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阳)走进阜阳精神病院护士背后的生活

 皖林 2012-05-19

阜阳:走进阜阳精神病院护士背后的生活

http://www./2011-08-30 00:00来源:阜阳新闻网点击: 1057次

 

“您脸上的伤?……”

“病人打的。”栗文英沉默了一会说:“没啥,也习惯了。”

栗文英是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从1984年起,她一直在精神病医护一线工作。

“精神病患者是非常需要关照的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同情心和容忍度。”该院业务副院长宁南义说,面对这群特殊的病人,这里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外人无法了解的艰辛,除本职工作外,他们通常还扮演着母亲、护工,甚至是保卫人员的角色。

透过一位护士的多重角色,也折射出精神病救治的现状。

 

清洗、看护,就像全职护工 一名病人蹲在病区靠房门的一个角落里,抱着腿,眼神呆滞地望着门外。刚靠近他,一股刺鼻的尿骚味飘来。“哎呀,又尿床了。”

栗文英将病床上的被子、床单取下来,拿抹布将席子擦干净,然后换上干净的床上用品。

她看了看手里的脏被套、脏床单,说:得赶紧送去洗洗,被子还得拿出去晒晒。

栗文英端来一盆水,对病人说:“过来,给你擦擦身上。”病人并不搭理她,另外一名护士将病人控制住,栗文英拿着毛巾给病人擦身子,中间,病人不停地扭动身子,擦完身体后,栗文英累得满脸都是汗。

“这还算好的,有的病人被送来时,身上脏东西结了厚厚一层,敲起来都'梆梆’地响。”栗文英说,每当那个时候,她都得将病人哄坐在水盆里,等身上的脏东西泡软了,再拿刷子刷,有时候,一清洗就是两三个小时。

“给病人清洗完之后,自己身上脏的也不成样子了。”栗文英说。

有时候,栗文英还兼职做理发师,“病人要我给她剪头,不会怎么办?长期练下来,手艺也不错了”。

哄着他们,好像哄孩子一样 “我们张开嘴,看看今天听不听话,乖乖地吃药。”到了病人吃药的时间,栗文英拿着药片,端着水杯,来到一名患者身边。“吃下去没有?张开嘴,啊……张开嘴巴我看看,不准吐出来。”

“得哄着他们,就好像哄孩子一样。”

栗文英说,一些病人抗拒吃药,为此,医护人员得哄着他们把药吃下去。许多病人也和小孩一样,很享受哄的过程。“哄着,很高兴地就吃了;不哄,就想着办法闹别扭。”

不仅仅吃药要哄,吃饭也得哄。

12日下午5时,栗文英端着饭来到四病区,走到一名病人面前说:“来,吃点饭,喝点汤,睡个好觉。”她将饭一勺勺送入这名病人的口里,边喂饭边夸病人乖。

“病区内有些病人需要喂饭,喂一个病人一般要花十几分钟。一顿饭,我们全部的护士一起喂,也得花上一两个小时。”

栗文英说。

 

突然发病 护士还是保安 “有的病人有狂躁倾向,弄不清什么时候就会发病。”栗文英和同事、精神科四病区护士长张丽聊天时,指着张丽脸上的伤问:“啥时候又被打的?”

“你还问我,你身上的伤少?!”

张丽说,在精神病医院当护士,难免会被病人攻击。

一名精神病人患有妄想症,记者采访时,他正处在躁狂期。他总幻想身上有动物在爬,就不停地用力打自己。为了保护他,医生只能将其暂时控制。“我们俗话说疯劲疯劲,他们发起病时,力气特别大,我们如果不会保护自己,很容易受伤。”

栗文英说,在控制这名病人时,就有医护人员被抓伤。

记者离开病区时,有精神病人跟着说:“我跟他一起走。”

“乖,先回去,听话。”

栗文英哄着,但病人一个劲摇头,非要出去不可,并牢牢抓住栗文英,这时候,栗文英安排其他医护人员将记者先送出病区,她则控制住病人,将病人送回病区。

“有时候,病人会逃跑,这个时候,我们就相当于保安,一定得有招数控制病人。”栗文英说,每当这时,也是医护人员容易受伤的时候。

“挨打习惯了,也没感觉啥,他们是病人,你计较啥?!”栗文英说着说着却流下了眼泪,哽咽了半天才说:“我儿子……我儿子一看我身上有伤,就难过得哭,这个时候,我也很难过。”

 

精神病人 需要更多关爱 “这里的每一个医护人员,每天干的都和栗文英一样。”

宁南义介绍说,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的精种疾病、神经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工作,这里的病床长期处于临近饱和状态。

由于众多病人没有家属照料,医护人员工作量非常大,所有人不得不每天24小时待命。

此外,市三院还负责收治全市的“三无”精神病患者,随着收治的“三无人员”越来越多,医院的病房也越来越紧张。

“流浪的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发病时,有可能影响到治安环境。但他们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病人,我们又怎能责怪他们、歧视他们呢。”宁南义认为,精神病人需要更多关爱,这种关爱不仅仅来自医护人员,更应该来自全社会。

 

记者手记 当被精神病人包围时 走进病区,一群精神病患者迅速围了上来,有的还拍着手:欢迎欢迎。

或许是为了表示他们的欢迎之意,几名精神病人唱起了歌曲,唱着唱着,一些精神病人也加入唱歌队伍,并且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圈子,将我围到正中间……

实话实说,那一刻,我背后全是汗,冷汗。

医护人员解了围。他们哄着几名病人去喝水,哄着另外几名病人去休息……软硬兼施,把我从病人堆中拉了出来。

我只是在病区进行了体验,而医护人员则要常年在病区里。由于病人思维有异于常人,你永远不知道病人下一步想做什么。

记者 李家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