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原创设计·咏物感怀类

 老刘tdrhg 2012-05-21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咏物感怀类

 

本稿已刊发于《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高考版 全国版)2012214

7 3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林承雄   邮政编码 355200

联系电话 18059375979    电子信箱:lcx1969@163.com

 

⒈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蚕

【明】刘基

可笑春蚕独辛苦,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注解:蜚:通“飞”。

【元】郝经

作茧方成便弃捐,可怜辛苦为谁寒?不如蛛腹长丝满,连结朱檐与画栏。

⑴这两首咏蚕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⑵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咏寒松

【南朝梁】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⑴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松树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三、四两句塑造了怎样的松树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虞美人 

【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可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⑴本诗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是怎样刻画碧桃形象的?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②楚王;楚灵王,相传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

⑴请简要赏析首句中“绊惹”一词运用的妙处。

⑵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论本诗说“用事隐僻,讽喻悠远”,请细读三四句,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过,花落黄陵庙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①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②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③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力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⑴本诗颔联两句选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⑵清人金圣叹认为本诗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②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一事。

⑴简要赏析颔联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⑵本诗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咏草

【宋】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注:金谷园:晋代石崇的离馆。

⑴颈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首联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解析。

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仙吕  醉中天·咏大蝴蝶

【元】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⑴本诗是怎样表现蝴蝶之“大”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⑵本诗塑造的蝴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咏同心兰四绝句(选一)

【清】钱谦虚

并头容易关心难,香草真当目以兰。不似西陵凡草木,漫将啼眼引郎看。

注:①西陵指今杭州孤山一带,“西陵凡草木”喻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②啼眼指露珠。

⑴诗题为“咏同心兰”,实际是咏“香草”,这是诗人心中的“兰”,全诗是如何刻画“香草”这一意象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⑵简要解析首句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漆树叹

【清】施闰章

斫取凝脂似泪珠,青柯好叶先枯。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

⑴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⑵本诗塑造的漆树形象是一个具有怎样特点的形象?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咏老马

【南北朝】沈炯

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

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⑴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从全篇来看,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园中杂咏橘树

【隋】李孝贞

嘉树出巫阴,分根徙上林。白华如散雪,朱实似悬金。

布影临丹地,飞看度玉岑。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

⑴“白华如散雪,朱实似悬金”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橘树的哪些特点?请简要解析。

⑵“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落花

【元】郝经

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

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狼藉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

⑴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⑵请从虚实角度赏析颈联两句。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狐鼠

【宋】洪咨夔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吏鹜肥如,民鱼烂欲糜。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

注:①九逵:指都城的大道。②交征:语出《孟子 梁惠文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③素丝诗:指《诗经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诗小序》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素丝诗”是用赞美清廉之官的。

⑴颈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⑵细读尾联,请赏析“谁敢问”与“空想”两词所表达的情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柳絮

【宋】刘筠

半减依依学转蓬,斑骓无奈恣西东。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千尽日风。

北斗城高连蠛蠓,甘泉树密蔽青葱。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注:汉家旧苑:《三辅故事》记:“汉苑中柳,状如人形,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⑴本诗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传达的情意。

⑵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⑴两首诗都对蚕的献身精神的价值提出了质疑,刘诗批判了蚕的盲目献身精神,并以蜘蛛的不畏人言、敢于诛除丑恶的精神来反衬蚕的盲目献身;而郝诗对蜘蛛的肯定仅在于其之悠然自乐,能在朱檐画栏间张网,但因为蜘蛛的享乐态度其实并不值得肯定,因而前面的对蚕为谁辛苦的疑问也站不住脚了。前者的批判质疑要比后者更为深切有力,能引人深思。

⑵两诗都用了对比、反衬的表现手法,都把蚕与蜘蛛进行了对比。前者将蜘蛛的“不畏人”、捕飞虫与蚕的成茧、焚身的盲目作了对比,后者把蚕的不知为谁辛苦的盲目与蜘蛛的悠然自乐进行对比。

⑴前两句分别从枝和叶落笔,描写了松鼠的伟岸参天、舒展青云、正大刚直的特点。

⑵三、四句写松树的挺拔坚强,不为厉风暴雪所屈,凛然贞烈的气概。表达诗人对寒松般的坚贞高洁、伟岸不屈的浩然之气的钦景敬之情。

⒊⑴本诗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作者通过描绘碧桃的形象和神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惜春伤春的情怀。

⑵本诗刻画碧桃形象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上阕首句“碧桃天上栽和露”,是直接写碧桃,“和露”二字写出了碧桃的勃勃生机和光艳的色泽;“一枝如画”状写碧桃的鲜妍可爱的风姿。同时诗人又用从旁衬托的笔法写碧桃,如“乱山深处水萦回”,点出碧桃的生长环境——荒僻的乱山,表明其无人欣赏的落寞。下阕首句又以“轻寒细雨”作为碧桃的背景衬托,写其即将凋落的命运,流露出惜花伤春之情。

⑴“绊惹”,撩逗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垂柳的风姿。垂柳像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柳枝摇曳,本是春风吹拂的结果,而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春风,想象新奇。

⑵本诗表面咏柳而实质上是贬美人,三四句化用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以 “饿损纤腰”以向楚王邀宠献媚的宫女来隐喻那些阿谀逢迎、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佞臣小人之徒,表达了诗人对晚唐朝政腐败的愤懑之情。

⑴选用了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鹧鸪啼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气氛。

⑵本诗尾联描写鹧鸪低回飞鸣,声声在浩瀚的江边回响,似与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地呼应;日头西落,暮色苍茫,那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恰似在江边彷徨独行的游子,不知何时才能回故乡?“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声越发凄唳,景象越发幽冷,透露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愁。

⑴颔联两句运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同时也是化用韩、柳被贬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切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告戒品格的赞美,比喻十分贴切。

⑵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巧妙而曲折地讽刺那些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当前这个毁弃贤才的时代的不满。

⒎⑴颈联两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金谷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却是“荒映月”的凄凉景象;石头城过去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本联写金谷园及石头城景象,以今日之败象衬往日之盛况,对比鲜明,以草之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表达了诗人人世沧桑的感慨。

⑵首联上句描写的是实景:向野渡头望去,满眼都是茸茸碧草。起句点题,为下文引出“绿水”“别洲”的叙写作了铺垫。次句以设问接续,不知道哪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是只有这草懂得忘忧。这就设下伏笔,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尾联末句的“买断金钗十二愁”与首联下句呼应。豪富们争名逐利,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烟消云散,终究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

⑴本诗写蝴蝶,没有写它绚烂多彩的丽质,也没有写它翩翩迎风的舞姿;而是紧紧扣住一个“大”字,用夸张的细节,多角度地表现蝴蝶的大:①开头两句,从空间上渲染蝴蝶的大;②三四两句,从时间上渲染蝴蝶的大;③最后三句,运用蜜蜂与蝴蝶、蝴蝶与卖花人的对比,突出蝴蝶的大。

⑵本诗塑造的蝴蝶形象的特点是庞大、凶狠、专横、贪婪。诗中蝴蝶的形象是当时社会中任意玩弄、侮辱、掠夺民间妇女的“花花太岁”、权豪势要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邪恶残暴势力的憎恨之情。

⑴全诗把“香草”作为中心意象,主要运用了比拟与反衬、象征的表现手法。既从正面角度以之与“同心兰”相比拟,又从反面角度以之与“凡草木”相对照,突出“香草”的品格、情操。而这“香草”乃是忠于爱情、品性高尚的女性之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香草”的倾慕、赞誉之情。

⑵本句意思是说男女之情贵在“知心”,即“共心”,双方必须志同道合才能真正成为肝胆相照的终生伴侣,相对而言,男女构成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即“并头”却是容易的,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并头莲”可谓触目皆是。

⑴首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漆树被斫取的“凝脂”比作“泪珠”,表达诗人对日复一日、久遭砍斫、榨取而遍体鳞伤的漆树悲惨命运的同情。

⑵本诗塑造的漆树形象特点是:饱受凌辱、任人践踏、痛苦挣扎。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以漆树形象作为含辛茹苦、灾难深重的黎民百姓的命运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怜悯、关注和哀叹。

⑴末尾两句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这两句的含义是:不要认为这日行千里的良马岁数很大,已到晚年,但它的识别能力还很强,不致迷失道路。表达了诗人呼吁统治者应像伯乐那样善待良马的愿望。

从全篇看,本诗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久经沙场厮杀或饱受生活风霜的老人的尊重和推崇;同时也表达诗人了对当时腐化愚昧的最高统治者不知体恤贤能的尖锐讽刺与鞭挞的抑郁不平之情。

⒓⑴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别写了橘树花之洁白如雪、果之殷红似金的特点,

⑵这两句突出橘树不畏严寒和坚忍不拔的品格,诗人之橘自喻,表达了对坚贞高洁傲岸不屈人格的仰慕。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思归之情。

颈联呼应首联描写落花之景。上句写的是实景:那曾经为千里莺啼、繁花照眼的春色所辉映的楼台玉栏,现在该已花空千树,只留下冷烟般凝止的孤清一碧;下句写的是虚境:即使在今令西晋石崇引为自豪的洛阳“金谷园”,现在大概也客散人去,唯有虚筵席空樽,陪伴着消殒的群芳了罢?诗人从眼前实景,转向思致绵邈的虚境,在极为广大的空间转换中,展出了一个花歇春去的寥落世界,抒发了内心黯淡的寂寞之情。

⑴运用了对比、比喻的表现手法。官吏一个个像肥鸭、葫芦一样,蹒跚摇晃;而民生鱼烂,百姓像刀俎上的鱼肉,任人作脍作羹。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上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人民、为非作歹的恶行丑态的嘲讽和憎恶之情。

⑵朝廷上下都是争权夺利,搜刮百姓,人民是敢怒而不感言。“谁敢问”三字道出了人民愤怒的心声。吏治腐败,国家危难,人民只好寄希望于清官廉吏;但“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是狐鼠、虎蛇一样的仗势作恶之人,又有谁能来激浊扬清呢?“空想”两字,道尽了人民的失望。

⒖⑴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转蓬”喻柳絮,那春天里蒙蒙飞絮恰如秋日离根飘荡的转蓬,只能平添东南西北的离人马上折枝为赠时的无可奈何的惆怅,暗寓美人迟暮之感慨。

⑵尾联两句描写闭锁于高城禁苑的宫柳,睡足醒来,“柳色黄金嫩”的韶光已经过去,它已是一片青绿,步入了中年。尽管已万缕空空,而自己未必有丝毫的察觉。表达了诗人虚度韶华的自伤自警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