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彳亍法初级补充教程

 luyani 2012-05-20

首先,我想阐述下彳亍法的基本原理

彳亍法是应用角块三循环和棱块三循环公式来复原的一种方法,每次解决两个角块或两个棱块的方向和位置,每次三循环公式都会涉及三个角块或三个棱块的方向及位置变化,
如果说四步法是单纯块到块位置的移动的话,那么彳亍法就是面到面位置的移动,或者说,是颜色到颜色的移动,学过四步法的人可能知道,四步法是先解决块 的方向,后解决位置,而彳亍法是位置和方向同时解决。
看到这里,很多没学过四步法的人可能糊涂了,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角块移动的例子,看了之后就明白了
看过原教程的人一定知道这个公式"AJ " x L2' (U R U') L2' (U R' U') x',
这是角块公式中的第一个公式,意思是做了这个公式之后A面会移动到J面的位置,那我现在要在这个公式的名称前面加 一个字母"O",就是OAJ,也就是说,做完这个公式之后,O面到了A面,A面到了J面,J面回到O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下面2个图就是使用AJ公式前后的变化,

 
 
 
 


可以看出,原来O位置的白色面移动到了位置A,A位置的黄色面移动到了J位置,以此类推,J位置的黄色面移动到了O位置,
这就是彳亍法的基本循环原理,看到这 里,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说彳亍法是面到面位置的移动了吧?其它公式以此类推,角块公式也好,棱块公式也好,都是这个原理。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原教程的角块“0 1 2”的含义

原教程的角块提出了“0 1 2”这个概念,很多人会奇怪,明明都已经用字母编码了,为什么还用数字再编一遍?我想说,“0 1 2”这三个数字的概念 很重要,它揭示了角块在移动过程中方向的变化,在小循环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最后需要翻角的过程中也能用到,可以预知最后缓冲块归位后的方向变化。原教程中只给出了ULF URF这两个角块的“0 1 2”位置,其实,8个角块都有“0 1 2”的位置,下面我给出了两张直观图

 
 
 

看图可知,U层和D层的“0 1 2”循环位置是正好相反的,也可以理解为U层做一次X2的移动之后正好成为D层的“0 1 2”循环位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0 1 2”的应用实例,因为我不会弄Java,所以辛苦大家,只能看图了。

打乱顺序 (M'2 U' M'2 U2 M'2 U' M'2 )U2

学过速拧的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PLL21的公式加一个U2吗?
没错,经过这个公式打乱后你发现4个角块交叉互换就可以了,但彳亍法中我们可以用小循环解决这个问题。

DBL已经归位,而且DBL的"0 1 2" 位置也都摆放正确,也就是说DBL是正确归位的,那我们就找其它的角块做缓冲块,随便找一个就可以了,比如用BUR,因为缓冲块起始位置的字母编码“O”这个位置的位置数字是0,因此下个编码也要 用0,那么我们就用G,然后看G的位置是A A的位置是G,编码"GA G",这就形成了1个小循环,还有另两个角块要互换,那就再加入到小循环中,第二次编码用第一个小循环之外没有复原的角块,可以随便选,但要记住上一个位置的小循环结尾是G,这个G的位置是“0 1 2”位置当中的0,因此下个 编码也要选和0有关的,比如用D,看D的位置是J,J的位置是D,编码是D JD,这就形成了第2个小循环, 把两组编码合在一起,
最后编码就是GA GD JD

下图中给出了棱块DBL在这次编码复原中移动的轨迹,黑色字母是角块本身的编码,红色字母是实际复原后的位置编码。

 
 

可以看出,字母编码“O”只是在G和D的位置简单“溜达”了一圈就原封不动的回 到了原位。

再来看一个例子打乱顺序 (M'2 U' M'2 U2 M'2 U' M'2)U2 B2(R U'2 R'2 U'R2 U'R'2 U'2 R)U2 B2

学过速拧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就是上个例子加了个OLL公式,首先看DBR上面的角块已经归位了,但是位置不正确,那我们就记住它的方向,然后看DBL上面的缓冲块也已经归位了,同样方向不正确,编码的起始位置还是字母O,不同的是字母O位置上的色面是P,而P 在“0 1 2”是位置1,因此小循环开始的时候就要选另一个角块的位置1,可以随便选,比如选K吧,看K的位置是D,D的位置是J,然后看第二个小循环,上一个小循环的结尾是J,属于位置0的色面,因此 下一个也要用0的,这个也可以随便选,就选A吧,看A的位置是I,I的位置是C。最后组合下编码,
就是KD JA IC

这里要注意了,最后这个位置C,在“0 1 2”位置中属于位置2,也就是说最后色面P跑到了DBL块的位置2,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判断DBL最终归位后的方向,和刚开始的那个DBR放在最后一起翻角了。
下图中同样给出了棱块DBL在这次编码复原中移动的轨迹,黑色字母是角块本身的编码,红色字母是实际复原后的位置编码。

 
 


可以看出编码“P”最终回到了DBL的位置2.

好,看了这两个例子你是否已经对位置“0 1 2”的作用有所了解呢?

这两个例子同时也说明在彳亍法当中使用小循环之后就不会出现四个角两两交叉或平行互换的情况,最后只能出现两个角加两个棱互换的情况另外在使用了小循环之后最后肯定有一个角块是处于DBL位置的。而彳亍法中的棱块同角块一样,也不会出现四棱两两互换的情况。这种特点也证明了彳亍法的奇偶校验所出现的情况相对四步法来说要少的多,也简单的多,因此学会使用小循环在彳亍法中很重要。另外想说,遇到翻角的情况建议大家还是先翻角

再来讲下关于角块setup和reverse的问题

角块的公式只给了18个,而这18个公式都以DBL为缓冲块(图交换场所中的黄色块位置)以ULF和URF这两个块(图中的红色块位置)的三循环公式,每次都只涉及三个角块的位置及方向变化。

 
 


但18个公式只涉及了这三个角块,另外的5个角块怎么办呢?这就涉及了setup和reverse的问题了,学过四步法盲拧的人可能知道这个,但我还是要讲一下,因为有许多人没看四步法直接杀进彳亍法,
setup和reverse是指把不在三循环公式“控制”之内的“块位置”依照规则转到三循环公式能够“控制”的地方,然后做相应的三循环公式,之后再让“块位置”原路返回自己原来的位置。
看到这里有的人已经蒙了(我自己也有点蒙)没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图中两个红色的“块位置”是交换场所,就是我刚才说的三循环公式可以“控制”的地方,任何块进了两个位置就可以任由18个角块的公式“摆布”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猥琐)
那我们现在有两个角块在绿色的“块位置”区域,想要把它们设定到红色的“块位置”区域,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规则呢,规则很简单,就是在不要去动D, B, L,这三个层面。那么这两个绿色“块位置”经过一次U2就可以转到红色受控制区域了。
然后做相应角块公式,之后再做一次U2让两个绿色的“块位置”原路返回,就OK了。但是要记住在setup的过程中需要setup的一个或两个角块的编码会经由setup而改变,这一点在白河的教程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注意!!!在讲解上面这个setup和reverse的过程中我多次提到“块位置”而不是“块”,是为了说明要setup和reverse的其实是块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块本身,因为块本身在整个三循环过程中是会移动的。


关于彳亍法中的编码
彳亍法中的编码可以任意选择,就是说每个块上的颜色编码可以自己选择,字母也好,数字也好,汉字也好,偏旁笔画也好,可以随便选择,怎么喜欢怎么来,可以选择一种方便自己记忆的编码。
这点无需多说,还想说的一点就是编码代表的含义,编码不仅代表了不同棱角块的色面,同时在复原过程中,复原编码也代表了色面在复原过程中的移动位置。

还是以上面的例1 为例,例1的编码是GA GD JD
这里很多初学者可能奇怪,这里怎么出现了重复的编码?怎么同时出现了两个G和两个D?
下面我就来仔细解释一下这组编码的具体含义,开篇我们说过,彳亍法是面到面位置的移动,那么这些编码的含义其实也是代表了色面在复原过程中的移动位置,
首先看第一组编码的第一编码G,这个G其实是为了把缓冲块换出让缓冲区域的位置腾出来,同时让小循环中的“一个角块”进入缓冲块区域来为下一次的正确归位做好准备
同时这个G也保证了缓冲块蓝橙白在被换出时位置正确。
我们看O跑到了G的位置,就是说缓冲块被换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要让原来G位置的红蓝黄角块正确归位,红蓝黄的黄色面的正确位置是哪里呢?我们看是A,因此第二个编码选A.
那三循环当中每次涉及到三个块的移动,另一个块哪去了呢?很简单,跑到缓冲区域的“O”上面去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小循环中的“一个角块”,我们看,就是那个绿橙黄角块
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组编码的循环O-G, G-A, A-O
接下来我们要让绿橙黄的黄色面正确归位了,我们看黄色面的正确位置是G,因此第二组编码的第一个字母还选G。
第二组编码的第二个字母D,和第一组编码的第一个编码G的作用相同,让第二组小循环当中的“一个角块”进入缓冲区域为下一步的正确归位做准备。而这个准备正确归位的角块就是那个绿红黄角块。
这组编码的作用也清晰了,我们来回顾下第二组编码循环 O-G, G-D, D-O
接下来要让绿红黄角块归位了,我们看正确位置是J,而J位置上的蓝橙黄角块的正确位置是D,因此在编码过程中又选了一次D。
第三组编码的循环就是O-J,J-D,D-O
看了这个例子,你是否对编码所代表的含义及作用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思路呢?

关于彳亍法中的棱块

 
 

上图为棱块编码展开图,注意,白色面为自上而下的透视图。

彳亍法当中以UF块为缓冲块的棱块复原法非常灵活,每个面都可以作为操作面,这一点白河教程里已经讲的很清楚,在这里就不多言了。
想讲的是如何运用UF当中的同层公式,大家可能看了同层公式之后很迷惑,什么FH,DF之类的到底怎么用啊?特别是那个EDH,EGC什么的,和UF缓冲块也联系不上啊?没关系,我来解释下

 
 
 

看图E1,E2,图中你会看到绿色块和红色块,以及蓝色箭头表示的方向,有人会想,“哦,绿色块是缓冲块,红色块是受公式“控制”的区域”,注意!!!!这样想你就错了,大大的错了!给你来个当头棒喝。
因为这里不存在置换块和缓冲块一说,任意块都可以是缓冲块的位置,任意块也都可以是置换块的位置,这要靠操作时的具体情况来看,这里只存在三循环。
绿色块和红色块是为了区分棱块色面所在的不同层面。也就是说,两个红色块的编码在同一层面,而绿色块的编码在另一层面。
另外要注意的是,我在图中没有标示任何面的颜色,也就是说,公式可以在任何一个面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方向,我在每一张图的魔方里面都标了一个F,就是说操作的时候要让F对着自己。

还是来看一下具体实例,看图例3
蓝色字母为复原后的实际位置编码,黑色编码为棱块本身的色面编码。

 
 


这个case做一次JR的编码就可以复原了,具体说就是红白棱的红色到绿红棱的绿色面位置,绿色再到红黄棱的黄色位置,这样一个循环,就是JRA这样一个循环。
但问题是如何setup?
有人说,“哦,先做一次R,把红黄棱块setup到U层,然后做D'L2,把绿红setup到U层,然后做公式,然后reverse..........等一下,我刚才怎么setup上来的?”
我想说,汗,你setup这么麻烦,不忘才怪,setup和reverse一共用了6步,太费时间了。
现在我教你个方法,就是观察三个要交换的色面所在的位置,
经过观察发现,如果已红色的中心块做顶面,J面(红白棱的红色面)和A面(红黄棱得黄色面)是朝向外围的,只有R面(绿红棱的绿色面)是向上的,我们再来看刚才我给的两张图E1,E2,两个红色块代表J和A,一个绿色块代表R
这样就可以锁定公式在FH和HF这两个范围内,然后再看一下循环方向,最后确定是HF,
那我们就先做一次x的整体翻转,然后做公式HF,之后再做一次x'的整体翻转,整个setup和reverse只用了两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