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兰花

 文冠厚朴 2012-05-21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兰花

兰花:花中君子(《孔子家语》载: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兰花鉴赏:“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国兰:我国兰花大多是地生兰,主要产于我国,故地生兰又被称为中国兰。它包括农历正月前后开的墨兰,正月至二月开的春兰,三至四月开的蕙兰(夏兰),六至八月开的建兰(秋兰),九至十月开的寒兰等,有上千种园艺品种。花小、少,色清雅不艳,幽香、淡雅、朴实、含蓄。
洋兰: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属、兜兰属、石斛属、大花蕙兰、蝴蝶兰属、文心兰属等,讲究花型花色,大多是附生兰,多附生在树干、枝条、岩石上,有空中花卉之称。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花卉。
兰花文化概述: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梓为百木之王,牡丹为百花之王,葵为百蔬之王,松为百木之长,桂为百药之长,而兰则为百草之长。”
兰以香名世。群芳谱中,芳香型的花卉是很多的,诸如梅花、茉莉、玫瑰、栀子花、夜来香、玉兰、桂花、水仙等,都很出名。然而兰花之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众花之冠。早在春秋初期,兰花已有“国香”之称,《左传》记载:“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宋代黄庭坚:“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此外兰还有“王者香”、“香祖”、“第一香”等别号。
东汉蔡邕《琴操》的“王者香”记载“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伍也。”本意是“兰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即兰花应该是国君欣赏的高级花卉,是为自己将来应该当上宰相、辅佐国君的角度设喻的。但在后来的兰学著作中,被改为说孔子称兰为“王者之香”,以示兰花幽贞雅淡,芬芳袭人。
兰香至少有两大特点:一是氛氲浓郁,却烈不刺鼻。二是溢荡悠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古人视兰香为“幽香”,进而称兰为“幽兰”,即与此有关。上述两个特点,缺一不可,唯同时集于一身,方能造就出兰花的不世之香。瑞士化学家凯塞博士《兰香》著作,阐述兰香所含有的上百种微量化学成分的逻辑组合关系。
古代,“兰”字又指一种属于菊科的多年生香草,别名“蕑”,这是在旧籍中最易发生混淆的两种植物。《诗经》载:士与女,方秉蕑兮。据宋代大学者朱熹《离骚辩证》分析:“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朱熹运用的是逻辑的方法,他抓住菊科的兰草“蕑”有枝梗,而兰科的兰花无枝梗的特征,推论前者可以刈和佩,而后者则谈不上刈佩,这就提供了一个分析前人在不同场合所说的兰究竟为何物的依据。
例如,《春秋传》讲“刈兰而华”,《楚辞》讲“纫秋兰以为佩”,指的都是兰草而非兰花。明人李时珍就接受了这个观点,《本草纲目》:“《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杖,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蕑;应邵《风俗通义》言尚书奏事,怀香握兰。《礼记》言诸侯执薰,大夫执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所提到的兰,均为兰草,具有多种实用和疗疾功效,决不是兰花所能混误取代得了的。这些辨析,其中利用了药物学的知识。
不迟于战国时期,古人开始人工栽种兰花。屈原《楚词?离骚》记载:“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惠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侯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南宋张淏《宝庆续会稽志》载:“勾践种兰渚山”。
兰又不单以香而见胜。人们在与兰花的亲近熟悉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世称三友,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独有之。”一家之言,大可不必与之计较。
爱兰成癖的观兰家明人张子薪。兰是文人的花。兰有君子之德,人们便将兰花称为君子。画家爱将梅、兰、竹、菊并列。
人们爱兰、崇兰、育兰、颂兰,因为它芳香自许,姿态高雅,德操特立,一向是庭院居室中珍贵的观赏花卉,给人以审美意义上的、精神上的愉悦、慰藉和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