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梅花

 文冠厚朴 2012-05-21
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梅花

梅花:花魁(杨维帧:“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鉴赏:陈俊愉教授对中国梅花品种分类:3系5类18型。
梅文化概述:饮食文化、观赏文化、人格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包括梅诗、梅词、梅画、梅曲、梅邮、梅俗、梅联等。
梅花原产我国。古人最早对梅的注意并不是它所开的花,而是它结有酸果。《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经?摽有梅》记载“抛梅求婚”的民间故事。对梅花的爱赏,可以追溯至先秦。南朝刘宋时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春秋时期野梅已引种驯化成家梅。到汉代,单是皇家著名的上林苑就有朱梅、紫花梅、紫蒂梅、同心梅、侯梅等名目,这些梅花异种属于珍贵的观赏木范畴,食用价值方面的考虑是退居其次。千百年来,梅花品类日繁,范成大《梅谱》、王象晋《群芳谱》、陈淏子《花镜》,难以寻检统计。
周瘦鹃认为“自该推绿梅为第一”。不过,从常见色来说,梅花是以红、白二色名世。韩偓“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高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古人赞赏梅花,除了色香外,还特别注重其枝姿的美和韵味。明代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提出“梅韵四贵”:“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爱梅成癖,人称“梅妻鹤子”,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日日与梅林相伴,可谓乐得其所,深切体味出梅花的韵致。
玩花弄草,要讲究情境,这又是国人独到的造诣。宋人张镃《梅品》中列举26种宜与梅花相映衬的幽境雅物: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烹茶、美人淡妆簪戴,反映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梅于南北朝时“始以花闻天下”。自刘宋鲍照首开咏梅文人诗的先河,之后,梅花芳名大振,咏梅之风亦由此长盛不衰。历史上流传与梅花有关的故事: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梁诗人何逊、宋人林和靖。
宋代起,画梅大家多了起来。杨无咎、赵孟坚、王冕。
大致说来,两宋之际是梅花显贵的分水岭:北宋牡丹称雄,南宋则梅花居尊。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时期,梅花成为“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范成大《梅谱》)。人们并开始称它为“花魁”,取其“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卢炳《汉宫春》词),有先天地而春、管领群芳之意。从此,梅花的地位居高不下。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赏梅胜地极多:南京梅花山、苏州邓尉山和元墓、浙江超山、无锡梅园、杭州孤山、上海莘庄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