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学医三年(作者:汗牛塞屋)

 清茶清清 2012-05-22

我还记得2010年8月8日拜师典礼那天结束后,张老师得知我游学经过后,笑着问我:你下一站是哪儿?我回答:十堰。

每次我游学返京后,就去张老师的医院跟诊,张老师经常这样问我:你下一站是哪?…是啊,我心里有无数下一站,我的人生也有无数的下一站……有长期规划,也有短期规划。

在十堰的这些天,心情非常好。每次我出门在外,心情就特别好。借用孙老师的话来说:是我心火大,需要散散。

2010年9月16日,早上吃完早饭我就来到任之堂大药房。当时有人来任之堂找余老师看病,居然还称呼余老师“任大夫”,我心想,他们怎么也不知道余老师的名字?拿起余老师桌边的名片一看,上面写的:字任之,余任之。

余老师看病比较注重舌根的厚腻程度,说明下焦寒湿情况,尤其是肠腑寒湿。这天有个病人是来看心慌,但心电图检查正常。余老师说小肠经脉郁滞导致的心慌,查心脏功能是查不出来的。小肠经脉?我问余老师是不是手上三部六侯的表里关系体现的脏与腑经脉?余老师说是啊。余老师说,我摸脉就摸郁脉,郁字就说明郁塞不通,气机雍滞。于是,来了病人我就伸手摸脉,感受何为郁脉。

嗯,这个很有意思,我心里暗自点点头,郁脉!本身我对脉法就超级感兴趣,09年底学了许跃远老师的微观脉法,其中的特色就是“脉晕点”。知道何为“脉晕点”再感受到“郁脉”就容易得多了。两者相似性很大。而且郁脉的称呼非常形象,郁滞、郁塞。

看着余老师摸脉、出方子,我再一边摸脉一边思考处方。此来彼往。我好像有那么点“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感觉。余老师基本上是根据左右手三部六侯各出方药,虚则补之,实者泻之。不足补之,太过泻之。何为实?郁脉皆实脉。何为虚?不足俱为虚,弱者为虚。何为太过?亢盛则太过。我当时有点恍然大悟地问余老师,我说,“余老师,您这样处方应该比较轻松吧?”余老师说:“不轻松啊,要在摸脉的同时,思考出病人的病机,然后处方。这个思考的过程很不轻松。”我当时有些不解,但没多问。后来,余老师给我在一张处方签上画下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图,给我讲了脉上的五行生克关系在左右手脉的脏腑表现出的病机。(原话我记不那么详细了)左尺肾水滋肝木,左关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有生就有克。木郁克乘脾土,心火刑肺金,等等。  余老师又拿出自己用卡片制作的“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图”跟我解释,我叫它为车轮子。

 

讲完后,我把这张图我放在我的桌前,可是一会儿居然没了,我问余老师是否看见了给我画的五行图,余老师说扔纸篓了,我惋惜地说:“我还想要留起来的呢”。余老师便从纸篓里头找出了这张已经揉成团的纸,我展平后夹在了我的书中。(这张揉皱了的五行生克图没有找到)。写到这里,两年后的今天,再次拜访余老师时发现终于还是按三部六侯走的了。

我有个习惯,只要教我的人给我画的图、写的字什么,我都保留起来。

余老师借了两本书让我回旅馆看,一本是郑寿全《医理真传》,对我很有帮助,我对医理很感兴趣,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并将重点归纳到小本上。第二本是《太氏药谱》,我对秘方不太感兴趣,可是对传记感兴趣,等于看了个热闹,所以收获不多。

这天晚上,我趴在旅馆的床上,心里想:好像对余老师的诊脉处方有些明白了。心里头涌动着一股无法言明的愉悦,这种愉悦刺激着我的大脑,兴奋得睡不着觉。是不是应该也像在渭南时一样,写出来给余老师看看?这样既可以让老师明白我所学习掌握的情况,也可以印证自己的所学,是个两全之法。现在已是夜晚,脉象不准,还是明天早上写吧。

2010-9-17 清晨,起床之后,我便手摸自己的脉象,在处方签上写下了用药思路:

枇杷叶20 半夏10 枳壳10 麦冬15 沙参10 丹参10 归尾15 柴胡8 白芍10 薄荷10 炒枣仁10 生地10 熟地10 红藤10 苦参6 艾叶10 桂枝8 苍术10 女贞子15

学医三年(10) - 汗牛塞屋 - 汗牛塞屋的博客

  

早上迫不及待地来到任之堂大药房,见到余老师我赶紧告诉余老师,这是我按照余老师的思路,根据自己的脉象处方的。余老师拿起来一看,再摸了摸我的脉,说:“嗯,不错,挺有悟性的。你看没看过我的《医间道》?”我说:“《医间道》?好像没有看过。” 2010年8月之前我一直在渭南学习,也就是六七月份的某一天才看到《我的医学故事》,8月北京拜师、集中培训。不久就来到了十堰,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余老师的博客呢。

接着,余老师脸有喜色地说:“那我以后北京开任之堂,你就去那里坐诊吧……”我听后雀跃之余,很受鼓励。内心有一种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某个比较不太聪明的、运气比较好的、直爽的、诚实人在无意之中、机缘巧合地得到某种武林秘籍的感觉。

病人离开之后,我又有机会向余老师提问了。“余老师,您怎么判断病人有颈椎病?”余老师又给我讲了讲如何从脉象上推理疾病症状。当天,我有点机械地记住了,还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比如:左寸左尺弱的病人,有颈椎病;尺沉关郁的病人有胆囊炎、背痛;双尺弱则腰痛,等等。

得到余老师鼓励的这天,似乎信心倍儿足。也似乎窥视到了余老师的脉法“门道”,心中一阵高兴,并且决定第二天独自去爬武当山,看看是否遇到传说中的“仙人”。中午回到旅馆就跟老板娘打听好了乘车路线,中午便去买了双软布鞋。老板娘说,最近上武当山的缆车坏了正在检修,只能徒步爬上去。我说:没事,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力极限。

爬上武当山真不错,确实挑战了自己的极限,雨中登上了金顶,一次次地在自己的鼓劲儿中坚持、再坚持。爬山时呼吸要配合好,深呼吸,将山里清新的空气深深吸入丹田,再慢慢呼出。爬山便不会觉得特别气短或者无法忍受的疲劳。上山、下山一共花费了八个多小时,下到山脚下,有点迈不动腿的感觉,一步也不想挪动了。但出门在外阿,还得坐车回十堰火车站再打车回旅馆。有点累瘫了的感觉!回去后给余老师报了平安。

学医三年(11) - 汗牛塞屋 - 汗牛塞屋的博客

 第二天按时来到任之堂大药房。这天是2010年9月19日,如往常一样,余老师看病、摸脉、处方。我也是摸脉,看余老师处方,提问。我又忘了颈椎病的脉象了。余老师解释说,“左尺肾阴济肝木,如果肾虚不能封藏水液,则随肝气上冲于左寸颈部,则使颈椎受湿而病,这就是颈椎病的脉象左手寸尺都弱”。哦,原来是这样的,我心里想,是了。余老师也重视双手气机的升降,这点渭南的孙老师也重视。左手气机以上升为顺,右手气机以下降为顺。左手任何一部郁滞,尤其是关部郁滞,则气机上升受阻,导致升降失常。反之,右手任何一部郁滞,导致气机下降受阻,右手影响左手,两手气机互相影响。

把这些道理想明白了之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确实可以推断出病人的很多症状,这些不是胡猜,而是疾病的表现或者趋势,所以从脉象上看,不仅可知“已病”还能知“未病”。这在我之后的多次摸脉中得到了印证(疾病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凸显)。

我归纳了一下从脉象上看大概有这么几种克乘关系导致出现病理变化:右寸肺与左关肝的关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过盛则制约肝木生发导致肝木郁滞,而肝木郁滞阻碍气机上升,所以左寸心脉常不足;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左关肝木与有关脾土的关系可以是土湿木郁或者为木郁克乘脾土;左手脉的病机可以是心肾不交、肝气郁滞(化火)而心气不足、肝木乘土、胆火扰心、木陷水中等;右手脉的病机可以是肺胃上逆、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等。按脉象的病机处方等于抓住病情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按三部六候补泻等于抓住几对矛盾,无论哪一种都是有效的,理法方药自在其中。

2010年9月20日,这两天我都让余老师把最近一周甚至更久一些的的方子拿出来给我学习。因为一旦领悟了余老师的脉法,就能明白处方思路,并且能够以方测脉、反推出病人脉象或者病机。

我一张一张地翻看处方,遇到没有见过的用药、或者不明白用药思路,就向余老师提问请教,余老师一一作答。余老师非常注重药材的特性,也经常使用一些不常见的药材。孙老师那里使用的都是非常普通的药材,所以在余老师这里很多药材我不认识,自然也不知道其特性。我在小本上记下了每天我新认识的药材,它们是:丹参、红藤、鸡血藤、归尾、黑豆、牡蛎、艾叶、苦参、火麻仁、蜂房、淫羊藿、伸筋草、穿山龙、紫石英、海浮石、生牡蛎、蜈蚣、全蝎、芒硝、龙胆草等。一些常规药对的配伍,如艾叶、苦参和红藤;白术、茯苓和干姜;黑豆和生牡蛎;黄芪、青风藤和黑豆;玄参和牡蛎,等等。它们的贡献在十一月份我去重庆的临床中便逐渐显露出来了。

9月21号我便要离开十堰了,这里的学习收获是丰厚的,我是幸运的。出发前,余老师给我摸脉,在我上次自己处方的基础上去掉了沙参、熟地,抓了五服药带回北京。

出于对中药的喜爱,我从余老师这里带回了好多地道的、野生的中药,余老师说我把他的好药都给拿走了。余老师和孙老师都很重视取象比类,取象比类小可看药,大可悟道。每一味中药都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每一味中药都有升降沉浮之性,最终收归大地;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地生长环境、季节等,每一味中药都有不同的植物的形态、特征。从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领悟到它的特别用法,比如红藤,皮色红入血分,肉色黄入脾经;切片中有络纹可以入络;根茎类,具有较强生发之性;红藤中有无数的小孔,对于整根的树枝而言即是疏松通道,因此有疏通作用和利湿作用,凡是植物切片中比较疏松的中药都能利湿,如木通、鸡血藤、青风藤、通草、灯芯草等。

回北京的火车上,对面铺位的一位先生问起我为何来十堰?我说学习。他说人家都去北京学习,你怎么来十堰学习?我说学中医、学摸脉,这有好老师。他笑说你给我摸摸看,我说行。摸完脉后把他的症状都给推理了一遍,分析了一遍,他不停点头称道,说他看了不少地方也没好。我说你回去了就找余老师看病了。后来他果然去了,还给我发短信反馈了两次效果。

行走在江湖之间,中医与脉法伴随着我,走到哪摸脉到哪,走到哪分析病情到哪。在火车上、在商店之中、在休闲之处,就这样一伸手、一搭脉,谈起中医谈起疾病。我也希望能像罗大伦博士一样:无论走到哪都能“赠你一脉”。

 

 

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

 

2010年9月我去十堰拜访任之堂主人余老师,小驻数日,略得脉法之义。因虑其虽为吾之所得,然“版权”为余老师所有,故不敢发表在博客之中。今次复往十堰,余老师对拜学之人倾囊相授,故余无虑记于下。 

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还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即谓之:左升右降。与人体躯干之左升右降相应。而单看左手,亦自有升降:左尺肾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自有升降:右寸肺气降而脾气升。 

老师的脉法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方面,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强调重视左右手的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跃掌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因此,引申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何为平脉?平脉即言脉气之平和,粗细相当、大小相当,以无郁滞感为平。

 另一方面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雍滞、不通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雍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第三,也是最显示中医神奇之处,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第四,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

 

郁脉的部位及含义

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升发和肃降;

 郁脉最常见于:

(1)左关:大者为肝细者为胆。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肝胆经脉互为表里,肝疏泄不及影响胆汁下泄,久则胆郁*。出现胁痛,肩背痛。[1]

(2)右关:浮沉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经互为表里。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雍滞胀满。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湿郁脾滞。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雍塞。

(4)左寸:浮取得郁脉为小肠郁滞,小肠经不通影响心脉,出现心慌心悸。稍沉取得心脉郁滞,心主血脉,多为淤血,出现心部疼痛。

(5)右寸:浮取得郁脉为大肠经郁滞,传导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燥或便秘;稍沉而得郁脉为肺气雍遏,肺失宣降,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

(6)尺部:尺部郁滞多为肾阳不足寒湿雍滞下焦。其中有肾阳真不足与假不足,区别鉴于足踝下太溪脉,太溪脉有力为肾阳被湿郁遏;太溪脉无力为肾阳真不足。

(7)左右手寸关之间:此处郁滞多为阳气上升受阻,气、痰、湿郁于胸膈。

(8)左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小肠腑有积滞

(9)右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大肠腑有积滞

简单之事写出来略显繁杂,实际上摸脉时指下了然。 

气机升降失常的几种典型类型及临床表现

气机升降失常包括气机升发太过、气机生发不及、气机上重下轻、气机上轻下重、气机雍遏中焦等,其中都有郁脉影响所致。

气机生发太过:脉象上显示为脉气上跃掌横纹。

1. 左手脉气上跃掌横纹:“火性上炎”,因此,此种脉象升发太过即为化火。可以是心火,也可以是肝火。临床上同时可以出现左关部郁塞,胆火扰心。临床表现为口苦、口干、心烦易怒,睡眠浅、易惊醒,性急毛躁等。

2.  右手脉气上跃掌横纹:肺胃气不降反上逆,浊气随之上泛。临床上出现咽喉、食道及胃部不适甚至灼热感、溃疡面,打嗝或泛酸;大便初硬;或可出现痔疮或脱肛

3、气机升发不及:通常表现在左手或右手寸关之间郁滞,甚至双手寸关之间郁滞。表现为膈中痰气互结,气机上升受阻、升发不利,清扬不升。临床表现为头昏沉不清醒、或有头昏、头部恶风、蹲起时眼前发黑,胸口满闷不舒或自觉有痰。

4、气机上重下轻:这不等于气机升发太过,但脉象显示气机上冲之势,气血并聚于上焦,而虚于下,显得头重脚轻,上热下寒。临床表现下盘不稳、走路腿软,腿怕冷发凉,心烦易怒,头胀痛,容易脸红。

5、气机上轻下重:明显地下焦阳气被寒湿郁闭,清阳不升,气机下陷。腰部以下湿重,阴部潮湿、腿冷或沉重或浮肿,双脚冰凉。

6、气机雍遏中焦:也属于气机生发不及的一种,但双关部郁滞明显(双关独大),寸尺均不足,即脉大而短。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临床表现纳少或纳呆、大便少而不畅,胸闷滞,头昏沉,腿无力不喜运动,易疲劳等。

 

脉势及理法方药

我印象中2010年我应该不知道什么叫脉势,这次余老师提起来,哦,原来这就是脉势。等于给不同的公共汽车路线进行编号,如22路,15路。

  小柴胡脉:左手寸关之间郁滞+右寸郁滞,理:肝木郁滞反侮肺金 法:疏肝解郁佐降肺气 方:小柴胡汤做底方加减 药:增强疏肝力度可加香附子、郁金、木香

桂附地黄脉:双手气机上逆 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 法:引火归元引气下行交通心肾 方:桂附地黄丸做底方加减 药:降气之药如枳实、竹茹,枇杷叶;加龙骨牡蛎固摄肾水以安龙火

补中益气脉:双手气机上轻下重 理:湿遏清阳 法:升阳提陷或升清降浊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增加升清力度则加葛根、桂枝;增加降浊力度则加附子、黑豆、泽泻

逍遥散脉:气机雍遏中焦 理:肝郁乘土或土湿木郁 法:疏通中焦 方:逍遥散合四逆散 药:增加行中理气则加木香、桔梗、枳壳/枳实,健脾益气则加苍术白术

交泰丸脉:气机上重下轻 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而致心火亢盛 法:引火归元引气下行交通心肾 方:交泰丸化裁 药:加龙骨牡蛎固摄虚浮之龙火

附子理中汤脉:左手气机上轻下重+右手气机上重下轻,即左尺郁滞、右寸郁滞 理:心肾阳虚 法:温补心肾之阳 方:附子理中加桂枝汤 药:加泽泻、黑豆利湿则阳自旺。

此脉势将一些常见之典型脉象提炼出来并列举一二,犹如武功之剑招或拳套,有一定的套路。它是以脉诊为主,其它望、问,闻为辅助的诊断手法,此脉法一旦确定脉势,则理、法、方、药自然而成,有是病用是药。余认为,诊病的最高境界或与武学相似,无招胜有招,不受一方一药之限,在脉法与用药上则须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内经》所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不足,损有余”。何为虚?不足为虚。何为有余?实则有余。在脉上如何体现?郁脉则是实脉,郁脉在左寸心部则为血瘀,郁脉在左关肝部则为气郁,在左尺则为湿郁;在右寸肺部则为气闭,在右关胃部则为胃气雍滞,在右尺亦为阳为湿遏。郁脉即为实脉则要损之有余或泻之,那么,血瘀则活血化瘀,肝气郁则疏肝理气,湿郁则利湿解郁,气闭则宣降除闭,气滞则行气除满,阳为湿遏则利湿升阳,湿去阳自旺。同样,六部之虚脉亦如此,虚则补之。然当注意,五脏皆有体用,体为阴则用为阳。久郁则易化火化热,火热易灼伤津液,故而损有余之后仍当补其不足,此为补之一也;而脉中之不足,亦当补之,此为二也。切脉时,何之脉之不足?有实则有虚,有郁之处,其旁则虚。气机上升皆受阻,受阻之上为虚。如左关肝郁则气机无以上升到寸部心脉,心脉常不足;左尺肾脉郁滞严重,常关部、寸部皆气机不利,以此类推,凡脉皆如此。六部脉不能皆郁,然六部脉或能皆不足,此为阴阳气血俱损也,调之则为气血同补也。

方脉互推

郁脉之理法方药随脉既出,则亦可从用药上反推病人之脉象,如任选两方分析:

方药一:

2012年3月24日

香附子 郁金 龙胆草 葛根 黄芪 木香 枳实 竹茹 附子 白术 茯苓 干姜 白芍 生甘草

凭此方药,可推断病人脉象右尺郁滞,左关部郁滞,左寸不足且上跃之势。推理症状:头昏沉不清醒,急躁易怒,胸闷,痰多,腰部湿重,怕凉,双腿困重,易疲劳,或有膝关节不适,不易入睡等。理:肾阳被湿郁遏,肝郁化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方药分析:香附子郁金疏肝解郁,龙胆草苦寒泻肝胆之火,黄芪葛根升举清阳,木香行气宽中,枳实竹茹降逆,附子白术干姜甘草即利湿温阳,白芍收敛肾阳恐浮火上跃。

方药二:

黄芪 白芍 桂枝 生姜 大枣  香附子 郁金 当归 苍术 白术 茯苓 葛根 木香 炒薏仁 鸡屎藤 枇杷叶

推断病人脉象:整体脉象偏弱,左关稍郁,右关弱,左寸不足,右关尺间稍郁。推理症状:面黄纳差,心烦,头昏沉,腹满或有大便少。理:脾虚肝郁 方药分析:黄芪建中大补中气尤其虚劳羸瘦,香附子郁金当归疏肝养血,苍白术茯苓炒薏仁健脾利湿,木香葛根升举清阳,鸡屎藤枇杷叶降气除积以增下行之力。

方药三:

生牡蛎 白芍 虎杖 玄参 归尾 桂枝 白芍 枳实 竹茹 茵陈 大黄 栀子 淫羊藿

推断病人脉象:左关郁滞 左尺不足 左寸不足。症状:口干咽燥 面黄 心烦易怒,眠差,小便黄,可能存在肝脏疾病。理:肝郁化火且灼伤阴液 方药分析:与上面两案同样存在肝郁,但此处未用疏肝之药,考虑到阴液已伤,而疏肝多为辛燥之品,用之更伤阴液,故而玄参牡蛎滋养肾水以补肝阴之亏,归尾白芍活血养血以补肝体,虎杖枳实竹茹茵陈大黄栀子以清久郁所生之湿热,虎杖淫羊藿以补久病而致肝肾之虚,白芍桂枝以调气血阴阳。

用药

如朱良春朱公所言,病机既出,贵在用药。因为对药性的掌握及配伍尤为重要。一些对药如玄参牡蛎、牡蛎黑豆、泽泻黑豆、淫羊藿小伸筋草、桂枝白芍、枳实竹茹、白芍当归、乳香末药、柴胡枳壳、桔梗牛膝、桃仁红花、黄芪葛根木香、苦参艾叶、丹参火麻仁、火麻仁鸡屎藤、丹参银杏叶、枇杷叶降香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