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多寂寞,谁是谁的知己

 yagi1 2012-05-19

人生多寂寞,谁是谁的知己

知己是知道和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它通常指和自己有着交情的朋友。乍一看,这个简单呀,交一个了解自己的朋友也不是很难呀!其实,对于知己的概念,我们看到的解释,总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没有将它说透说完整。

鲁迅在谈及朋友时,曾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得到一个知己,鲁迅为什么要把它说得这么难?都是因为知己有着它特定的含义。古往今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总是被我们作为典范在传颂。这个知己,也不过是知道自己的一部分而已,他只能称为知音。

清代才子涨潮说: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代诗人陶渊明有很多咏菊之作,他是菊花的知己。北宋诗人林逋,终身不仕,也不婚娶,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其梅妻鹤子,他是梅的知己。北宋人周敦颐,独钟情于莲,著有《爱莲说》,他是莲的知己。晋代葛洪《神仙传》载: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文中所指的这个董奉即是杏的知己。湖北襄阳史上的著名书画家米芾好奇石,他是石的知己。唐代陆羽被称为茶圣,他是茶的知己。更有香草以屈原为知己,季鹰以西晋人张翰为知己,蕉以唐代草书家怀素为知己,鹅以东晋人王羲之为知己,竹以清代郑板桥为知己……

但是,物虽幸矣,人中知己却是难觅。对于古代人痴迷于物的现象,康熙年间的浙江人张竹坡说: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知己难觅,不是难在不易产生共鸣共通,却是难在相融为一体。

其实,大多数人要求的知己,并不只是知道和了解自己的人,而是一个思想、行动上完全能和自己同步的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知己是有层次和范围的。人们认为知己难求,总是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价值。问过自己没有:我有什么值得人们特别重视和了解的?是否像鉴宝一样,当所有人看上去都认为是块石头的时候,有人发现原来就是块玉。这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很是相像。所谓知己,其实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至于一般情况下的知道和了解,哪里需要动用知己这样豪华的词汇?

所以,要互相称为知己,需要不断地修身养性。知己是一种境界,所有人都想达到,但又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