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演义》…【81--90】

 五象之鹰 2012-05-20

 

中药演义 第八十一回 生前殷殷护民众 死后切切济苍生

  荆山至巴山,看似较近,但走起来颇为遥远。连轵等十六男女义士,将远近十几个村寨的民众,分成十六支分队,每队由一名义士统领关照,浩浩荡荡,迤逦行来。各队之中,扶老携幼,前呼后应,背箱挎筐,提篮抱卷,不一而论。各位义士,跑前跑后,穿梭其间,人人累得满头大汗,唇焦舌干,但仍不肯稍歇。  作为总统领的连轵、青翘和金银花四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既要关顾本队,又要照应全部人马。人多必然事多,张家老爹走不动了,他们或搀或扶,或抬担架;李家小孩病了,他们又设法医治;行走中无意中的磕碰,难免互有口角或争吵,他们又好言调停……尤其是鳏寡孤独和老弱病残,他们更是重点照料,无微不至。几天下来,身体渐渐消瘦,眼眶也深陷下来。即将进入巴山之际,在一处上坡路上,连轵与青翘双双抬着担架,运送着一位即将临盆的产妇,无奈坡高沙滑,二人吃力地支撑着,又值太阳直射头顶,渐渐地眼前金星直冒,一口鲜血双双从二人口鼻喷出。金银花姐妹见状,赶紧扶住担架放下,但连轵和青翘已经血出如涌,不移时便目瞪气绝。乡亲们立马围上来,跪拜着,拥抱着,呼叫着,痛哭着,但这些均无济于事,民众的好儿女、大众的好统领——连轵和青翘,为了民众的幸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撒手驾鹤西去。顿时悲哭声震撼山岳,哀号声摇曳林海。金银花等十四义士,在就近山坡上,合葬了连轵与青翘。几年后,墓地长出了一株株灌木,就连连轵和青翘吐过血的地方,也长出了同样的树苗,并且每年冬末春初开花含蕾,夏去秋来结出果实。人们无意中发现,这种木质蒴果,能治疗各种火热痈毒。人们思念连轵和青翘,认为这树是他二人所变,便把它称作连翘。连翘二人,生前系且节之火攻所迫,故而一直痛恨火热之毒,因此死后化作蒴果,也要击败这毒火之疾。  连翘去世后,金银花主动承担起连翘二人的使命,继续带领众人,直抵巴山。  巴山,亘古奇特,山峦重迭,雾满千嶂。山山之间,或开阔如平原,或紧挤只露一线天。无论哪座山架,都是刀削般耸然直立,拔地而起,有陡坡者极为鲜见。气候时凉时热,阴雨不时,杂草丛生,树木林立。极目远视,山顶白雪皑皑,峭壁之间,隐然雪莲朵朵;稍下山腰处,千花万蕊,万紫千红;山底草坪,翠绿如茵,繁花似锦。  众人历经千辛万苦,在金银花二姐妹率领下,终于来到了这四时如春的巴山之中。这里野菜野果众多,五谷处处尽有,用以果腹充饥自然绰绰有余。然而如何遮风避雨,怎样防避毒蛇猛兽,乃是当务之急。金银花召集黄氏三兄弟、诸花众姐妹及五义士,共同商讨对策后,决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或倚山而盖筑窝铺,或凭树而搭架建棚,或搭架登上半山,借用溶洞为家。说干就干,他们以原来分队为单位,分散在各个山架之中,每位义士既作指导,又作劳工。伐木运石,垒墙抹顶,汗水直淌,洒遍山野。不几日便依山分村,建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寨,或以竹木为栏,挡避野兽闯入;或用石块砌墙,围成城堡。在大半年的辛勤劳作中,汗水和着血水,金银花等十四义士不分昼夜地忙碌着。然而,人毕竟是骨支肉围,非铁铸钢造,渐渐地金银花、菊花倒下了,三黄入土了,众姐妹西去了,就连体格矫健的红藤五义士,也都先后离开人间。他们去世不久后,在他们洒过血汗的地方,在他们的墓地周围,分别长出了各种花草树木。这些新生的物种,在过去的巴山中从未见过,而且各具不同丰姿,各有特殊风采。人们对每样物种加以鉴赏,联系各义士所在之处,结合各物种的生长特性,分别给每种物种以义士之名相命名。又过若干时许,人们发现每个物种各有独特医疗效能,除连翘、金银花前已述及外,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三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外,黄芩更能止血、安胎,黄柏清退虚热;牡丹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根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赤芍药根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利湿;紫花地丁清热败毒;蚤休与红藤均有清热解毒之功,而蚤休更能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红藤则偏于活血止痛。乡亲们一致认为,以连翘为首的众义士,生前爱民、护民、保民,仙逝后仍不忘为民众解除痛苦,因而化作花草树木,继续为民众造福。  炎帝听毕安合所讲传奇,道:这些药物,本王有的已确知其效能,有的尚属首次听闻。不知现今这神秘架中,是否仍有?

中药演义 第八十二回 曼陀罗昏睡不醒 使君子呃逆难停

山花烂漫,笼罩四野,整座平台,郁郁葱葱。一丛茂密而翠绿的灌木顶上,绽放着白色花瓣的娇艳花卉,大如碗盏。安合指着它道:大王,适才所述诸药,目今仍然应有尽有。这株高约五尺的木本,即为栀子,药用其蒴果。它又名木丹,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齄鼻、白癞、赤癞、疮疡。为了让六个弟子熟记,安合又说道:家师经研讨认为:栀子苦寒入心肝,泻火除烦治懊谵,泄热利湿入肺胃,黄疸衄齄目赤安。接着便将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菊花、白菊花等,一一作了介绍。  经过近二日的休息,炎帝已完全康复。他凝视着这片花花绿绿的平台,一种一种地询问着,一味一味地品评着。他走到一株枝粗叶大的白花草本前,只见花开后生出绿色球形物,上边密布粗刺。安合道:这便是洋金花,又名白花曼陀罗。不等安合说完,炎帝早已摘得二枚大花放入口中,咀嚼成糊,并道:嗯,味辛。安合急了,道:大王,快吐出去。炎帝觉得也没有什么,不慌不忙地吐出道:平淡无奇,何必紧张?安合道:大王难道不记得它叫千日醉吗?炎帝虽曾于故事中闻及,但那毕竟是传奇而已。今日尝之,也无任何反应,便不以为意,继续漫游观赏着。过了一会,自觉渐渐头目晕昏,上下眼皮直打磕碰,再过一会儿,便不自主地直欲躺下。安合见状,知药力发作,让太原、保定赶紧搀扶到刚才息歇处,并找来几件衣物盖上。不多时,炎帝已呼呼酣睡,进入梦乡。众人守候在旁,小心地服侍着。过了整整一昼夜,炎帝方才睡眼朦胧地问道:怎么如此瞌睡?安合见已醒来,便道:大王已酣睡一个昼夜啦。炎帝惊问:这是怎么回事?安合道:此洋金花之力也,用之过量,则使人麻醉而沉入梦乡。一般用量在几厘到一二分之间,大王却大口咀嚼,虽已吐出,但残留量也已超过常用止痛解痉之量,故嗜睡不起。炎帝经此尝试,深知其看似平淡,效实神奇,便道:此药如此宏力,不知可主何疾?安合道:止咳平喘曼陀罗,止痛定痉麻醉方,辛温有毒心肺脾,心腹冷痛痹外伤。炎帝接道:本王此次中此麻醉之毒,方知用药确应注意用量。他又看看太原等六弟子:各位贤契一定悉记之,甘草过量致肿,麻黄过量大汗,而洋金花超量则嗜睡不起矣。人命关天,用药必当审慎。除每味药性功效外,用法用量尤宜严格掌握,同时更宜晓其毒力程度。如洋金花,初服时并无特殊,但当药力发作后,便会目瞑头眩,渐致昏睡不知。本王亲尝之,始知其厉害,整整一昼夜,若再量大,浑不知再睡多久。六弟子赶紧道:谨遵大王教诲!  用过午膳,众人分别在石岩或树荫下歇息午休。由于酷暑炎热,加之山架中密不透风,炎帝怎么也难以入睡。见别人均已沉入梦乡,他便轻身起来,轻手轻脚地向西走去,留意着这朵朵鲜花和株株草木。走着走着,脚下被一根藤蔓绊住了。他低头细看,见是一条长约二丈的藤条,叶大而椭圆,上边结着稍呈木质化的橄榄形果实,长约一寸,皮呈暗棕色,有五条突起的棱。炎帝见其奇特,便摘取一枚成熟果实,用手折断,其断面呈五角星状,取出核仁一枚,其气颇有微香,他顺手放入口中,咀嚼几下,香甜可口。一连摘了二十几枚,形状与味道均相同。不大一会儿,炎帝突然觉得胃中气往上冲,随之不住气地口中接连发出呃呃的声音,他想深呼吸几下以使气顺,但都被这圪噜声所阻止。这声音越来越频繁,随着山谷的回响,声音也越来越大。他掉头往众人熟睡处返回,这声音早已惊醒安合,他赶快过来扶住炎帝道:大王,此为何故?炎帝指着手中握着的数枚果实,断续道:……………………因食……此果。话未说完,炎帝已感恶心欲吐,阵阵眩晕。安合经仔细辨认,知为杀虫药使君子。他扶炎帝坐下后,找来几片干草叶,卷成绒条,如小指粗细,然后用火石打火点燃,又用牙齿咬下几条指甲,插在火头上,顿时一股焦臭味散出。他把火头对准炎帝口鼻前二寸许,道:请大王用鼻深吸此气。炎帝按照吩咐,猛吸几下,觉得胃中之气有下降,但指甲已经烧完。安合让早已惊醒的众人分别咬些指甲,挑大而长者,再次插入火条,如此二三次后,炎帝呃逆方始停止,但仍头眩,并大便二次。安合让弟子们拿出一只小铁筒,取来山涧水,放入数十枚使君子的外壳,生火煎煮,然后倒出汤汁,让炎帝服下。约半个时辰后,炎帝方才眩止泻停。周身轻爽后炎帝问道:安合馆丞,本王所食之果,难道也为中毒乎?安合道:然也,此果名为使君子,有小毒。成人用量一般十至十五枚,小儿一岁一枚,多则可见如上中毒表现。另外,此药不能同饮热茶,若用此药后饮热茶,也可有此呃逆反应。炎帝道:噢,这也是药?

中药演义 第八十三回 安合讲述使君事 炎帝登达神秘顶

  登上神秘顶,山势高耸,林海漫漫。远眺云山茫茫,烟树苍苍,似绿色海洋,一望无际;近看古树参天,花草争艳,似彩锦一幅,美不胜收;遍览飞瀑奇洞,珍禽异兽,似世外仙境,奇异诱人。炎帝等一行人,就使君子一药,边走边聊。安合接着炎帝所问,乃道:它不仅是杀虫良药,而且有益脾胃。家师曾撰诀曰:使君甘温脾胃随,杀虫消疳擅驱蛔,面黄肚大体弱儿,药后切忌热茶水。炎帝听说杀虫二字,颇为不解,安合会意,接着道:人由于饮食不慎,或误食带有虫卵之水或其他食物,虫卵便在人体内孵化孳生,寄生于肠内,此类寄生虫甚多,计有蛔虫、绦(寸)虫、蛲虫、钩虫、痨虫等。使君子以杀蛔虫见长。此外,另有苦楝皮能杀钩虫、蛲虫;南瓜子能杀绦虫,又名寸白虫;而仙鹤草根部之冬芽,称仙鹤芽,专杀绦虫;雷丸能杀蛔、绦、钩虫;鹤虱能杀蛔、绦、蛲虫;百部能杀痨虫及蛲虫;此外,槟榔、榧子、芜荑、贯众能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炎帝见安合如数家珍般一口气说出,非常欣慰,又道:这些杀虫药,本王虽不知其效能,但大都有所听闻或亲见实物,惟使君子本属树果,何以以此为名?安合道:此物原名留求子,后因一掌故而改名。炎帝听说有故事,又见众人登神秘顶已颇感劳累,在这凉风习习的巴东垭处,正好边休息边听讲,因道:安合馆丞,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何不就此稍息,顺便让本王饱饱耳福?安合见状,便道出故事之始末。  相传在松潘地区,城郭边沿,有一名士,他为人忠厚朴实,乐于助人。无论谁家有事,求之相助,他都放下自己的事,尽快去帮忙,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郭使君。他善于考校草木,有较多植物知见。  一天,这郭使君到深山观察树木花草,突然被结在藤状树上的果实所吸引,它形如山栀而较长,且棱瓣深而两头尖;又似诃藜勒,但质轻而内有仁。剥去外壳尝之,味甘略甜而气颇香。过路的人见他注视此物,告知说:此果外表棱角分明而紫黑光滑,内中子仁光光溜溜,人们称之为留求子,无甚用处。使君见其特殊,采摘若干带回家中。过了几日,见此果仍未干瘪,使君恐其发霉,便放入锅中焙炒。不移时香味浓溢,引诱得年仅五岁的孙儿馋得直流口水,吵嚷着要吃食。使君无奈,便将炒熟者剥仁给食数颗。岂料翌日早晨,孙儿竟便出两条长虫(蛔虫),午饭也吃得又香又多。使君奇异,想到必与留求子有关。他试着又给炒食几枚,孙儿又拉出大大小小几条蛔虫。恐虫未驱净,他又给炒食十余枚。这下可坏了,只见孙儿不住气地圪噜、圪噜嗳呃着,而且还时作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凭着多年经验,他给孙儿找来生姜、橘皮煎汤,让缓缓饮下,很快制止了呃逆。自此之后,孙儿饮食大振,很快地由面黄肌瘦变成了白胖活泼。周围村民问及,使君便以实相告。渐渐地乡民们凡有此疾者,都求使君调治,他都用此留求子治之而愈。天长日久,以留求子治儿病的郭使君名声大噪。渐渐地,人们把留求子的名称传讹,称之为使君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发现,使君子治蛔虫确有良效,而且还可治引起肛门瘙痒的蛲虫。对地龙(蚯蚓)及蚂蝗(水蛭),也同样有一定驱除作用。  安合与众人边说边走,继续向山顶西南行进。行到一处,只见怪石累累,奇峰丛丛如林,有的盘结曲扭,有的亭亭玉立,或如柱如笋,或如猛虎下山,或如袅娜少女,或若龙钟老人,光怪陆离,形姿各异。四周流云飞雾,时隐时现。涧谷深奥含幽,小径曲折回旋,杉林竹海,葱郁苍翠,山花点缀,泉声淙淙,异兽出没,珍禽飞鸣。极目四顾,峰峦叠嶂,似巨龙飞舞,直冲霄汉;森林起伏,似怒涛巨浪,滚涌天际;瀑布飞泻,似万丈银河,倾落九天。炎帝啧口欣赏,赞道:此真乃华中第一峰也!这个神秘架,确也神秘,它山高谷深,林木茂密,幽深青翠。冬日白雪皑皑,夏秋雨雾蒙蒙,山上流泉不断,是几条著名江河的源头之一。这里时而烈日炎炎,时而大雨倾盆,或微风拂面,或狂风骤作,或闷热郁蒸,或大雾弥漫。当一阵雨雾过后,炎帝忽见后面人头攒动,似有数人匆匆赶来。炎帝怕又是红棕毛人,赶紧让安合等注意,不多时,已能分辨出人影,大家这才放心。但在这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大家猜测着、疑虑着、等待着,没过多久,只听那伙人中喊道:安合师弟,请等等我们!

中药演义 第八十四回 柳州论疫演运气 炎帝嗅皂嚏频喷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神秘绝顶,便是巴山高巅,俯瞰四周,景色诱人壮观。十条山梁似巨龙从顶下扑,九条沟溪如玉带飞舞飘垂。东看江汉平原,沃野千里;西望大巴山地,群峰劲拔;北览神秘林海,绿浪涛滚;南眺滔滔长江,银蛇蹈彩。正当炎帝等人尽情观赏之际,呼叫安合的声音,把众人从这如梦如醉的景象中惊醒。  安合早已听出是师兄柳州的声音,他惊喜地边向东跑边喊:师兄!大王正在此处。二人很快相见拥抱,一面问寒问暖,一面快速来到炎帝近前。柳州率着众人一同拜见炎帝,叩首道:大王吉祥!炎帝一见是荆楚太医分馆馆丞柳州到来,更是喜出望外,立即扶住道:柳州馆丞驾临,恕本王不知,未能远迎,快快请起!柳州站起道:谢大王!安合见随行众人,个个年轻英俊、潇洒倜傥,炎帝也从心底喜欢这几位年轻人。柳州会意,便说道:这几个后生,是我的弟子。说着分别让各人拜见炎帝及师叔。他们是:武汉、洛阳、湘潭、米脂、商丘、衡阳、汩罗、康定、万宁九人。这九人分别在当地学有所成,因慕柳州贤名而拜之为师。炎帝欣喜异常,开言道:柳州馆丞因何到此?柳州稽首道:奉家师之命,专程前来陪侍大王,以便换回安合师弟。炎帝不解,因道:既已前来,可与安合馆丞一道同行,何必定要换走?柳州又道:启禀大王,据家师以五运六气及九宫八卦推演,今年为戊申天符之岁,大运为岁火太过;更因今年年干为戊属阳为太过,所谓 '戊癸化火,故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胸中痛,胁支满痛,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而今年之六气,其年支为申属少阳相火太过,所谓'少阳相火司天,凡此少阳司天之政,炎火乃流,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尤以三之气时,也即五六月间,天政布,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由此可见,天干之运和地支六气,皆为暑火太过之年,而中原以南更为火盛之域,徐淮之地更为少阳相火之区。家师推定,近期将有热疫流行。为使民病得以早防早治,家师认为,安合师弟必须迅速返回徐淮太医分馆,抓紧预防、救护事宜。因而特于数日前,驾虎来至荆楚,嘱我等前来替换。家师因忙于调济应急药物,于当晚即返往磬玉山上。听说徐淮间将流行热疫,炎帝当即惊得目瞪口呆,安合安慰道:大王切勿忧心,徐淮热疫,我等也早有推定,家中大弟子、二弟子亦早有所学,临行前我已作过预防安排,故而不致大碍。然惟恐届时意外,必须谨遵师命,及早返回,以防万一。今后有柳州师兄陪侍,自保大王无虞。炎帝与安合相处日久,真可谓生死与共,将要分别,心中自然恋恋难舍。但民病之治,乃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想到此处,炎帝心中稍安,便道: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此医者大责。当此紧要之时,本王拜请安合馆丞多多费心,以保民众安康!安合当即稽首道:治病救人,乃我等天职!万望大王多加珍重,安合就此告辞!说毕,又与柳州作别。二人各自的弟子们,刚刚认识不久,眼下就要分别,不免心中怅然。互道珍重后,安合率弟子们原路而回,自返徐淮不提。  且说炎帝自安合走后,便同柳州继续漫游于神秘顶。其间几度遭逢红毛棕人,均靠竹筒袖脱险,白熊、白蛇、白金丝猴等也时有出没,但总因人多势众而自然隐遁。茂密的丛林遮天蔽日,众人曾几度迷失方向,也因观赏各类草木而不无惊骇。这日,炎帝在一株高约五丈余的乔木下站定,只见树呈分枝圆柱形,有圆锥状棘刺,小叶一寸宽、二三寸长,十余片椭圆小叶,分两排生于细枝之上。细枝上吊着刀豆般豆荚状果实,或长或短,最长者尺余,色呈深棕,边缘平滑,上带灰色粉霜。在一枝枯死的老枝上,挂着一枚已完全干燥的陈年果荚。炎帝踮脚把它摘下,仔细观赏把玩后,双手用力一掰,分成两半,一股气味直冲鼻孔,炎帝当即啊欠、啊欠地喷嚏打个不停,一连十几个过后,涕泪俱下。柳州同众弟子正说话,忽闻一连串喷嚏声,赶紧过来,只见炎帝正前仰后合地打喷嚏,再一看手中握着的那两半截果荚,立马道:请大王扔掉果荚,离开这里!走出十余步后,喷嚏渐止,炎帝方长出口气说:好厉害的东西!柳州道:此药性能猛烈,外嗅取嚏,少量入喉,即能催吐风痰。炎帝喷嚏平息后问:此系何药?柳州道:果荚名皂角,其扁而长者称大皂荚,小儿圆柱者称猪牙皂,能开窍、祛痰、通便。一般有两大作用,一为治疗顽痰阻塞气道,用量为每次二分至五分,焙焦研粉吞服,用后吐出顽痰,能缓解胸闷咳喘;其二用治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闭阻引起的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方法是用本品同细辛研面,吹鼻取嚏;或以本品与白矾研面,温水调灌取吐,用治中风牙关紧闭。此药辛温有小毒,不可过服,否则轻者引发呕吐腹泄,重则先见肢体痉挛,后见麻痹,终则呼吸停止而致死。炎帝道:此药确然迅猛,既能生人,又能杀人,当为慎用!武汉接口道:是啊,本品辛散走窜,故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咯血者,不宜内服。炎帝思前想后,认为此药在紧急情况下,颇有大用,便脱口念道:祛痰开窍采皂荚,入肺大肠通痰结,卒昏口噤不省人,取嚏取吐命能接。柳州及众弟子闻言,一齐鼓掌道:言简意赅,完整全面,尽得纲要!炎帝及众人兴致颇浓,正要继续前行,洛阳恐炎帝喷嚏后汗出过多,遭受凉风,不如在此避风处再作休息,因道:大王,皂荚也称皂角,其功效之发现,却源于传说。炎帝听到有传闻掌故,便道:请贤契试言之。

中药演义 第八十五回 皂角取嚏吐风痰 皂刺托毒排痈脓

  按照炎帝的意思,洛阳就皂荚的故事,以清脆悦耳的声音,流利的中原语言,从头到尾进行讲说。  多年前,有位樵夫名叫皂角。他形体壮实而性烈如火,因而人们给他起个绰号———“霹雳。他体健力壮,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辛勤地进山打柴。再高的山,他也能上;再险的沟,他也敢进。冷热不避,饥渴不惧。家中各种木柴,除换粮食衣物用品外,仍然积存如山。然而长年的劳碌,日久的风寒,使他患上了鼻塞症。鼻孔常常堵塞,难以通气,他也并不在意,就用嘴呼吸。久而久之,时或头晕,时或咳嗽,但他仍然照例打柴不误。这年秋天,阴雨连绵,皂角顶风冒雨,攀山而上。不料天气突然变冷,如同寒冬腊月,冻得他脸色泛青,直打哆嗦。回家后便高烧不退,周身如被杖击。仗着体格好他也未曾医治,拖延几日后,高热虽退,但咳嗽加重,渐渐地声声不歇。再过几日,呼吸急促,喉中随出气声发出漉漉痰鸣声响,有时必须张口抬肩,方能出上气来。此时,随着喘息加重,面目也浮肿起来,并且不能平卧。眼看日重一日,出气多入气少,人们认为他会不久于人世。好心的邻居们给他送来食物,但他胸腹胀满,喘急不停,哪能下咽。这天他的哮喘越来越重,憋得他大张口出气,进而烦躁闷乱,觉得整个屋子如同一个不透气的闷罐一样,他挣扎着下地,走出门外,想换换天地间的清气,不料出门不远,喘息更加严重,周身已乏力无比,他索性靠在一堆木柴堆上。过一会儿,连站的力气也没有了,便干脆扑通一声坐下。由于坐下时用力过猛,他身子又沉,只听屁股下咔嚓一声,似有硬物被压断。他顺手从下面抓出一物,似是一个大的刀豆角,无意中拿到眼前看看,不期鼻子受到一股异味刺激,顿时啊欠、啊欠地打起喷嚏来,几个喷嚏过后,觉得鼻道大为通利,呼吸也较前顺畅。他又拿起那断成两半的刀豆荚闻闻,立马又喷嚏不停,伴随大量粘性鼻涕流出。他清理鼻涕后,感觉舒服很多,身子不像先前重了,胸脯胀闷也轻了。他想这东西真够奇怪,便把断面处用舌头舔了几舔,略觉辛辣,他又用牙咬了一小块刀豆荚的瓤,咀嚼几下。这下可坏了,顿时喉中如被鸡毛搅了一下,哇哇数声,连吐不止。所吐之物,尽为粘稠痰浊,到后来,痰涎粘而较稀。吐止后,他全身轻松,呼吸爽利,心胸窒闷,豁然全失。他站起身来准备进屋,这时正好邻居给他送来小米粥。他闻到极其香甜,赶紧喝了几口米汤,再吃些米粒。邻人在稀粥中还放了几枚红枣,他也吃了。连日来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想吃,他感谢邻人后,回家歇息。自此以后,他的哮喘病大为好转。若偶然鼻塞,他便嗅之取嚏;若觉痰阻喉中不利,他便少量嚼以取吐。仗着原来健壮的体魄,哮喘病逐渐痊愈,其间他也摸索到了每次所嚼的数量。凭此经验,以后乡寨中凡有人患此类疾病者,都来求他医治,绝大部分均一嚏而爽,或一吐而愈。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刀豆荚干脆叫成皂荚皂角。为了使用及时方便,樵夫把皂荚捣成细面,贮入密封陶罐,以备应急之需。此药面因由一个火爆脾性之人发现,且用药时,无论取嚏取吐,都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故此人们便给药面取名为霹雳散。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又发现皂荚除祛除浊痰外,还能治一切因痰阻喉咙引起的咽喉疾病;对于因风痰阻闭清窍,引起中风不语、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者,用此粉末吹鼻取嚏,也能使其苏醒。凡遇昏迷者,如能得嚏,便可有望回生;若无喷嚏,则颇难回转。  炎帝听洛阳所讲,颇为入神。等到故事尾声时,炎帝等已休息妥贴,便说:这皂荚看来确是一种应急药品,秋后果熟时,派人前来采集。说着站起身来,同大伙继续前行。听炎帝说完,湘潭接口道:不仅皂荚入药,其树上小枝,也是较好药品。炎帝道:喔,这小枝又是何药?湘潭答道:名叫皂刺或皂角刺,也有称之天丁、皂丁者,是皂荚树上那分杈的棘刺。它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凡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者均为适用。炎帝又道:痈、疽、疮毒诸外疡疾病,百姓中极为常见而多发,连翘、金银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均能治疗,但多以解毒、败火为主,若更加皂刺以'托毒,活血而排脓,则相得益彰。但该药之果荚,用治风痰,取嚏取吐,而其棘刺,功效却大相径庭,不知缘何得知皂刺有托毒排脓之效?湘潭立即道: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通过反复有意或无意的实践,再经经验积累,便会得以总结。据传,皂刺托毒排脓,也属偶然发现。大王如有兴趣,且听我把故事梗概,简作介绍。

中药演义 第八十六回 阐痈肿隐寓病因 释药性借助故事

或因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因由,或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皂角的妻子名唤棘刺,也是一个脾性暴烈的人。正因如此,皂角夫妇,经常面红颈粗地口角争吵。


  有一天,皂角刚一进门,见妻子仍盘足稳坐炕上,便气火上撞地说:甚时候了,还不做饭?棘刺听得丈夫雷鸣般嗓门,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高声回道:这不是给你补裤裆吗!皂角说:补裤裆有理啦,过午也不做饭,难道你中午吃裤裆呀?如此你一言他一语,两人争吵起来。最后皂角上去就是里外开弓,给了棘刺两个耳光。类似此类吵闹,那是家常便饭,但动手动足,今天还是第一次。这女人被打后,脸红肿得像茄子一样,越想越觉委曲,给他缝补衣裤反倒成了错,索性扔掉针线,决定和皂角大打一场。八岁的儿子听见后赶紧过来,站在二人中间直哭。打吧,孩子隔在当间,怕伤及儿子;不打吧,这气实在咽不下去。这女人像疯了一样,鞋袜不穿,披头散发地向门外冲出,一气之下,准备再不进家门。皂角自打妻子后,已觉后悔,又见妻子和儿子一哇噪声地哭成一团,顿时心软下来:唉,悔不该打她呀!他一把抱住儿子,好言安抚,见儿子不哭了,便携儿子进入厨房,亲自做起饭来。


  且说棘刺气咻咻地跑出门外,正遇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但暴怒生气之人,哪管这些。她一口气从半山坡跑出好几里路,又气又怒,跑得累了,便在一片草地上坐下大哭。一霎时,大雨倾盆,劈头盖脸地直泻而下,棘刺的全身淋得如同落汤鸡。她赶紧找寻避雨的地方,但这是一处平原,连棵大树也不见。无可奈何,她只好顶着大雨往回跑。好容易来到半山一个小山洞前,她赶紧钻入洞中,洞内冷风阵阵,不大一会儿便冻得直打哆嗦。一顿雨淋,又加凉风,她的头脑逐渐清醒起来,心想:这可是为了点甚?值得这么怒火万丈!唉,真是不该呀!就在她千思万想、后悔莫及之际,忽然听见远处有呼叫声,细听是丈夫寻找她的声音,她急忙地跑出洞口,朝着喊声奔去。皂角看见她浑身湿漉漉的景况,心疼万分,赶紧跑过来,把伞给她罩在头顶上,并一把搂在怀里,棘刺立时暖了许多。两人打着一把伞,依偎着走回屋内。她换上衣服后,皂角取出饭菜,一家人又一起若无其事地吃起饭来。


  到下午,棘刺忽然发起寒热,头疼如劈,身疼如被杖击,真是冷来冷得冰凌上卧,热来热得蒸笼里坐,痛时节痛得牙关错,好一似寒来暑往真难过。皂角这几年给人治病,也有了点见识,知道妻子是受凉引起,赶忙到厨房取鲜姜一片,葱白一根,用刀剁成碎末,放入碗内,再取鸡蛋一颗,去皮放入,同姜、葱搅拌均匀后,烧好开水冲入,鸡蛋立马被冲熟。皂角端到棘刺床前,一股馨香,沁入鼻孔。棘刺急切地喝下,皂角掩好被窝,让她好好睡上一觉。一柱香时间过后,棘刺周身蒸蒸汗出,寒止热退,身疼亦减。丈夫于傍晚时,又给熬了小米稀粥,棘刺喝了两碗,身体很快便又如往常一样结实。


  这天夜里,棘刺恶梦连翩。别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末后有人和她打架,冷不防被那人刺了左乳一刀。她被惊醒后,左乳仍然刀割样疼痛。她虽余悸未平,但已苏醒,知道这是梦境。既往她就有一毛病,每逢两次月经周期中间,便有二三日双乳感觉胀疼,不甚严重。细一盘算,如今不在其时间之内,而且疼痛越来越重,竟然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看看正当寅刻时分,棘刺再也忍不住了,便推醒皂角。经过再三观看,左乳偏上方似较右侧肿大,按之颇为坚硬,且以手触之,明显较右乳炽热。皂角慌了,他过去虽曾给人治治鼻塞、哮喘,但此病却从未见过,一时间不免手忙足乱,不知所措。棘刺只觉乳房烧燎滚烫,便说:快打盆冷水凉快凉快!皂角依言,取来冷水,用毛巾醮湿拧至半干,冷敷于乳上。如此数次,灼热火减,刀割针刺样疼痛也变成了闷痛。棘刺认为管用,便不停地换水冷敷。如此几天过去了,乳房肿疼时轻时重,但左乳却一天天肿大坚硬起来。皂角急了,到村中逢人便说,遇人就问。但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天,突然问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只听她说:啊呀,遭罪哟。这病是生气暴怒后,又遭风冷得的,名叫乳痈,挺麻烦的。皂角一听,言之有理,便磕头如捣蒜地问道:老妈妈,行行好,该怎样治?老妇人摇摇头说:等着吧,等几日,等到乳房上有一点逐渐高起、转红、转软,那最高的顶上便会自己开一口子,流出脓水,别人帮助挤净脓血污水后,才能收口而愈。那顶上虽然变紫变软,说明脓已形成,但也有久不开口的,可用小刀在火上烧过后,划开那层表皮,使脓水流出。若肿痛处始终坚硬,漫肿无头者,最为凶顽,万不可随便刀割,切记,切记!皂角一一记在心中。回家后再看,见妻子乳房确实坚硬,而且整个乳房漫漫而肿,没有高凸之处,他便把情况告诉了她,让她耐心等待。痛势依然,肿热依旧,两口子也不敢再用冷敷,只有等待而已。又过了几日,乳房更大了,疼痛憋胀也日重一日,并伴有全身发冷发热。皂角再给鸡蛋姜葱汤喝,也无济于事。这日傍晚,棘刺口渴,皂角慌忙到厨房烧水。由于连日来忙于病事,家中干柴已经用完。他从院中取回柴草,但均因上次大雨浸湿,很难着火。皂角又到院中寻找,但一无所获。当他为难地走到一捆皂树枝旁时,见表皮光滑,便试着折断小枝,见断面干燥,便抱起一捆拿到灶旁,眼看着火苗即将熄灭,他捡了仅有的几个小枝放入灶内。不一会儿,火才又重新燃起。再到添柴时,只剩下些粗枝大干。他用手去掰,那枝梗坚硬如针,折不断不说,反而刺伤了手。水未开,火势又落,情急之下,皂角取来斧子,照那大枝干上砍剁起来。木质很硬,他先剁那带刺的小枝。这下倒挺管用,很快便砍成很多能入灶口的木柴。由于他求柴心切,又用力过猛,加上傍晚屋内昏暗,那用刀砍剁时溅起的小枝,迸向四处,锅里也溅进不少,但他浑然不知。好不容易水开了,他赶紧舀了一碗,端给棘刺。她因口喝太甚,稍微凉了一下,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喝完。皂角再盛一碗,她照例碗净底干。渴解后,她又睡下,不大一阵工夫,全身微微出汗,周身稍感舒缓。睡了一夜,翌日清晨那乳房胀痛又加剧起来。皂角看过后,发现左乳上方,有鸡蛋大一处隆起,表皮紫红,用手按按,上边松软,触手处有蠕动感,在这肿块最高处,裂起一层薄皮。皂角用指甲捏住,稍用力一扯,不期顿时一股臭脓流出,紫红带绿。按照老妇人所教,皂角把乳房托起,前后左右上下,同时挤压,很快便挤净脓液,最后流出淡稀血水。当皂角停止挤按后,棘刺已大感舒服。等做早饭时,皂角才发现,昨晚所烧的水中,溅进了很多皂树小枝,那带刺针状物,仍然留在锅中。他凝视着、思索着:多日来久不溃口,而昨晚饮此水后,一夜便溃脓开口,看来是这东西的效果。他有意地再取一些带刺小枝,煮水让棘刺渴下,果然于中午又流出不少脓血。自此以后,不到几日,她乳房的创口痊愈,并且再未复发。从此,皂角便把皂树的小枝剁成小段,存放起来,凡有患乳痈者,他都给以煎服,尽皆应手而愈。后来,他又试着给人用治各种痈、疽、疮毒,也均收到良好疗效。因为这种药由棘刺患病而被皂角发现,且又坚硬如针如刺,所以人们就叫它皂角刺或皂刺。以后人们更试用于杀虫及治疗麻风、癣痒等,同样取得一定疗效。所以家师撰诀云:皂刺辛温入肝胃,消肿排脓催速溃,性锐刀利能托毒,治风杀虫麻(风)癣祛。

中药演义 第八十七回 食银杏炎帝中毒 结白果公孙报仇

过去的事,称为故事。已故的事,或为实有,或为虚构。炎帝对于故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在众多医药故事中,他坚信一条,这便是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治病药物。当他正要继续和湘潭谈论皂角、皂刺的药理时,一株高大的乔木挡住了去路。炎帝抬头一看,树高三四丈,皮色淡灰,根部黄褐,直立挺拔。且雌雄异株,雌株大枝开展,雄株大枝向上。叶具长柄,或簇生于树枝顶端,或散长于长枝之上,叶如扇形,上缘如浅波之状。树底下落着一层干果,有如杏状者,有外皮肉果上着白粉者,有肉果干裂而露出白色硬皮果核者。炎帝就势弯腰,捡取一枚干裂者,剥去杏干似的外皮,取出一枚内核,其色白洁,上有二三条细棱。他放入口中,用牙一咬,果核开裂,露出一枚两瓣的核仁来,再一嚼,油脂甚多,初觉甜而后微苦涩。炎帝此时腹中略饥,便一口气嚼食了十几枚,其中有的是从那较鲜嫩的肉果中剥得。过不一会儿,炎帝感到指头皮肤发烫,火烧火燎,麻痒作痛。又过一会儿,直感恶心,并有腹中绞痛之感。他认为这是受凉所致,也不在意。又过一会儿,疼痛与呕吐并作,他赶紧到背静处大便,顿时泄泻频作。


  在这好一阵时间里,根据湘潭所讲故事,柳州正聚拢众弟子,在一个山坳里,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涌吐药、攻下药及祛痰药的药理。因此,炎帝离去并尝药出现副反应之事,师生们谁也不知。探讨告一段落时,柳州无意中发现炎帝不在场,方始着急道:啊呀,大王到何处去了?顿时众人骚动起来,赶紧走出山坳,四处寻找。呼喊声惊动了炎帝,几次呕吐泻利,炎帝已疲软无力,只见他斜靠在一个土堆边,少气无力地答道:众位贤士,本王在此歇息。众人蜂涌般赶来,见炎帝精神不振,便急问:大王何故倚坐此处?炎帝便断断续续讲述了方才情况。柳州立即给炎帝诊脉,只见两手寸、关、尺六部,脉象洪大而数,便道:大王放心,此乃银杏中毒之象。所幸大王进食银杏不多,又且已作吐泻,目下毒力已微。稍作休息,再服些解药,便可无虞。不等柳州说完,米脂已从袋中取出甘草粉和绿豆皮粉,迅速混匀,并从皮囊中倒出半盏清水,让炎帝服下。不一会儿,炎帝吐止泻停,面转红润。他正要让大家继续前行,柳州阻止道:请大王再稍休息,体力复元后再走为好。炎帝便同众人在这小土堆旁团团坐定。想到这果实,居然也会有毒,便忍不住开言:柳馆丞,此果外表颇为好看,核仁也并不难吃,怎会中毒?柳州道:此树名曰银杏树、白果树、公孙树;叶名银杏叶、飞蛾叶、鸭脚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取其果,除去肉质外皮,洗净晒干,用时去壳,捣碎,名曰白果。因肉质果表皮,敷有白霜,其形又同杏相似,故而得名。其肉果有较强刺激性,皮肤接触过多,会引致局部热、痒、红肿、疼痛;其核仁用量过大,可出现发热、呕吐、腹泄、惊厥、抽搐、肢体僵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解救方法是:轻者自行吐泻数次后,内服甘草、绿豆以解毒;重者需迅速催吐,攻下并用,使毒邪外出,也可生服鸡蛋清以解之。炎帝接道:此物可为药用否?柳州道:此物是味良好的敛肺药。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止痛之效,对形体丰腴人之眩痛、肢体抽搐、心胸胀闷、心绞痛有一定疗效;其核仁名白果,其味甘、苦、涩,能敛肺平喘、收涩止带,用于肺气耗散所致之喘咳、气逆、痰多及妇人白带、白浊诸证。所谓'白果甘苦敛肺金,止浊带定痰喘鸣,其叶功同疗肺虚,瘀血阻脑及阻心。总之,它既属化痰平喘药,又属收敛固涩药。


  柳州说完白果性能后,为了让炎帝再休息一会儿,便又紧接道:请大王再事歇息,趁此休息之际,顺便讲个白果的故事。炎帝点点头,柳州便道出了故事始末。


  相传在镇江某地,有一刘姓风流女子,生性放荡,虽然已经生子,仍然常常红杏出墙,丈夫被她生生气死。留下老翁及幼子,她颇感碍眼。不久,当她正与一纨绔浪子苟且时,被公公及幼儿撞见。刘氏勃然大怒,从此便将祖孙二人赶出家门。后来,她怕这一老一少在外宣扬,便以好言好语劝回。夜晚,便在饭食中悄悄放入洋金花粉末。就在祖孙俩昏睡不醒之际,伙同情夫,将二人推入井内。从此她便更加肆无忌惮,和那情夫风流快活。过了一段时间,那井口内长出一株大树,挺直而光洁,繁茂的叶片,如同一把把张开的扇面,煞是好看。再过些时日,于短枝叶腋处长出花蕾,绽放出喇叭状花来。花落后,结出杏子一样果实,渐渐地外表变白。刘氏十分欢喜,认为这是天赋白杏。等果子熟透后,她便同情夫摘食。吃了几枚后,觉得肉果有臭味,倒是其内核光净而白亮。用牙一咬,果仁露出,稍一嚼咬,觉有甜味。二人便不停地剥食果仁,当嗑瓜子一般。一边打情骂俏,一边吃着果仁,不知过了多久,二人开始恶心吐泻,最后导致全身痉挛,抽搐而亡。过了几天,人们发现这对已死的狗男女,尸首旁有大量果皮,便明白这是此果中毒致死。人们也知道那祖孙二人惨死于井内,认为这井中长出的树是由公孙二人所变,长出来报仇的,因此便把这树叫作公孙树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公孙树的种子,流入田野,飞进山谷,长出了众多参天大树。人们在无意中剥食其果仁时,发现食用适量,不但不会中毒,而且还是止喘化痰、涩精止带的良药。


  那么,这白果用量,何为适度?

中药演义 第八十八回 尝红花炎帝品味 治血闷陆严显技

走出茂密的丛林,已是神秘架西界。炎帝与众人休息妥贴后,边走边聊,顺着石刻路标,从最西边的石架上,下到第二层平台山顶。这里和东边平台一样,千花万卉,处处似锦。


  接着炎帝所问,商丘回道:启禀大王,据家师及我等经验,白果用量一般在二三钱;银杏叶一般为一二钱。炎帝闻听,目光一亮道:好哇!商丘贤契所论,甚有至理。本王近年尝药,确然感触颇深。不少药材,本系疗效极佳,但用之过量,则反而中毒为害。由此推之,每药之用,当有定量。应分清何种药之用量界限,也即何为治疗量,何为中毒量,何为致死量。使有毒之品,确能保证其卓然之效。并加以记载,以利流传,造福民众,造福后世!炎帝此言,深合众贤士之心。柳州立即答道:大王所言,乃千古之见。家师正因为此,潜心于华原磬玉山,集天下各地药材,栽培种植,考核药效,其间每药之用量,也在探究之列。听知药王现在行有定所,炎帝暗中高兴,便道:从神秘架返回时,定要叩拜磬玉山,一则拜会药王,感谢药王好生之德;二来拟将本王所想,禀告药王,以成大业,使功于当代,利于千秋!柳州的九位弟子,也早欲拜会师祖,当然高兴,便齐声道:下得巴山,直抵磬玉!炎帝道:众贤契莫急,闻得河南登封有一方山,山高险峻,颇多奇药。我等出巴山而北上,恰为必经。届时登方山一来览胜,二来采药,岂非两全齐美?众弟子高兴道:还是大王见地高远!众人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说,猛然间面前一片红色海洋,灿烂夺目。走至近前,原来是一地三三尺高的草本植物,在每株枝头,都顶着直径寸余的红色绒刺花蕊。炎帝好奇地顺手摘了一朵,放入口内咀嚼,其味略觉辛辣。衡阳扶着炎帝道:此花名为红花,又名草红花、红兰花。辛温而具活血、祛瘀、通经之效,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及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痛,是为活血之主药。同时也用于热郁血滞所致之斑疹紫暗及血管瘀阻,均有良好疗效。所谓'活血通经草红花,祛瘀止痛心肝家,血府实证此为主,外伤痈肿也可夸。采此花当在花色深红时为佳,且宜于清晨露水未干、苞叶锐刺较软时进行。采后应放置阴凉通风处阴干。听说是活血良药,炎帝便不由得想到太医馆,因问:不知此药在太医馆中可有?汩罗接道:自各地设立分馆以来,凡各地区多产药品,均已作过调济。此药用途较广,已按太医馆计划,作过运送。炎帝看到这大片大片的红花,喜不自禁,加之时在中午,花色更为艳丽,忍不住伸手便要采摘。柳州赶忙扶住道:大王,日中之时,苞叶上锐刺正旺,坚硬如针,恐防刺伤。现在大伙已经饥渴,不妨到那山崖下树荫底,边饮食,边观赏。炎帝尚赞不绝口:花又好看,又能治病,天地造化,真乃奇妙!汩罗接道:红花一药,用之得当,确能起死回生。相传有一人名唤陆严,曾用此药,救醒一产后血晕妇女。其治法虽为不可思议,但活血之效,实可借鉴。炎帝又道:请贤契尽言其事。汩罗便讲出如下往事。


  陆严者,善揣摩疾病,考校草木。多年的细心探究,使他对疾病的诊治,有了颇为丰富的经验,因此左邻右舍都盛传其医技。有一天,从新昌驾车来人,求陆严前往诊治,他便应邀而往。由于路途在二百里之外,时日颇为耽搁。听来人说,病者系新昌大户徐代之妇人,患妇产之疾,急需快速前往。他们马不停蹄地赶路,但刚到门口,病人已昏死过去。陆严加紧诊断后说:此乃血闷,急需几十斤红花,便能治疗。徐家主人本是当地望族,立即派出几十人就近采摘。不移时,已采回几十斤来。陆严将红花放入大锅内加水煎煮,滚沸后倒在三个大木桶中,用窗格把病人抬来,放于桶上,用热气熏蒸。约半柱香工夫,妇人手指略见活动。再过一个时辰,病妇便得苏醒。此后他又给煎了几剂红花、当归等药,妇人排出不少黑紫瘀块后,从此病痛再未复发。


  当炎帝听完汩罗所讲故事,便开言道:红花活血,用治血闷,是否相当于现今之血晕血厥之证?汩罗道:正是,凡此血厥、血晕,皆因瘀血内阻,心神被遏,故而导致卒然昏仆,不醒人事。炎帝又问道:贤契适才所言,末后用当归等以下瘀血,不知这当归又系何物?康定此时早已站起,四处观望。听炎帝一问,便用手指指东南方说道:大王请看,在这片红花的东面,那片绿白色花草,便是当归。炎帝见大家已经休息好,说道:咱们过去看看。

中药演义 第八十九回 欲得妊娠当调经 血旺易胎如期归

  红花坪东畔,绿白花辉映,形成明显对比。炎帝等人急不可耐地迅速来到近前。柳州见炎帝又要摘花以尝,便拦住道:大王,当归所用,在于其根。炎帝向四周一望,说道:好大一片啊!再一嗅周围,香气扑鼻,沁人心脾。他用力拔起一株高约三尺的草苗,只见主根粗短,肉质肥大,外皮黄棕,也具香气。其茎直立,其色带紫,叶如菱形,边多锯齿。长柄顶端,簇拥着几十朵白绿小花。他撸掉根上泥土,用齿嚼咬,其味甘中带辛,便问道:柳馆丞,此药是何性能?


  柳州回道:大王,据家师云:'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妇人露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近年发现,该药的主要效能为补血、活血、止痛、润肠。所谓:当归甘辛苦而温,补血活血肝脾心,调经止痛血家主,润肠通便缘血生。炎帝听说当归药效后插话:喔,血虚能补,瘀血能化,调经通便,确为良品。但何以以'当归名之?康定闻听回道:禀大王,当者'应当,归者'回归。其命名源于一个典故。炎帝对传闻轶事颇有兴趣,乃道:请贤契言之。康定便开始说起故事来。


  天地悠悠,岁月匆匆,人海茫茫。在这碌碌众生之中,甘凉地区有一穷苦青年,名叫秦归。虽到娶妻年龄,但因家境贫寒,谁家姑娘也不愿嫁给他。饥寒交迫之下,他远走他乡,做苦力,扛长活,打短工。总算苍天有眼,经过几年辛劳,渐渐可得温饱。尤其是后来,在朋友帮助下,他竟在远在百里之外的天水,开起一间杂货店。由于他为人厚道诚实,货物又全,因此生意颇为兴隆。这年岁终,他置办了一些年货,回家过年。村里人见他穿着光鲜,食饮充裕,都前来道贺。他热情款待,送礼品,宴宾朋,给孩子们压岁钱,样样都出手大方。一些好事者,便趋炎附势,给他提亲的不在少数。就在他少年时,附近有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名唤云归,两人自小都是穷苦孩子,自然言谈甚是投机。秦归外出谋生时,云归还临行送他一双布鞋。几年不见,云归心中仍然时时念叨着他。现在返乡,听说云归仍未嫁人,秦归十分高兴。他婉言谢绝了前来提亲之人,准备了一些女儿家喜欢的礼物,来到云归家中。进得门来,见云归面枯发焦,形神瘦弱,简直不敢相认。互道别后冷暖后,二人很快便像少年时那样亲密。秦归立马给云归置办了相应的生活必需品,她的日子便一天天好起来。不几日。精神有了,面色转为红润,原本漂亮的云归,不几天变得更加水灵。在众乡亲的撮合下,他俩合二而一,结婚成亲。成亲后的第二天,秦归的伙计小二急匆匆赶来,说杂货店失火,烧掉不少物品,幸亏邻居们发现得早,破门扑灭大火,方才未全部焚毁,望东家及早前往料理。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云归更是心急如焚,要求与秦归一同前赴天水。但秦归认为,她原本身体柔弱,现在尚属单薄,根本受不起这百里路途的奔波。况且婚后房产及家中所置物品,也需有人照料。因此他便劝住她,同小二一起奔赴天水。进入杂货店,货物已被焚烧三分之一。秦归重新又作置办,不几天便又和过去一般。俗话说:火烧十年旺。靠着秦归的勤劳和诚信,这生意比过去还红火。生意越兴隆,秦归越忙碌,越脱不开身,尤其是有失火的教训,他更不敢轻意离开小店。如此一连数年,秦归每年中秋和春节回家一次,但也是来去匆匆,住不了三天两日,便又火速回到店中。就这样忙忙碌碌,秦归眼看奔四十岁的人了,仍无子嗣,夫妻二人也颇感纳闷。有一天,秦归在店中应酬,无意中遇到一位长髯老者前来购物,秦归热情接待。那老者见生意红火,又见店主和善热情,颇有好感,便同他闲聊起来。小二应酬着顾客,秦归给老者沏茶。闲谈中,老者问起子女几何,秦归叹口气作了回答。老者又问因何不要子女,秦归道:不是不要,不知怎么缘故,内人总不怀孕。老者一听,便郑重问起云归的相关情况,秦归说道:她的身体,向来瘦弱,结婚前常常经事紊乱,或数月一潮,或一月数潮,但均似有似无,并且常常头昏心慌。老者听后道:此乃血虚所致月事不调。正因月事不整,故而不孕。秦归听老者言之有理,便急切问道:有治疗办法吗?老者道:有,但必须按老夫所指去做,方能奏效。秦归赶快叩头道:一定遵照先生所嘱。老者道:好,现在你同我一同出去采药。


  在一处气候比较凉爽湿润、土层深厚的壤土荒滩上,老者领秦归来到一片香草丛中,用锄头刨开土地,挖出大拇指粗细的草根,前后计有半筐。回到店中,老者把杂土去净,用刀切成薄片,放于通风处。


  约摸三四日后,老者再次来到店中,见那切片的草根已晾干,便对秦归道:你可将此药带上回家,让你媳妇每日煮水煎服,每次约五钱至一两。连服一月后,病证便会消退,月经便会月月而至,按期来潮。等经期正常后,你可于每月二次行经间期,准时回归家中,与妻同聚,直至怀孕为止。若未怀孕,每月也定当如期回归,切记切记。


  按照老者的指示,秦归鉴于求子心切,第二天便返回家中。经过服药,果然妻子身体一天天好起来,面色转为红润,精神亦见充旺。秦归在家住了十余日,便又来到店中。等妻子服药二十余日后,他又返回家中,见妻子容颜焕发,再一询问,经期已按时来潮。从此之后,秦归便记准经事潮汛日期,计算着每月的二次间隔中期。如此按期必当回归之事,已成为秦归生活之首务。不出半年,妻子果然怀孕。经过精心护理,十月期满,婴儿呱呱坠地。秦归年已四十,而今喜添贵子,自然喜上眉稍。自此之后,凡有患同于妻子病者,秦归皆以该药赐之而愈,并按老者所教,嘱其外出丈夫,必当如期而归。由于此药疗效确切,从们便将必当如期而归之语,简称当归,又因该药效能乃经秦氏夫妇实践证实,故或名秦归,或名云归


  当康定讲完当归之事时,炎帝极为高兴道:气血虚弱,在民众中最为常见。当归之补血又殊奇特,不知能否晓谕各地,分别引种,已解用时急需?随柳州而来的九弟子万宁立马道:此药用途甚广。家师祖已然引种成功,现已分别告知各地太医分馆。炎帝又急切地问道:此药应如何种植?

 

中药演义 第九十回 铁秤陀荒年饿馁 红内消病羸头白

当归一药,性喜凉冷湿润,故宜选土层深厚之砂腐土质,采用种子繁殖。万宁向炎帝回禀。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其种植时间南北各不同期。江北如甘凉地区,当六月下种;江南如云贵之域,则当八月下种。其方法为先播撒种子育苗,覆土以盖没种子为限,其上再盖一层约一寸厚之干草。每亩约播种子十至十二斤。出苗后将盖草挑松,立秋后选阴天除去盖草。苗出齐后,过密处应进行间拔。北方约十月初,南方约十一月末,将苗挖出,贮藏于阴凉干燥处。第二年开春解冻后,平整土地,挖穴栽苗,穴距六七寸,每穴三苗,苗栽后覆土浇水;南方则穴距二尺,半月形穴栽,每穴十苗。当苗高七至九寸时,追肥培土。移栽至当年霜降前采挖其根,先通风晾至半干,然后微火烘烤至八成干后,再晒干即可。


  万宁讲到此处,顺便说道:与当归药力相近、更具补血作用的何首乌,其栽培虽也喜欢湿润环境,但却宜温暖而忌水浸,故宜选排水良好之砂质土壤栽培。炎帝赶紧问:何首乌是什么药?恰好在登山架旁有一片藤蔓植物,万宁便指着道:那藤状植物名叫夜交藤,其下有臃肿的根,便是何首乌。炎帝近前观赏,只见其茎相互缠绕,上部分枝较多,色呈紫红,窄卵形叶片,长二三寸而宽约寸半,白色小花一串一串地长于主枝之上。炎帝摘一节藤蔓嚼嚼,微有甘味而无奇。万宁顺口道:养心安神夜交藤,养血滋肝性甘平,能除身疼祛风湿,外洗疮癣瘙痒宁。炎帝道:内服外用,均能治病,真乃良药。万宁又道:疗效最佳者,还是其粗大的宿根。它补血较当归更为明显,益精而更调冲任。炎帝当即好奇地问:调理冲脉、任脉,在本王所知药物中,此药尚属先例,望贤契将其药性详加阐述。万宁乃道:回大王,苦涩甘温何首乌,补益肝肾精血枯,生者通便解疮毒,瘰疬疮痈结核诛。它用于精血亏虚之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腿软、遗精健忘及妇人崩漏带下,既滋养又收敛,不寒不热,不燥不腻;而生用时,又能截疟,治疗寒热定时发作,更能润肠通便,医治各种外科肿物,其鲜者解毒润肠之力更宏。干者称为生首乌;若与黑豆同煮拌蒸,即何首乌也称制首乌或熟首乌。万宁说毕,炎帝马上道:听贤契适才所言,本王方始豁然开悟。此药名曰首乌,概首者头也,泛指头面、须发;乌者黑也,应指须发乌黑。然名前冠以'字,尚属费解。万宁接道:大王如有兴趣,在下愿道其详。炎帝说道:切勿客气,本王洗耳恭听。万宁道遵命后,讲说出何首乌之来历。


  从前,在荆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妇。丈夫叫铁秤陀,五大三粗,生性莽撞。妻子名红内消,娇小瘦弱,性情粗鲁。他二人真是情趣相得,意气相投,花钱不数数,吃喝不顾后。常言道:穿不穷,吃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不几年光景,两人的境况日衰一日,到最后竟然一贫如冼。尽管他俩起早贪黑,拿轻扛重,万般辛劳,但却总是有了一顿穷,没了干瞪眼。几经饥饿劳役,铁秤陀也变成了木秤杆,红内消更见魂魄消。最严重的还是原本娇弱的妻子,只见她容颜枯槁,大肉陷下,发焦毛耸,形销骨立,渐渐地面色憔悴,褐斑满脸。更有甚者,每次月事潮汛时,哩哩啦啦没完没了,有时出血一直拉扯到下月。腿软腰困,少腹胀坠,头晕疲惫,头发脆萎脱落不说,竟逐渐满头花白;铁秤陀虽比红内消好些,但也简直换了人样。这对三十多岁的人,双双成了白头翁,看上去就像五六十岁模样。再过些时日,红内消心慌气短加重,常欲睡卧而又难以入寐。铁秤陀也时而惊悸,时而失眠。


  屋漏偏遭连夜雨,逆水更遇打头风。就在他夫妇二人萎顿不堪时,天下大旱,树草枯萎。铁秤陀把周围的草根、树皮都挖光剥尽时,身边屋周已再无丝毫可以果腹之物。他强打精神,摇摇晃晃地来在房后山架底下,忽然看到荒沟边上爬着一片藤蔓,叶子虽已蔫啦吧叽,但仍可见绿色,小枝虽看上去红紫,但仍柔嫩。他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般地用尽力气去拉拔。由于用劲过猛,一下子从土中带出一块肥大的根来。这根有禾把般粗细,约摸二三寸长,外皮暗棕略带红色,有的地方平滑,有的地方凸起。他双手用力一掰,里面呈暗红色,似有颗粒状。常言道饥不择食,他顺手放入口中大嚼。几口过后,饥饿大减,方觉此物初咬时脆硬,再嚼时细腻,味道虽甜,但又带着苦涩。他自言自语道:哼!苦就苦点儿,也不太苦,能吃就行。说着又挖了二十余块,连同那拔好的一捆藤蔓,一起背回家中。不等进门,铁秤陀便粗着嗓门大喊道:浑家,这可有吃的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