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討厭做善事(二)

 Monster_Lib 2012-05-21

我討厭做善事(二)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今期鵲巢鳩佔,借黃元山檔期繼續質疑他的喜好。首先,我想提出一個免責聲明。以下我將以經濟學角度出發去剖析慈善工作,但心水清讀者大概會指出行善和經齊學本來就格格不入,將兩者混為一談是狗屁不通。兩者的根本差異是:行善者處處為他人設想,捨己為人;而經濟學最常用的假設卻是每人都是Utility Maximizer,意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我如何合理化這個討論的據點,就要借用物理學去跟讀者交代交代。


我們中學時所學習的Newtonian Physics理論上是「不正確」的,所以才會有Quantum Mechanics和Relativity等新理論出現,用以解釋Newtonian Physics解釋不到的物理現象。不過,「不正確」並不代表無用,因為就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事情諸如築天橋和造火箭等,「錯」的牛頓理論已足夠為其中所出現的物理問題提供答案。我想說明的是,經濟學的假設和慈善行為兩者在概念上雖然背道而馳,但不代表不能相提並論。就如我從前的文章提及,經濟學說穿了是Common sense,而Common sense可解釋很多現象,而今期我集中論及的,是做善事時所出現的一個經濟學問題:中介人。


把剩餘和貧乏連起來


其次我必須承認的是,我討厭善事這個Concept,故此從沒有深究慈善機構如何運作,有可能對他們存有誤解。若有出錯,敬請見諒。另外,我的生活圈子很少有機會跟基層接觸,他們生活的拮据,我只憑觀察和聯想。不過,除非他們的實際生活比我想像中更好,否則我和基層即使若即若離,也應該不會影響我以下的推斷。


要進入正題了。每次駕車途經西環,都看見彎了背,瘦骨嶙峋的老人家吃力地推着手推車,車上堆放的是一塊一塊有待變賣的舊紙皮。當下我會暗忖,費那麼多氣力,僅換來幾塊錢的回報,值得嗎?繼而再想,於招呼曾特首的私人遊艇內所浪費了的食物,肯定遠超這些老人家變賣紙皮的回報吧。故此我深信,在香港某處正有很多有價值的「垃圾」被浪費掉,與此同時,卻有很多人希望有幸得此「垃圾」並會珍而重之。關鍵是,怎樣才可以將這兩點串連起來?若然成功,這將會是一個富有效率,真正減少浪費的美事。


不過,串連是有難度的。有幾難從求職市場中便能管窺一二。僱主願意付出高薪厚祿,但聘不到合適的僱員。而求職者可能光有一身技能,卻與伯樂無緣。然而,雙方只要願意付出代價,問題或可迎刃而解。僱主登報招聘,或僱用獵頭公司;求職者則須漁翁撒網,不放過任何機會。總言之,雙方都需要付出努力令串連難度降低。


慈事中介人應否收費?


串連捐贈者和受惠者,難度更大。站在受益人角度看,正正由於他們連小小代價也付不上,才需要社會的幫忙。即使他們有心減低串連成本,始終也是有心無力。至於捐贈者,打個比喻,香港地鮑參翅肚的夜宴比比皆是,席上客寧願將普通人的月薪經消化變屎,或者變成足以害死自己的膽固醇,也不會考慮饋贈社會。情理上,捐贈者應該幫忙降低串連的難度。實際上,很多人都是一毛不拔,要求他們付出更多簡直是天方夜譚。即是,就算有簇新的舊衣服、舊電器,也隨時因為捐獻須付額外代價,而令它們變成真垃圾。


因此,一個熟知供者和求者的中介人似乎是功不可沒,有如地產交易有賴經紀之力,求職市場需要獵頭公司等。可是,事情尷尬之處在於經紀因為提供了方便和資訊,所以順理成章收取中介人費用,但作為成全慈善美事的中介人,又應否收取中介費用?做善事的底線究竟設定在哪?兩星期後討論再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