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易之复 2012-05-21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昌县学者竺岳兵先生率先提出“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并发表相关的论文,引起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重视,“唐诗之路”有可能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谢灵运是个才情四溢的诗人,尤其是他在做永嘉太守时,创作大量山水诗,被尊为古代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主持开拓的驿道至今遗迹尚存,由会稽山经嵊州黄泥桥入新昌,再从新昌旧城东门直至天台县界,是贯穿天姥山的一条古驿道;古人游历浙东另有一条水路,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而后由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风光如画的剡溪是精华路段,也是历代高士名流隐居遨游的地方。或许出于对谢灵运的推崇,或许被他的山水诗所描绘的景色所吸引,后代诗人络绎不绝地慕名而来,或沿驿道、或行水路,在浙东山水间边游历边吟诵,并留下灿若星河的诗作。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录的两千余位诗人中,有四百多人到过这一带,其中包括重量级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他们在饱览美景的同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形成一条浪漫且底蕴十足的的“浙东唐诗之路”。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诵读李白的名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总会有种去寻访天姥、赤城、天台的冲动,口罩于是找了个周末去游历这些地名所在的新昌和天台两县。从上海到新昌县城三百五十公里,全程高速公路,三个多小时可以到达。周五下班之后出发,到达新昌住下已经晚上九点多。第二天早晨先去县城边缘的大佛寺,六朝时期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创立许多佛教光辉业绩的地方,也是天台宗祖庭之一。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不过,现在的大佛寺景区已经是一个综合性景区,进入山门不远右手方向的小山谷被建成“射雕村”,村口弯弓向天的是大侠郭靖还是蒙古大汗并不重要,但那尊青铜像的力与美还是很赞的。神雕村的其他建筑纯粹是为拍戏而建的,没风格没底蕴,还不如旁边的硅化木展示区。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新昌因为硅化木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因为地壳剧烈变动而深埋地下的树木经过漫长年代,二氧化硅水溶液逐渐充填到树木结构中去,由矿物质取代了有机质,但保存了树木的细胞结构,形成了木化石。因为其主要成份是硅,所以又称硅化木。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粗犷雄壮;有的黑如煤炭,有的色如黄蜡;有的树皮和蛀虫疤痕犹在,有的已被人工打磨得如玉似珍;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硅化木的年龄有亿年以上,故又称“长寿石”,石壁上有一个巨大的“寿”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手笔。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继续前行,左侧半山有卧佛殿,因乃近代之作未去。右边有座黄墙黛瓦的华严庵。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右走,远远就能看到对面有一笑逐颜开的石像。走近看整个景观是自然山体跟人工头像的完美结合,俗称露天弥勒。山体就是大佛的身躯,盘腿而坐,袒胸露腹,十米高的佛首被设计者巧妙地安置在这个小山头上安置了一尊头像,组成一尊头顶蓝天、笑口常开的露天弥勒。不过看那佛首也似近代拼接作品,还是近旁那六尊憨态可掬的小型石佛更让人喜爱。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露天弥勒的左边是罗汉洞,在这个天然山洞中,依据地势构建了神情夸张和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回到主游道,前方不远有千佛院。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经过天王殿缓步走上台阶,几十级之上有一大一小两个石窟,石窟壁上雕满手掌大小的佛像,共计一千余尊,故名千佛院。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作品,均为阳雕手法,可惜是文革时期,有很多佛像被毁,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入《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尤其是从两尊护卫菩萨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其文物价值很高。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继续前行经过一座城隍庙,原在县城西门内,后由于旧城改造搬迁到这里。佛心广场旁照壁上刻的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写的诗《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对面有座“古井亭”,重檐平顶,照壁上又有一诗,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大佛寺而写的,盛赞新昌风景秀丽,“到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进入寺门是巨大的放生池,左边是“昙光尊者舍利塔”,埋葬着大佛寺的开山祖师昙光的骨殖。他是东晋高僧,有佛教入浙“习禅之祖”之称,共活了一百一十岁,其中在大佛寺五十三年。绕过一大一小两个放生池,从“石城古刹”的仿古牌坊下走过,迎面就是天王殿,与多数传统寺庙一样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及四大天王。然而大佛寺不像其他寺庙那样有着规整的建筑格局,所有建筑都是依据山势而成的,朝向各异且步道曲折,转过两个弯才能来到大雄宝殿前。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寺院里大雄宝殿一般为两层,而大佛寺的却有五层,每层楼阁都有悬匾,最上面“逍遥楼”是唐颜真卿的真迹,体现出佛教在汉化过程中佛道合流。其第一层到第三层中空,里面供奉着一尊高达十六米、金碧辉煌的石弥勒像,被美誉为江南第一大佛。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开凿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这尊大佛是比乐山大佛还早两百多年的文物,由三代高僧带领工匠共花三十年的时间才雕凿而成,殿外第三层的“三生圣迹”匾额所指就是这段佳话。历代对大佛都曾经有过装饰,唐朝时曾在佛表面施以七珍八宝,现在看到的金碧辉煌的表面是一九九一年重新裱金再开光的,共用了两公斤多的黄金打成四十八万张金箔,一一装裱上去的。有记载曰,第三代高僧僧佑接替前两位继续造像时,因石窟太浅,铲入五丈引起山崩,竟露出佛的姿态,“全身坐现,自颈以下犹在石中”。原来佛就隐在岩中,岩即佛,佛即岩,可说是造像史上的传奇,所以大佛能雕凿得如此完美。工匠们有意将大佛头部放大,头高占全身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个比例在艺术上很好解决了仰视中的视觉差问题,使得大佛整体比例和谐、身段匀称,充分体现出石窟造像艺术的高超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古时三代高僧发扬愚公精神雕凿出的大佛

继续向前再转一个弯,是新建的大雄宝殿,续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最后一组景头就是在此拍摄的。资料上说殿内供奉的是三世佛,但因整体维修未能入内参观。大殿前有天井,殿前有石狮一对、古井一处。之后的大悲院等建筑也在维护中,大佛寺的参观只能到此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