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你莫属》海归男遭质疑当场晕倒

 飞雪鹰语 2012-05-21


 
 
 

《非你莫属》“仇恨值”为什么这么高

美女老总一句16字的法语就有15处错误

以“虐心”为卖点,标榜严肃却太过娱乐化

李开复抵制《非你莫属》的理由是:节目boss高高在上,不懂法语装懂,贬低硕士为技校;主持人强势刻薄、缺乏基本尊重,骂求职者狂狼无知,言行不一,见晕不关怀称演戏。节目频频鄙视求职者,传递负面职场文化。数月网民留言百万,节目仍不认错道歉。

《非你莫属》本是一档口碑与收视俱佳的求职类节目,可随着节目办的时间越长,它却走上了一条靠“戏剧性”维系生存的路。前有刘俐俐与主持人张绍刚唇枪舌剑,今有山西应聘者郭杰学历资质被嘉宾和主持人联手问晕,BOSS团的大话连篇,主持人的恶语相向,面对嘉宾的指指点点,已经背离了求职类节目创办的初衷。

招聘台前,职场之上,残酷或许有,但温情同样存在。《非你莫属》却时常通过展示职场残酷,选手失态来赢得收视率。如李开复所言,在《非你莫属》舞台上,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企业文化。每一家企业都是残酷的,每一个老板都是挑剔的,每一个应聘选手都应该是身经百战而打不倒的奥特曼,这难道真的就是职场的现实?在此过程中,招聘者、求职者在一种似乎安排好的环境里虐己、虐人、虐心。观众看不到太多的真实,反而充满了荒唐和戏剧性。如此一来,这个宣称严肃的“求职者平台”节目,变成了一档消费矛盾、冲突的娱乐节目。【详细】

主持人僭越角色,扮演了职场中的上司、客户形象

“23岁的年纪就像13岁”、“二道贩子”、“不过脑子的废话、不疼不痒的废话”、“狂浪”、“你这是在装吗”、“你才27岁,着什么急、对人生有思考?”……主持人这样的言语,如果放在道德类节目,或者访谈类节目,以表明主持人的立场,无可指责。《非你莫属》节目只是一个求职平台,主角是招聘者和应聘者,主持人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平台的牵线人和服务者,重在推介。

对广大观众来说,张绍刚成为了一个指代——你的上司、你的客户、你的甲方,你的一切当蛮横无理和颐指气使发生,你却不得不以唯唯诺诺相敬的人。观众找到共鸣,翻出了“这种人我见过”的糟糕回忆。在观众同情弱者的心理作用下,角色僭越者张绍刚就避免不了受批评。【详细】

文化批评家叶匡政说,“张绍刚显然不理解作为主持人的真实意味着什么。真实对于主持人来说,并不是简单、直接地表露自己的好恶,而是要把自己的真实通过行动、表情和声音,准确地传达给现场参与者与观众,并形成对主持人的一种信任。要有对参与节目者和观众的基本尊重,尊重意味着要信任其他人的思维与判断力,电视人扮演的只是一个启发思考的朋友,他通过展示各种观点,来让观众自己在真假、善恶之间选择。”【详细】

企业高管造假,将舞台当秀场

华师大社会学教授陈江指出,职场类节目也成为了许多小老板们为自己公司“扬名”的福地。除了部分企业评委,许多评委们都挂上“企业家”的头衔,但所在的企业却竟是些不知名的小企业,有的甚至是夸大了自己的职位。

对面试官的不满,在“郭杰事件”中推向高潮。具有留法背景的“美女企业家”文颐作为“权威”当面用法语揭穿留法学生郭杰“履历造假”。事后网友发现文颐16字的一句法语就有15处语法错误,而她竟称法国硕士课程“BAC+5”为“技术专科学校”。网友扒出,文颐的履历中写她是法国某艺术学院硕士,曾在法国MLC时尚资讯公司工作,随后却被两家机构否认。

有人指责,在《非你莫属》舞台,评委、应聘者都在表演,误导真要找工作的人;为了更多作秀,一些老板明知肯定不会用的人也不灭灯。

必须承认,《非你莫属》反映了中国职场的一些陋俗

伶牙俐齿的海归刘俐俐遭“围殴”。

枪打出头鸟,职场很难容下有能力有野心的人

在《非你莫属》这样的舞台上,只有委曲求全,低声下气,把自己弄得很谦虚很卑微,才能被认可,被支持。那些稍微有些个性的,稍微有些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激情,善于表现的人,却很容易遭到攻击。

这样的节目,影射了我们国家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环境的一个通病,无论是一个有几十个学生的班级,还是一个有几百号人的公司集团,还是几千个人开会的大会堂。这个社会追求的是统一的标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教育体制,所以才会缺少创新精神,才会更擅长于抄袭和伪造别人的产品而不是自己去创造品牌,所以全民参政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一排人站在一起,那个个子高的肯定要被剁掉两只脚,这就是问题。这是个几千年来不治的病。

“倚老卖老”太普遍,对后辈缺乏起码的尊重

和西方相比,在中国,对长辈的尊敬向来是我们的优点。但是这个有点容易走向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很多时候我们太轻易地会把一个人的年龄等同于他/她的经验,等同于这个人说话的分量和相对的知识含量。从一方面来说,西方人应该学习东方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的那种礼貌和相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在看到西方国家里的一个爸爸蹲下来平视着只有3岁大的儿子,认真严肃地听他说话并一句一句的给于相应的回答的时候,也会觉得那是一个相当温馨的画面。只要你能发表出自己的意见,我就会和你很平等地交流下去,没有藐视,没有不屑一顾,没有“我是过来人我肯定比你知道的多”,没有“你个小孩子你能懂什么”。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态度,才更有可能青出于蓝甚于蓝。

第二个误区是,在中国,“顺从和谦虚的态度”才是唯一被公认的对人表示尊重的方式。但是,在很多适当的情况下,专心听他人的言论,在经过自己独立缜密的思考之后,诚恳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其实也是一种尊重,甚至是一种更加真诚的尊重。一味的同意是很简单就能做到的一件事,而如果我能讲出一些道理,才说明我是真正在听你说话了,更重要的是我思考了,我费了脑力来衡量你说的每一个字。我认真对待了你的言论,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对充当“权威”的迷恋,和对所谓“权威”的推崇

在“晕厥哥”郭杰的求职过程中,“美女老总”文颐凭借她的留法背景冒充了一个“权威”的角色,虽然事后被“打假”,但当时的威慑力非同一般。在《非你莫属》节目中,老板们作为面试者就是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而该节目的录影情景也有助于树立权威地位,面试者无论从座位还是姿态都给人感觉高高在上,主持人也是一副“高求职者一等”的样子,优越感和疏离感就出来了,地位也就高了。可事实是,在金钱作为这个社会对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的时代,投机取巧的人太多,这些所谓“权威”有没有资格教化年轻人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真正的权威,应该是在公平的环境下思辨过后呈现的有理的一方,而不是谁有钱、站得高、地位高才是权威。

李开复抵制的主要是负面的职场文化

某节目主持人与1米3高的求职者对话。

对“职场险恶”的反复强调,是一种间接肯定

李开复“觉得该节目除了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外,节目的面试官和主持人高高在上、强势刻薄、对人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传递了负面的职场文化。”《非你莫属》节目反复向人传输一种“职场就是如此险恶”的暗示,这等于是间接肯定了负面职场文化的存在。

    

美国人李开复的职场文化背景:尊重和信任个人

李开复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具有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根基浅,僵化的传统不多,全社会都重视突出个人的作用。这种文化在企业里,首先表现为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对员工的充分信任。美国公司给员工留有更大程度的工作自由,以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有的公司为了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废止了多年的政策法规,给他们创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的条件。要创新,就意味着冒风险,意味着会有失败,但在美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允许失败。(宋淑运:《美国企业文化:尊重和信任个人》)

职场需要多一些对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就像和最火爆的征婚交友节目《非常勿扰》一样,《非你莫属》之类求职节目也是舶来品。中国人将各种节目本土化之后,形态上借鉴了躯壳,骨子里依然是中国人的旧有观念。几十年的概念中,求职者是必须仰视雇佣公司(最有中国特点的名词是“单位”)的。事实上,除了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招聘都是劳务市场买方占有绝对优势,人多而位少时,人的尊严已经被生存的压力完全覆盖了,急于生存的人们在为谋求一口饭吃而奔波时,想不来什么叫“职场文化”,也无从知晓“人文关怀”,很多人甚至连概念都没有听说过。【详细】

结语

求职者都是一些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与企业双方是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可是,《非你莫属》的主持人、评委常常忘记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