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之惑

 王兆善 2012-05-21

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之惑

 

叶小文

  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方面,人们的文化消

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诸如一些人理想信念出问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人失落了信仰,也就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毋庸讳言,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其形成主要肇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度追逐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导致泥沙俱下,价值模糊;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导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给人以“两张皮”的老套虚空之感,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而信任危机的蔓延,让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尴尬。进入市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仰没了!市场经济自身解决不了信仰危机问题。历史告诉我们,理想信仰会使人趋于高尚,会化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激情与能量。但当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却让中国社会悄然出现从理想主义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转换,价值多元也令信仰变得模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不断消解着人们心底的神圣感。

  实现现代化就要发展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趋向不断追求物质利益,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难免不断淡化和冲刷人们的“敬畏”之心——一切信仰得以建立和巩固的支柱。

  人如果在金钱面前什么都不管不顾不怕不敬了,人就病入膏肓了;社会如果利令智昏恬不知耻肆无忌惮之徒比比皆是了,社会就危在旦夕了!如果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的健康肌体就会被侵蚀和损害。一个国家,什么时候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道德诚信。金钱的泛滥能使信仰沉睡,官场的庸俗能使理想失色,市场的失信能使社会畸形。信仰的动摇是危险的动摇,信念的迷茫是最大的迷茫,理想的摇摆是根本的摇摆,思想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在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民族。

  人应该不怕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精神信仰,没有“敬畏”。金融危机要防,信仰危机也不能不防。市场经济要搞,道德准则不能丢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包括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千方百计去劝导人们建立诚信、纯洁信仰、追求理想,抵御拜金主义的诱惑和冲击。但凡真善美的事物总是相通的,不论它们以东方文化观念还是西方文化观念衡量,都有相同的地方。

  信仰者,信,要感恩;仰,要敬畏。信仰的普遍确立要靠榜样引领,譬如北辰,众星拱之。尤其当老师的要为人师表,当干部的首先要戒惧敬畏——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要常具敬畏之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