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种植技术---冬小麦的水分管理

 LM0318 2012-05-20

小麦种植技术---冬小麦的水分管理

发表于 2008-10-20 8:36:45

  • 水分在小麦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研究,每生产1千克小麦约需1000~1200千克水,其中有30%~40%是由地面蒸发掉的。在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大约只有需水量的1/4左右。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水,以及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表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耗水情况有如下特点:       1.播种后至拔节前,植株小,温度低,地面蒸发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40%,每亩日平均耗水量为 0.4立方米左右。    2.拔节到抽穗,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上升。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25%,每亩日耗水量为2.2~3.4立方米。此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   3.抽穗到成熟,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42%,日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日耗水量约4立方米。  由此可见,小麦除播种时要求足墒下种外,在苗期和拔节前期耗水量较少,拔节后到抽穗前耗水量最多,其中挑旗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称为需水“临界期”;其次为开花至灌浆,有人称之为“第二临界期”;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又有所降低。因此,尽量大的满足小麦需水临界期的水分供应,对夺取小麦丰收时十分重要的。此外,尽管小麦拔节以前耗水量较少,但此期的水分供应对实现苗全、苗匀、苗壮和盘根、分蘖,搭好丰产架子至关重要,农谚:“麦收八、十、三(农历月)场雨”,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小麦生产经验的客观总结。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1)出苗至分蘖期:土壤含水量=80%左右。 (2)越冬期:土壤含水量=55%~80%。 (3)返青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70%~80%。 (4)孕穗到开花期:土壤含水量=80%左右。 (5)灌浆期:土壤含水量=60%以上。  采用先进的灌水方式和技术:  正确的灌溉技术是保证麦田合理用水,把水适量及时送到田间,使灌水田块受水均匀,既不产生地面流失,深层渗漏等现象,又不破坏土壤结构,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用水,提高产量的目的。目前,麦田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即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  (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水方法。畦灌是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在田间筑起土埂,分隔成若干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畦,水从灌水垄沟引入畦内,在地面上形成很薄的水层,并沿地面的纵坡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达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目的。     畦灌地面的适宜坡度为l/1000~3/1000,地面坡度过大,灌水时易冲刷表土。一般畦长以30~50米,畦宽2~3米,入畦单宽流量(每畦每米宽度的平均流量)3~6升为宜,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较好,土地平整较差时,畦长易较短,入畦流量易较大,当地面坡度较大,土壤透水性较差,土地平整较好时,则可采用较大的畦长和较小的入畦流量。  (2)喷灌: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有压水流喷射到空中,并散成水滴进行灌溉。该技术始于70年代,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节水。据研究,采用喷灌技术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20%~40%,且喷灌不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喷灌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平原灌溉,而且对山区、丘陵和地面起伏、难以平整的土地尤为适宜。  喷灌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各组成部分基本固定不动,动力与水泵构成固定泵站,输水管道埋入地下,喷头装在固定于田间的卧管上,只是喷头用时装上,用后卸下。半固定式喷灌的动力,水泵与输水管的干管是固定的,而支管、喷头是可移动的。移动式喷灌的动力、水泵、输水管及喷头都是可移动的,这样可省去大量的输水管道。  (3)滴灌:滴灌是利用一套设备将水加压、过滤,通过各组管道与滴水装置(滴头)把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液体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土壤,经常保持在适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湿度下。其主要优点是:节水,节能;不破坏土壤,不板结土壤,土壤通气良好,养分充足,适合于各种地形与土质条件。  滴灌系统包括水源、首部控制枢纽、各级输水管道和滴头四部分组成。可分不固定灌溉和移动式灌溉两种,但目前,这种灌溉方法应用于大田小麦生产的还不多。  (4)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其主要优点一是输水快,与土渠道相比,管道输水1000米距离仅用3~5分钟,而土渠需1~2小时,二是省水、省地,省劳力。据研究,由于管道输水减少了水分蒸发与渗漏,可节水20%~40%,降低成本30%左右,不仅节省劳力,而且管道占地少,省地。该套设施包括主水池、输水干道、分水建筑物、输水支道、出水建筑物、排气孔、沉沙池、输水毛渠等。  节水灌溉  所谓小麦节水灌溉是指在麦田中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较高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大水漫灌,或盲目增加灌水次数,以合理的灌水量获得高产,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扩大灌溉面积;二是限额灌水,并配合以适当的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保证相当的产量水平。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有:  (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研究表明,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200厘米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加深层根系比例。这样小麦在生育期间不仅可利用土壤深层蓄水,而且可以减少因频繁灌溉而造成的大量土壤蒸发。据研究,在土层深厚的地区,采用该方法,即使全生育期不浇水,小麦亩产可达到400公斤以上。  (2)灌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一项有效的节水措施。据研究,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冬前墒情较好),灌冬水的效果较差,以灌拔节水和孕穗水的效果最好:在冬前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以灌冬水和孕穗水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在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情况下,保证小麦关键时期用水,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3)硬化水渠,以减少渗漏:平整土地,提高灌水质量对骨干水渠(沟)要加设防渗设施,努力做到滴水归田。在采用地面灌溉时,要平整好土地,因为土地的平整程度和畦式规格与灌水质量和灌水效率有很大关系。土地平整可提高灌水效率30%一50%,节约用水50%以上。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在水资源较为短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渗灌及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灌水技术,是节水的有效途径。据研究,喷溉可比地面灌溉节水20%~40%;其小麦耗水系数(生产0.5公斤籽粒所消耗的水量)只相当于畦灌耗水系数的25%~30%;渗灌比畦灌节水40%左右,滴灌可比畦灌省水4~6倍。不仅如此,这些先进的灌溉技术一般不导致土壤板结及养分淋溶,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养分转化,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5)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相结合:麦田灌水后,采取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蓄水保墒措施,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