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拯救中国电视剧

 阳光分享图书馆 2012-05-21
打开电视,按来按去,屏幕上不是抖老祖宗那点家底,就是回顾文革,或歌颂30年发展进程。原本历史背景应该是为文学/影视片的载体,然而,咱们的电视电影都拍成了记录片,本末倒置地,文学艺术都成了历史、政治的载体。



生活本就很累,书上报上新闻、专题、宣传片就够受了,谁还会百看不厌那些承载着历史使命或说教意义的片子。当然,生活片,历史片,说教片中不泛有经典之作,毕竟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可毕竟大部分观众的欣赏水平有限,爱好也不能永远专一,不是说吃龙肉天天吃也有够的那一天吗?然而观众没有话事权,没有参与机会,却要被强加每时每刻受教育实属无奈。可做影视那些掌握着娱乐话事权的人呢?不想降低自己的水准,可也为你们的职业身份想一想:天天拍,烧大把大把的钱,自我感觉和评论层给的再好,观众不买帐,不也是失败吗?

细数一下,8、90年代,我们的影视事业才开始,让琼瑶独占市场情有可缘,再后来就是港剧,再接下来是和我国有着世仇的小日本,什么山口百惠,什么小卷在华家喻户晓,现在呢?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中国演艺人材倍出,可咱们观众却拼命哈日哈韩,频道被大量韩剧占据着!真是因为外来的经好念吗?想咱十三亿大国,历史文化、故事题材、演技派的实力人才,偶像派出的帅哥美女,难道就真的不如韩国、本日?



我想,这是拍影视的没搞清一个问题的原因,那就是:电影是要拍给观众看的。做为影视人来说,所有的背景都是为故事作品的载体。时代背景、历史研究应该在教科书上。

想要证明自己,首先要找到生存方式,想要让本土剧站住脚,就要以能被接受、喜爱的方式,去表现自我的风格与个性。早过了“我给你看什么你就得看什么的”时代,导演们要与时具进,要用你的手,拍出既符合观众心理欣赏需求标准,有内涵和水平的观众爱看的:

1、  搞清楚观众群体,哪些人有时间看,哪些人爱看又有足够的时间看哪些方面的片?

2、  哪些片、怎么拍才是观众爱看的?

3、  搞清个人定位,要拍给观众看的,还是用来做教学研讨,或宣传?



为什么观众不爱看本土片?其实在骂哈谁的时候,做影视的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中国教育到目前还是按“让我来告诉你”填鸭式的灌输,已经严重的遏制了人们的思想、想像力。本土片的特征是内容大、主线不清晰、历史和时代背景复杂、人物不够丰满、剧情跨越时间长、细节表现太直板、缺泛节奏和最重要的一环是情感表现太直接、人物缺少心理反应、那观众就无法投入,那些沉闷的说教式,试问有多少观众有耐性坐在那里傻呆呆的看屏幕晃动?



什么样的片子观众喜欢?其实不管哪一种表现方式的,不管哪个群体的观众,只要抓住情感、让人不自觉参与想像的,“如擦肩而或对面不识的过苦苦找寻的亲人,误会重重的的好坏人对调、明明意识里爱着却都懵懂未知的爱情、、、、、、”让观众什么都知道,但感觉剧中人仿佛什么都不知道,才能让人跟着喜、跟着忧、跟着着急。而本土片严重缺泛让人可以体会和感受到的,用细节堆起来的坚隐和执着或罪恶以及让人焦急等待的、未知的神秘感,而是试图告诉观众我想说的是%¥¥#·¥%



戏怎么做观众喜欢?如果说生活中的所有,都应该是故事的载体,那么故事的人物就不应该是因为故事而存在。用每一个不同人物角色鲜明的个性的磨擦碰撞去完成故事,如《士兵突击》,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才》能让人感觉真实、立体,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大多本土片的角色却是为故事存在,越来越多的穿红挂绿、弄个恶心的发形、捏着嗓子、上窜下跳哗众的,本应该是马戏平面表演的角色充斥镜头,让人极为反感。因为有一点头恼的观众就知道,现实是,越傻里傻气的人越努力一本正经,希望让人感觉自己聪明,而一本正经搞出的笑话才叫幽默,让人忍唆不住。真正的故事应该是骗观众,而不是让观众识穿,表演者在骗自己。剧情夸张,不应表现在低俗诡异的造型、打扮上恶心人,而是要夸张搞笑的手法,一本正经的去表现人性的低俗(贪婪、狭隘、愚蠢),但又不应脸谱化,好的就好到极,坏的坏到死,那也不真实,因为人的善恶都不是与生具来的,善恶都是都因条件而辐射或折射,一个坏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好人也有贪婪的一面,伟大的人更要有时候傻里傻气,每个人物都像身边的人般立体,观众才会感觉到真实亲切。而在生活中,人们的窥探欲望总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原因,对看到的是的背后只能靠臆测和想像,所以当观众认可以人物的真实,甚至会把人物与某些细节与认识的,发生过的哪些人与事对号入座,那故事细节自然就满足了其在生活中所猜测和想像的窥探心理。



本土片最失败的地方:本土片最失败的是情感表达,情感与精神是仅次于温饱的需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坐在电视前看教化,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而用特别环境条件中的人物去表现某些内涵,也离普通人太远。因为生活是平淡的,让观众喜欢的剧作是把和观众同样普通环境和条件中的人物故事用夸张的手法演绎的有血有肉,看到剧中仿佛是在看自己的生活。让观众自愿的从别人的故事中感悟和激励自己的人生。如最近拍的《老伴》就不错。但那样的剧总是太少。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是含蕴内敛的,但本土片的爱情故事却没有多少悱恻缠绵。观众们想要看的不是见了面亲吻、上床,搞的像中国人都荷尔蒙过剩一样。真正能打到人心底柔软地方的是纯洁、浪漫、深沉到生死相许。观众渴望的爱情不是上床做爱,完了面对一堆麻烦事,而是因为麻烦事的顾忌,让爱情欲语还休、欲罢不能。爱情最美好的阶段是在心底痕痒,让观众喜爱的爱情是看着着急的恨不能去抓去挠,角色却还要迟疑愚钝。爱情是虚飘的,大量的接吻拥抱做爱恰恰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美好。也占去了空间,让剧情无法鲜活丰富。做剧时应该主题突出明朗,做爱情剧时,家庭时代人物背景都应该为爱情而存在,其它也同样。而目前的本土剧大多不伦不类,让观众看的想吐。好不容易出了部纯剧情片《蝴蝶飞飞》还搞的都跟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一样。失败!当然前一阵子有部《好想谈恋爱》也还是很纯粹的。



本土片人物塑造的失败:可以说大部分看电视和掌握摇控权的观众是女性,不管大小女性,都是奇特的动物,对现实生活追求安全稳定,但对男人假想要求却又极其复杂。对男人来说,一个女人就可以感情需求,但渴望不同的女人身体。女人则是一个男人的身体可以满足生活需求,却在情感上却渴望所有不同性格的情感。女人是思想最轻浮的动物,但又极自私的渴望男人以及别人都绝对专一。所以,在塑造爱情剧的人物形象时,男女主角不管是花花公子还是帅酷小子,都要有深沉专一的一面,眼底都不自觉流露出隐藏着的、动人心魄的真情。最好让他们在偷情的时候偷不着,在和别的女人上床时都有让女主角,事实上是女观众有可以原谅的理由。对厚道正派的更不必说,爱情片,一定要维护爱情的纯洁与唯美才能让演员都成为理想的梦中情人,要让观众看到心底痒痒、回味悠长,才可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