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一种无名的病症导致痔疮术后并发症的频发

 grtsggrtsg 2012-05-21
痔疮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肛门疼痛、下坠感明显、尿潴留、排便困难、创缘水肿、伤口延期愈合、皮肤缺损型肛管狭隘、或栉膜带型肛管狭窄等。每一种并发症的出现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为很难做到术前的提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频频出现,常常使我们医者感到困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比治疗痔疮更加困难。我们能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当并发症出现后给予相应的治疗,而如何阻止它的出现,仍然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办法。
    只有找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目前对各种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其观点总结如下:
    ①术后痛疼:凡剧烈痛疼者,多为内括约肌痉挛所致;整个伤口愈合期都伴随着排便肛门疼痛,且疼痛明显,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对待这样的患者我们更多的把原因归结为痛阈太低。
    ②肛门下坠感明显:患者坐卧不安,多认为是手术损伤直肠粘膜,刺激直肠部神经引起。
    ③尿潴留:认为是骶麻所致膀胱迫尿肌麻痹合并手术刺激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所致。
    ④创缘水肿:损伤刺激正常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或痔核切除不彻底,或痔核切除,原血管和淋巴管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回流不畅,液体渗透到组织间而水肿。
    ⑤伤口延期愈合:更多指责患者自身修复能力差,或因痔核切除面积大皮肤再生缓慢所致。
    ⑥皮肤缺损型肛管狭窄:指责术者手术切除皮肤太多,所致皮肤缺损。
    根据以上列举的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我们又能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呢?很难!因为给人的感觉是既然是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即使采取一些措施,效果也不显著。
    总结以上原因一是指出患者自身体质问题,二是指责医者操作不当问题。其实上述一些原因只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因素。同样一个痔疮表现,用同样的手术方法治疗,为什么有的患者术后表现良好,一切顺利。有的病例则术后莫名其妙地表现出各种并发症,让人防不胜防呢?
    经过我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痔疮患者中,有部分人肛门存在着一种异常的功能状态,那就是异常的收缩状态,它是引起肛门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根源。
    正常肛门静息状态下应该是自然闭合,各种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但有部分患者,当肛门受到损伤刺激后,肌群处于一种不自主持续收缩状态。如果是手术强刺激,这种异常的收缩直接导致了肛门疼痛、下坠、尿潴留、创缘水肿、排便困难、伤口延期愈合、皮肤再生不足、甚至内括约肌痉挛引起肛裂。
    这种病症是什么呢?我把这种当肛门受到刺激时肛门肌群不自主的持续收缩的异常症状暂称为“肛门易激挛缩症”。
    其实这一潜在的病症,很多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如术中、术后的扩肛治疗,有的医生甚至在痔疮手术时把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均是为了阻止肛门易激痉挛症的发生。只是很少有人系统地对其研究,无法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它,使痔术后并发症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经粗略统计,在痔疮手术的病例中,肛门易激挛缩症同时存在的患者占30%以上。也就是说最少有30%的痔疮患者术后是非常痛苦的。
    肛门易激挛缩症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多发于神经敏感的患者。发作诱因是肛管受到外在的机械刺激,平时最大的诱因是大便干燥,通过肛管时,强行拉伤肛管皮肤或皮下肌肉,肛门呈不自主持续收缩状态,其结果是排大便时,肛门自然扩张直径相对变小,肛门阻力增大,直肠内压增高,反复发作,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肛管括约肌纤维化增生或肥厚,弹性减弱;肛乳头纤维增生形成肛乳头肥大或肛乳头纤维瘤;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肛缘外组织水肿,反复水肿,最后组织逐渐增生形成一种特殊表现的病症,其形状呈球形突起,体积不大,质中等硬,多与肛管内静脉曲张型痔核相续,呈多个出现,我们把这种外痔称做“挛缩痔”等等。患者通常感觉不到有特别的痛苦,部分患者排便时和便后有肛门不适的感觉。但持续时间较短,很少有排便困难的的叙述。
    其中肛裂是肛门易激挛缩症的特殊表现,也是一种极端表现。即内括约肌痉挛同时存在。
    患有肛门易激挛缩症的人,肛门手术刺激成 了引起发作的最大诱因。而且持续时间长,各种不良症状程度严重。如尿潴留:括约肌的持续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如伤口延期愈合甚至不愈:排便时肛门不能正常松弛,加重了对伤口的牵拉幅度,引起剧烈疼痛,排便时肛管内径变小,12、6点肛管受牵拉程度最重,反复撕裂,令伤口难愈;如皮肤再生不足型肛管狭窄:由于肛门挛缩,发现各伤口的皮肤再生受到严重障碍,即使留有足够的皮桥,愈合后,肛门明显狭窄;如水肿:术后创缘水肿更多的原因是肌肉的挛缩,令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回流受阻而引起。水肿后压迫神经末梢,加重了术后疼痛,而且是持续疼痛。
    存在肛门易激挛缩症的患者在术前可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这给我们正确判断它的存在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仍然从它反复发作引起的肛门组织病理性改变和检查时肛门的异常表现中发现它。
    下面是我从观察肛门的某些病理性改变和检查肛门异常表现中判断它存在的方法:
    1、观察病理性改变:
    ①        多发性肛乳头纤维增生者;
    ②        明显挛缩痔存在者;
    ③        肛门曾经手术,术后疼痛极大者;
    ④        曾经切除肛乳头纤维增生和外痔而反复再生者。
    2、术前检查时的异常表现:
    观察肛门外观,肛门收缩明显,长时间不能放松,指诊伸入困难,患者明显痛苦。肛门排便反射迟钝(当食指伸入肛内或肛门镜伸入肛内过程中令患者用劲做排大便动作,如果肛门松弛明显,我们说肛门排便反射良好;如果肛门松弛不明显,我们称肛门排便反射迟钝。)明显触得外括约肌皮下部和内括约肌环形质硬。肛门镜检查:伸入困难,引起患者明显痛苦,血管压迫症明显(把伸入肛内的肛门镜慢慢向外撤,原来被肛门镜压迫的肛管皮肤因缺血明显发白,当解除这种压迫后,皮肤迅速由白变红,我们把这种红白变化比较明显的现象称血管压迫症明显。而红白变化不明显的称血管压迫不明显。)肛管撕裂症明显(当撤离伸入肛内的肛门镜到齿线附近时可见到肛管皮肤呈多处撕裂状表现,但并无破裂,以肛管6点位附近多见,充血明显,但无出血。伴随患者明显疼痛,撤镜后肛门仍轻度不适。我们把肛管的这种表现称肛管撕裂症明显,否则称肛管撕裂症不明显。)
    问病史,曾有大便干燥时排便肛门疼痛或肛门不适的发作史。
    肛门易激挛缩症隐蔽性比较强,常态下它本身没有引起患者明显的痛苦,故很少把它作为一种病症看待。但它的长期不时发作,总能引起肛门其它的病理性改变,我们通过对这些病变的发现和对肛门收缩状态的检查,鉴别某人肛门易激挛缩症是否存在,其成功率还是很高的。我们期待着有更好的检查方法来确诊它。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部分人的肛门患有易激挛缩症,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它术后的发作。这里有些方法可以选择:在行痔疮手术时,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或麻醉后强度扩肛;术后较轻的发作有中药坐浴法,肛门及会阴部红光理疗法,指诊扩肛法,及止疼药的使用。总之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肛门易激挛缩症的发作,进而极大的减少和减轻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发作程度。
    以上是我个人提出的一些观点,是否合理,愿与同仁们商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