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墉的书法

 大道至简之精髓 2012-05-19
刘墉(1719<1>~1804),字崇如,号石庵,又号香岩、日观峰道人、石庵山人、天香室道人、青原等, 

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刘墉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

  从刘墉一生来看,刘墉首先应该是一个忠于职守的清官。在任地方官的二十余年里,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亲民之官守土安民、贯彻朝廷政令的职责,保持着洁己率属、竭尽职守、厉行实政的作风。 刘墉不仅是一个廉洁耿直的政治家,还是一个才华横溢、涉猎颇广的著名学者。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史稿-刘墉传”载:“墉工书,有名于时”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刘墉的书法最为有名,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三人齐名,并列为乾隆朝四大书法家。他在书法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对传统书法的创新之功。嘉道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鉴赏家包世臣曾说:“刘文清相国,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板,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百年来书学能自树立者,莫或与参,非一时一州之所专美也。”“近世小真以诸城为第一,此尤其经心结撰者,可珍也。黄庭洛神之遗法,至谏议护命经而绝,坡老、思翁有意复古, 而苏苦出入无操纵,董苦布置不变化外,此大都胥吏之能事矣。诸城壮岁得力思翁,继由坡老,以窥阁本,晚乃归于北魏碑志,所诣遂出两家之外”[34]。《芳坚馆题跋》也说:“晋唐元明诸大家,得力全是个静字。须知火色纯青,大非容易。国朝书者相望,能副是语者,只有石庵先生,张文敏如许神通,毕竟未得无诤三品”。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也说:清代书法当以王文安、刘文清为最,次则张文敏、陈香泉、汪退谷。然张、陈、汪皆不及王、刘之厚,王犹依傍古人,刘则厚而能脱,入乎古人而出乎古人”[35]。光绪年间书法家何维朴也说:“从来学赵承旨书者易流为圆熟软媚一派,惟文清由承旨入手,而能脱离窠臼,自成一家,骨力坚凝,神味渊永。晚年深造古澹,视明董宗伯有过之无不及也。”[36] 徐珂《清稗类钞》说:“诸城刘文清书法,论者譬之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成自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盖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其少年时为赵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以后笔力雄健,局势堂皇;迨入台阁,则炫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纯青之境矣”[37]。也正因为他在书法上的深厚造诣,他的《学书三十韵》成为初学书法者的津梁。
      刘墉的书法特点是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时人有“浓墨宰相(也有说浓墨状元),淡墨探花(指镇江人王梦楼)”之美誉。譬如,刘墉的行书七言对联:“镜水屏山开胜境,瑶林珠树撷名香。”行书七言诗对:“花木一庭得骨气,图书万卷惟直观。”就充分显现出这样的特点。刘墉又擅长于草书,他继承了北宋苏轼开创的”韵胜气贯”、“尚意”的书风,他赞扬苏东坡的草书《黄州寒食诗帖》曰:“笔软墨丰皆入妙,无穷机轴出清新。”[38]他以“苏体”书写的苏轼三首诗,潇洒超逸、酣畅淋漓、惟妙惟肖,更为称绝。刘墉的墨迹传于世者,有由其侄儿刘镮之(嘉庆朝户部尚书)刊刻行世的《爱清堂石刻》。

以下选几幅刘墉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刘墉的书法艺术 - 澄怀斋主 - 澄怀斋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