结果,了解硝酸的用途。

【教师导课]硝酸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

关,让我们探究硝酸的性质。

设计意图:网络资源是信息容量很大,信息速

度也很快,它包容了生活、生产和新科技的所有信

息。网络把学生的生活时空大大地拓展。从更广阔

的生活时空走进化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8.2自主学习。激活元认知

【自主活动一】实验桌上有一瓶浓硝酸。请通

过观察、查阅资料(主要是网络和课本)或简单实

验找出硝酸的物理性质。(过程和结果略)

【自主活动二】请同学们回忆、整理已学过的

硝酸的化学性质,并用一种代表物写出离子方程

式。

『已有知识1

(1)使指示剂变色: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3)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OH-=H20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H++CuO=CuZ’+H20

(5)与某些盐反应:2H++C032-=H20+C02T

【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挥发性的液体

二、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

展水平和潜能,确信他们完全能胜任这部分内容的

学习,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

万方数据

2010年。第1期教学设计43

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8.3合作探究.构建新知识

【教师演示】往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紫色

石蕊试液。振荡。

【学生]观察现象: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

联想推理:

学生甲:假设1.与次氯酸类似.浓硝酸具有

强氧化性;

学生乙:假设2.与二氧化硫类似。浓硝酸与

石蕊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等……

设计实验方案。互评:

假设1方案:

学生甲:铜与硝酸反应:

学生乙:碳与硝酸反应;

学生丙:硫酸亚铁与硝酸反应……

假设2方案:把褪色的溶液加热,观察是否恢

复红色。

[教师演示】在试管口套上气球,把褪色的溶

液加热。

[学生】观察现象:溶液没变红而是变黄。

产生困惑。再一次形成认知冲突。

【教师出示]一瓶久置的硝酸。

【学生】观察、比较、推测原因。

进行结果分享、互评。(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播放】硝酸受热分解的

实验录像:

【学生】描述现象,书写

化学方程式。

判断:假设2失真。

困惑:硝酸真的具有强氧

化性吗?

【板书】2.不稳定性(具体略)

【教师层启】大家俨然是小科学家了,硝酸是

否具有强氧化性呢?大家设计的共同出发点是取还

原性弱的物质与硝酸反应。大家思维开放、活跃、

有创意。但课堂上准备的药品和仪器是有限的(展

示随堂实验的药品和仪器)。我们先制定一个可行

的实验步骤吧。

【师生合作】步骤:(1)把内放有铜丝的一次

性针筒直接插入小药瓶的胶塞。吸取0.5mL浓硝酸

(或稀硝酸),拔出后立即将针尖插入胶塞,以防漏

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2)拿去胶塞,再往针筒里吸蒸馏水至2.5mL

(注意与前者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插上胶塞,观

察并记录现象。

(3)把针筒倒立,拿去胶塞,往针筒里吸人适

量空气,观察并记录现象。

(4)最后,往针筒里吸入2.5mL的氢氧化钠溶

液。将针尖插入胶塞。

【生生合作】两人一组,同时进行浓、稀硝酸

的对比实验并记录现象。

铜和浓硝酸反应铜和稀硝酸反应

1.反应迅速进行.产生大量1.反应较慢,产生无色气体,

红棕色气体针筒上部渐变成红棕色现象

2.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2.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

3.铜逐渐溶解3.铜逐渐溶解

反应

产物Cu(N03)2、N02、H20Cu(N03)2、NO、H20

反应方Cu+4HN03(i农)=Cu(N03)#3Cu+8HN03(稀)=3Cu(N03)升

程式2N02t+2H202NOT+4H20

2N0+0声2N02(红棕色)

氧化性

强弱都有强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学生甲]铜与稀硝酸反应,观察到的也是红

棕色气体,其还原产物也是NO:。

[教师】学生甲事实求实的治学态度值得发扬。

为什么学生甲的实验现象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f学生】讨论,交流。

一致认为:在实验前未把针筒的活塞压紧。筒

内尚留有空气。

f学生甲】那还有更好的装置吗?

(在此,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关于装置

改进方面的见解,这又是一次课堂生成的好机会。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可把它处理为课

后作业)

设计意图:化学实验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

力,而且现象直观、真切、说服力强。在教学中,

笔者回收了医院里的一次性针筒和带胶塞密封的小

药瓶,变废为宝,积极进行实验改进,把铜和硝酸

的反应“观察与思考”改为“活动和探究”,让学

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新知识。由于针筒和小药瓶

密封性能好,本实验几乎实现了零污染,是环保教

育的好素材。

f问题解决1硝酸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酸,几

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金、铂除外)反应,为什么可

用铝制容器或铁制容器储存和运输?

[学生】查阅课本,得出答案。归纳金属与硝

酸反应的规律:

万方数据

化学教学2010年.第1期

(1)几乎能与金、铂外的所有金属反应,一般

情况下: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与稀硝酸反

应的产物为NO。

(2)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3)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板书12.强氧化性

(1)与不活泼金属的反应(略)

f学生】网络搜索关键词:碳与浓硝酸反应

观看网络动画:碳和浓硝酸反应

[生生合作】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略)

[学生】书写假设1的方案3一硫酸亚铁与硝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三大强酸的性

质和用途的比较。

交流、汇总。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性组织者把新知识通过已

有知识的桥梁作用。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

而形成有意义的新知识。

[教师]顺势指出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硝酸?请思考课本中的问题解

决,总结硝酸的工业制备原理,知道硝酸的工业制

备流程。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

【板书]三、硝酸的工业制备(略)

设计意图: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整和课程资源,

实践“用教材教”。突破传统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物

质中心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把“裸露”的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包装”起

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一层层揭

开“包装”,经历获取真知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

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方式。为

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采用了实验录像、动

画实验和随堂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效

率。

8.4合作总结。促进学后反思

[教师启迪】硝酸的性质主要有哪些?我们是

通过什么方法获知的?今后,我们将如何更全面地

学习物质的性质?

【生生合作】从方法和知识上对课堂进行梳理:

(1)硝酸的物理性质:看一看、闻一闻、查一

查、试一试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1从物质的属性角度

2)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

31从物质特性角度

(3)硝酸的工业制备

11制备原理

21制备流程

设计意图:反思使人进步。探究式学习后。

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后反思,不仅能及时地落实

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

8.5学以致用,从化学走向生活

[学生】阅读资料,解释现象,交流看法。

2005年12月14日下午1点左右,一辆运载着48

t浓硝酸的槽罐车在途经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北环西

路庄桥段时,突然发生泄漏,不断有黄色的烟雾冒

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马路旁靠近

黄烟的植物已经出现腐蚀现象,叶子被熏得枯黄。

而距事发地点不远处就是村庄。接警后,市消防、

公安、环保、安监等部门启动了化学危险品紧急处

置预案。50余名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了现场。

(1)记者看到的黄色烟雾,是烟还是雾?

(2)观察硝酸的颜色,为什么”烟雾“是黄色

的?

(3)马路边上的植物出现腐蚀现象,叶子被熏

得枯黄。推测硝酸具有什么性质?

(4)假如你是消防队员,将启用什么紧急处理

方案?

9板书结构设计

一一m—L鳖篡:薹篡纛‘工业制法’l【物质的特性:不稳定性

参考资料:

【1】卢建筠主缟.《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2004.5.

【2】尹泳一.孙万运.《在探宛中追求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摘自

《中学化学教与学).Z006。11.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