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清高,让自己俗一点!

 yagi1 2012-05-20

 放下清高,让自己俗一点

有些人天生骨子里就散发着一股清高劲,凡事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一旦别人的举动不在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之内,就开始疏远、鄙视他人。而另外一些人天生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亲和力,想他人所想,虽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但有时候他也能"随大流",办事灵活,主动与人亲近。

汪洋所在的工厂很大。他开始进工厂上班时,工友们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汪洋在工作中发现,一个小时加工300个部件很容易,但是,他周围的工人平均只加工200个,并告诉他要放慢速度,悠着点。汪洋心想:"为什么要放慢?我喜欢多干!而且你们一个个生产效率这么低不是有损工厂利益吗?"因此,他仍然坚持每小时加工300个部件,并认为工友们都是些懒惰、爱占小便宜的家伙!还没等他鄙视完他的工友,他就发现,工友们早已不愿意搭理他了。只要他过来,人们就停止了谈话,有时大家还笑话他!虽然他从未有意识地讨好大家,但他的产量一个星期后也下降到了每小时200个,很快他又融入了工友之间。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汪洋开始的清高,让他的同伴们有意地疏远了他,他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并没有在其他方面讨好他的同伴,而只是把自己的产量降低就行了。

清高,"清"意思是无色,洁净;"高"又代表着高处不胜寒。那些自认为洁净的人往往被人孤立。

清高的人常常独来独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而是他们认为自己鹤立鸡群,周围的人都不配与自己一起交流,一起同乐。这样就免不了被他人疏远。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的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特点。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偏离者,群体则会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对于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的冒险性。

很多年轻人被同伴疏远了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认为自己不过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却受到他人的排斥。问题就在所谓的"自己的原则"上,经常,你所坚持的原则并非真正的原则,而是自己的偏好甚至乖僻,由此所产生的与他人的格格不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有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所以,我们做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你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经常有年轻人说,"我不喜欢和他们玩,他们太爱招摇了!""我不喜欢和他们共事,他们都太俗了!"当别人劝他别太清高时,他会说:"那可不是我的性格,我的理想可不是靠这个去实现的。"比如,在工作上,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这个看不顺眼,对那个也不喜欢,认为老板没多大本事,认为同事都不如自己,对公司的制度不满意,对一些潜规则更是不屑一顾。在社会生活中,一些自认为有个性的所谓"愤青",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超凡脱俗,对一些人情世故看不惯,甚至唾弃、鄙视。如果这种不满的情绪时常表露出来,肯定是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